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6 2018年 6 2014年 6
2013年 6 2007年 6 2006年 6
1995年 6 1987年 6 1982年 6
明朝 6 元朝 8 宋朝 7
北宋 16

起源

杨姓主要源自:姬姓、扬姓。

杨(Yang)姓源出主要有:

1、源自姬姓:

出自黄帝之后西周王族,有三种说法,其源均为周朝王室。

①源于周武王孙,叔虞次子,晋侯燮父之弟。晋武公(叔虞十一世孙)时,封次子于杨,称杨侯,是为杨姓人的受姓始祖。

汉字演变

②源于周宣王子长父。宣王时期,周宣王姬静将子长父封到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杨侯,春秋时杨为晋所灭,其后裔以杨为姓。

③源于晋武公子伯侨。晋灭杨后,封杨地为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的食邑。羊舌氏出于姬姓,因晋武公次子伯侨之孙突当时食邑于羊舌,故以羊舌为姓。至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灭羊舌氏,食我的儿子杨道逃到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以祖宗封地杨为姓,其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2、源自扬姓

古时杨扬不分,以邑为氏。

3、源于改姓而来:

改杨姓,主要由同源、避难、避仇、收养、过继、赐姓以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构成。

杨姓起源说

①赐姓:隋代杨义臣本姓尉迟氏,鲜卑族,为北魏勋臣八姓之一。义臣之父尉迟崇,隋初随行军总管达奚长儒与突厥交战,力战而死。隋文帝因对尉迟崇功业的追忆,下诏赐义臣国姓杨氏。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②收养:西晋氏族首领百顷氐王杨飞龙,收养外甥令狐茂搜,改其姓为杨氏。杨复光,本姓乔,少时养于内侍杨玄价家,遂转姓杨。杨守亮,本姓訾名亮,杨复光平定江西黄巢起义军时,得訾亮,养为假子,转姓杨,改名守亮。

③避难:今浙江省诸暨市的概浦杨姓,为倪姓所改。倪盈第八世孙倪炤,仕宋为龙图阁学士,因反对王安石的变法,遭流新州。当时,倪炤的幼子倪顺尚在襁褓之中,匿概浦外家。官府勾之,外祖母孟氏以幼舅同庚者易之,得以保全。及倪顺长大,力学皆优,念外家杨姓之恩,改为杨姓。

④少数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其中的莫胡卢氏改为杨姓。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唐朝时为白族第一大姓。

得姓始祖

杨伯侨,又名文实,献公之弟。周襄王念其先人功勋,仍封伯侨于杨,为杨侯,承继乃祖爵位,谥贤敬。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排在王、李、张、赵、刘、陈之后,为宋朝第7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陕西、山西,这三省杨姓大约占全国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这三省的杨姓又集中了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6大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11.1%)、江西(10.7%)、江苏(10.3%)、山东(10.1%),这四省杨姓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9.4%)、四川(7.8%)、福建(7.6%)、陕西(5.9%)、湖南(5.5%),这五省的杨姓又集中了36%。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宋、元、明600余年中,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杨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慢些,杨姓人口总增加率仅为13%,净增加了30万。杨姓人口的分布总格局也发生变化,人口主要向东南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地区,重心由西部传到了东南部。

当代,杨姓总人口已超过4000万,为全国6大姓之一,约占全国人口的3.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河南、云南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北、湖南、贵州、河北,这五省又集中了30%。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冀鲁鄂两块杨姓聚集区。在人群中,分布在云贵、四川大部、重庆南部、湖南西部、广西北部,杨姓一般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4.5%以上,有的达13%,占了国土面积的13.6%,居住了大约23%的杨姓人口。在晋冀豫、京津、陕宁、甘肃大部、青海东部、新疆北端、内蒙古中部和东北部、黑吉西部、湖北大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安徽西北部、广西中部,杨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3%-4.5%,其覆盖面积占了国土面积的27.3%,居住了大约34%的杨姓人口。

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先人杼公兴旺发祥之地,以望立堂。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故而得名。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拒绝行贿者时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

一、(楊)yá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汉、回、彝、侗、鲜、白、傣、满、水、蒙、壮、瑶、京、黎、苗、怒、羌、东乡、裕固、锡伯、哈尼、德昂、普米、阿昌、景颇、布依、傈僳、拉祜、仡佬、纳西、高山、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按:杨侯,或作‘扬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生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也,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又,蔡邕《司空杨公碑》:“公讳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其先盖周武王之穆、晋唐叔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于杨,因氏焉。”《续通志·氏族略》亦注:“唐叔虞之后伯侨封杨侯,因以为氏。一云周宣王曾孙封杨,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其按云:“杨氏为汉著姓,杨喜从‘木’;扬雄从‘手’。从木之杨,周有杨朱;从手之扬,晋有扬食我,其始本不通也。郑樵‘以邑为氏’内有扬无杨;注内亦不言有从木者,何欤?考《左传》霍、杨、韩、魏,皆姬姓国。汉《地理表》‘河东阳县’(注)曰:‘古杨国’,其字皆从木。《晋语》叔向食采于扬。其子食我,以邑为氏,有罪而灭族。是周伯侨以支庶受封于阳,其后为杨氏,晋叔向以大夫食采于扬,其后为扬氏。子云(按:汉扬雄字)先叙伯侨之杨,而云扬为别族,其意或有所讳也。汉杨修‘吾家子云’一语,乃文人应酬之词,未可据为典要。”然,无论如何,知杨氏或出自姬姓。

1、或为周宣王之后,以国为氏;

2、或为唐叔虞之后,以邑为氏。

3、《姓氏考略》据《晋书》载:氐族有杨氏,世居仇池。其地在今甘肃成县仇池山。

4、其据《魏书》又载:“莫胡卢氏改为杨氏”,则此杨似出自鲜卑。

5、其据《唐书》载:“杨光进,沙陀部人,别为一派。”则此当出自西突厥。

6、或为冒姓。《续通志·氏族略》载:“宋宁宗后,杨氏,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谓会稽有杨次山者,后自谓其兄,乃姓杨氏。”

7、或为蒙古人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珠曰杨效诚;阿尔娄台曰杨汝诚;托克托曰杨必敬。”

8、清代高丽族有杨姓。世居辉宁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9、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氏录》载:“满族之杨佳氏、富尔哈氏改为单姓‘杨’。”

10、或为蒙古族“乌古纳”氏所改。盖“乌古纳”之汉意为“羊”。或取其汉意“羊”、谐以同音字“杨”而为单姓。

11、彝族之杨氏,则由“察普”所改。“察普”即草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杨”。

12、羌族之杨姓,或以人名为姓。羌有“杨塔尔”者,其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13、白族之杨姓,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所赐。《中国人的姓名·白族》载:“三国时诸葛亮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

14、苗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人名所改,有名“样金”者。样、杨音近。遂以杨为姓;或由欧姓所改、贵州之台江有分布。

15、纳西族之杨姓,或为“牙尔”所改。本为家名,遂以为氏。后或改为单姓“杨”。

16、景颇族之杨姓,由“木然”氏所改。或改为“尚氏”。

17、阿昌族之杨姓则出自“喇碑”氏。汉意为“太阳”,或取其汉意“太阳”之“阳”音、谐以汉字“杨”而为姓;

18、普米族之杨,则出自“熊·扛尼”氏;

19、锡伯族之杨姓,则由杨佳、杨吉哩、杨阿里等姓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20、裕固族之杨姓,由亚赫拉格氏(按:或作“亚拉格氏”,唐代作药罗葛、药乐葛;宋代则作夜落纥、夜落隔)所改;

21、达斡尔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亚尔兹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杨”而为单姓;或为毕力央氏所改,似取其尾音谐以汉姓“杨”字而得。注(10)——(21)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杨回;汉代有杨虎,太尉;隋代有杨坚、杨广父子,隋帝;宋代有杨万里,诗人;清代有杨沂孙,常熟人,凤阳知府;又,太平天国有杨秀清。

二、(楊)

杨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3.1%,为中国人口最多第六大姓。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杨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

2、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以为氏。

3、周景王之后有杨氏。

4、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有三县,其二曰杨氏(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其后以邑为氏。

5、晋大夫扬食我之后有杨氏。

6、北魏莫胡卢氏后改为杨氏。

7、汉时武都白马氐,亦称仇池氐,有杨氏。唐时南蛮有杨姓,世为酋长,此亦系白马氐之遗种,见《唐书》。

8、隋时鲜卑族有杨姓,系尉迟氏所改。

9、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人有杨姓,沙陀部人杨光远即是。

10、西夏人姓。

11、明时赐元人巴珠、阿尔娄台、托克托等均为杨姓。

12、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玛察氏、富勒哈、杨那氏、扬佳氏等后均改为杨氏。

13、清高丽人姓,世居辉宁。今朝鲜族姓。

14、清云南府、贵阳府等地土司多杨姓。

15、拉祜族之黄苦聪人楼牙氏,汉姓为杨。

16、哈尼族楼必氏,汉姓为杨。

17、普米族巴落瓦支氏、穷扛尼氏,汉姓均为杨。

18、彝族姓。彝族姐觉氏,汉姓为杨(132

杨姓名人:

杨朱,战国时人。

郡望:天水、弘农。

其他:

①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杨姓曾被迫改用杨川、柳生、柳村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为杨姓。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中以日本姓户山、古家为氏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杨。

历史名人

杨姓古代名人

杨朱战国,魏国,哲学家,道家杨朱学说派创始人

杨雄西汉,前53年-18年,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郫县),汉赋四大家之一

杨震东汉,?-12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官员,曾任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杨坚隋朝,541年-604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代周建隋灭陈,结束南北分裂局面

杨素隋朝,544年-606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隋朝开国元勋

杨广隋朝,569─618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完善科举制度,开凿大运河

杨行密唐末,852年-905年,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政治家、军事家,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奠基人

杨业北宋,?-986年,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将领

杨安儿金末,?-1214年,山东东路益都(今山东青州),红袄军起义首领

杨万里南宋,1127年-1206年,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南宋四大家之一

杨璟明朝,?-1383年,合肥,将领,封璟营阳侯

杨士奇明朝,1366年-1444年,江西泰和(今江西省泰和县),内阁首辅,政治家

杨荣明朝,1371年-1440年,建安(今福建建瓯),内阁大学士

杨溥明朝,1372年-1446年,湖广石首(今湖北石首),内阁首辅,谥号文定

杨一清明朝 1454年-1530年,镇江丹徒(今属江苏省),政治家、文学家

杨继盛明朝 1516年-1555年,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谏臣,官至兵部员外郎

杨姓近代名人

杨秀清清朝,1823年-1856年,广西桂平,太平天国左辅正军师

郡望

主要有弘农郡、天水郡、河内郡等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先人杼公兴旺发祥之地,以望立堂。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故而得名。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拒绝行贿者时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

一、(楊)yá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汉、回、彝、侗、鲜、白、傣、满、水、蒙、壮、瑶、京、黎、苗、怒、羌、东乡、裕固、锡伯、哈尼、德昂、普米、阿昌、景颇、布依、傈僳、拉祜、仡佬、纳西、高山、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按:杨侯,或作‘扬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生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也,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又,蔡邕《司空杨公碑》:“公讳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其先盖周武王之穆、晋唐叔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于杨,因氏焉。”《续通志·氏族略》亦注:“唐叔虞之后伯侨封杨侯,因以为氏。一云周宣王曾孙封杨,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其按云:“杨氏为汉著姓,杨喜从‘木’;扬雄从‘手’。从木之杨,周有杨朱;从手之扬,晋有扬食我,其始本不通也。郑樵‘以邑为氏’内有扬无杨;注内亦不言有从木者,何欤?考《左传》霍、杨、韩、魏,皆姬姓国。汉《地理表》‘河东阳县’(注)曰:‘古杨国’,其字皆从木。《晋语》叔向食采于扬。其子食我,以邑为氏,有罪而灭族。是周伯侨以支庶受封于阳,其后为杨氏,晋叔向以大夫食采于扬,其后为扬氏。子云(按:汉扬雄字)先叙伯侨之杨,而云扬为别族,其意或有所讳也。汉杨修‘吾家子云’一语,乃文人应酬之词,未可据为典要。”然,无论如何,知杨氏或出自姬姓。

1、或为周宣王之后,以国为氏;

2、或为唐叔虞之后,以邑为氏。

3、《姓氏考略》据《晋书》载:氐族有杨氏,世居仇池。其地在今甘肃成县仇池山。

4、其据《魏书》又载:“莫胡卢氏改为杨氏”,则此杨似出自鲜卑。

5、其据《唐书》载:“杨光进,沙陀部人,别为一派。”则此当出自西突厥。

6、或为冒姓。《续通志·氏族略》载:“宋宁宗后,杨氏,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谓会稽有杨次山者,后自谓其兄,乃姓杨氏。”

7、或为蒙古人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珠曰杨效诚;阿尔娄台曰杨汝诚;托克托曰杨必敬。”

8、清代高丽族有杨姓。世居辉宁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9、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氏录》载:“满族之杨佳氏、富尔哈氏改为单姓‘杨’。”

10、或为蒙古族“乌古纳”氏所改。盖“乌古纳”之汉意为“羊”。或取其汉意“羊”、谐以同音字“杨”而为单姓。

11、彝族之杨氏,则由“察普”所改。“察普”即草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杨”。

12、羌族之杨姓,或以人名为姓。羌有“杨塔尔”者,其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13、白族之杨姓,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所赐。《中国人的姓名·白族》载:“三国时诸葛亮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

14、苗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人名所改,有名“样金”者。样、杨音近。遂以杨为姓;或由欧姓所改、贵州之台江有分布。

15、纳西族之杨姓,或为“牙尔”所改。本为家名,遂以为氏。后或改为单姓“杨”。

16、景颇族之杨姓,由“木然”氏所改。或改为“尚氏”。

17、阿昌族之杨姓则出自“喇碑”氏。汉意为“太阳”,或取其汉意“太阳”之“阳”音、谐以汉字“杨”而为姓;

18、普米族之杨,则出自“熊·扛尼”氏;

19、锡伯族之杨姓,则由杨佳、杨吉哩、杨阿里等姓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20、裕固族之杨姓,由亚赫拉格氏(按:或作“亚拉格氏”,唐代作药罗葛、药乐葛;宋代则作夜落纥、夜落隔)所改;

21、达斡尔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亚尔兹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杨”而为单姓;或为毕力央氏所改,似取其尾音谐以汉姓“杨”字而得。注(10)——(21)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杨回;汉代有杨虎,太尉;隋代有杨坚、杨广父子,隋帝;宋代有杨万里,诗人;清代有杨沂孙,常熟人,凤阳知府;又,太平天国有杨秀清。

二、(楊)

杨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3.1%,为中国人口最多第六大姓。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杨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

2、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以为氏。

3、周景王之后有杨氏。

4、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有三县,其二曰杨氏(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其后以邑为氏。

5、晋大夫扬食我之后有杨氏。

6、北魏莫胡卢氏后改为杨氏。

7、汉时武都白马氐,亦称仇池氐,有杨氏。唐时南蛮有杨姓,世为酋长,此亦系白马氐之遗种,见《唐书》。

8、隋时鲜卑族有杨姓,系尉迟氏所改。

9、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人有杨姓,沙陀部人杨光远即是。

10、西夏人姓。

11、明时赐元人巴珠、阿尔娄台、托克托等均为杨姓。

12、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玛察氏、富勒哈、杨那氏、扬佳氏等后均改为杨氏。

13、清高丽人姓,世居辉宁。今朝鲜族姓。

14、清云南府、贵阳府等地土司多杨姓。

15、拉祜族之黄苦聪人楼牙氏,汉姓为杨。

16、哈尼族楼必氏,汉姓为杨。

17、普米族巴落瓦支氏、穷扛尼氏,汉姓均为杨。

18、彝族姓。彝族姐觉氏,汉姓为杨(132

杨姓名人:

杨朱,战国时人。

郡望:天水、弘农。

其他:

①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杨姓曾被迫改用杨川、柳生、柳村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为杨姓。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中以日本姓户山、古家为氏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杨。

姓氏源流

一、(楊)yá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汉、回、彝、侗、鲜、白、傣、满、水、蒙、壮、瑶、京、黎、苗、怒、羌、东乡、裕固、锡伯、哈尼、德昂、普米、阿昌、景颇、布依、傈僳、拉祜、仡佬、纳西、高山、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按:杨侯,或作‘扬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生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也,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又,蔡邕《司空杨公碑》:“公讳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其先盖周武王之穆、晋唐叔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于杨,因氏焉。”《续通志·氏族略》亦注:“唐叔虞之后伯侨封杨侯,因以为氏。一云周宣王曾孙封杨,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其按云:“杨氏为汉著姓,杨喜从‘木’;扬雄从‘手’。从木之杨,周有杨朱;从手之扬,晋有扬食我,其始本不通也。郑樵‘以邑为氏’内有扬无杨;注内亦不言有从木者,何欤?考《左传》霍、杨、韩、魏,皆姬姓国。汉《地理表》‘河东阳县’(注)曰:‘古杨国’,其字皆从木。《晋语》叔向食采于扬。其子食我,以邑为氏,有罪而灭族。是周伯侨以支庶受封于阳,其后为杨氏,晋叔向以大夫食采于扬,其后为扬氏。子云(按:汉扬雄字)先叙伯侨之杨,而云扬为别族,其意或有所讳也。汉杨修‘吾家子云’一语,乃文人应酬之词,未可据为典要。”然,无论如何,知杨氏或出自姬姓。

1、或为周宣王之后,以国为氏;

2、或为唐叔虞之后,以邑为氏。

3、《姓氏考略》据《晋书》载:氐族有杨氏,世居仇池。其地在今甘肃成县仇池山。

4、其据《魏书》又载:“莫胡卢氏改为杨氏”,则此杨似出自鲜卑。

5、其据《唐书》载:“杨光进,沙陀部人,别为一派。”则此当出自西突厥。

6、或为冒姓。《续通志·氏族略》载:“宋宁宗后,杨氏,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谓会稽有杨次山者,后自谓其兄,乃姓杨氏。”

7、或为蒙古人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珠曰杨效诚;阿尔娄台曰杨汝诚;托克托曰杨必敬。”

8、清代高丽族有杨姓。世居辉宁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9、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氏录》载:“满族之杨佳氏、富尔哈氏改为单姓‘杨’。”

10、或为蒙古族“乌古纳”氏所改。盖“乌古纳”之汉意为“羊”。或取其汉意“羊”、谐以同音字“杨”而为单姓。

11、彝族之杨氏,则由“察普”所改。“察普”即草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杨”。

12、羌族之杨姓,或以人名为姓。羌有“杨塔尔”者,其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13、白族之杨姓,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所赐。《中国人的姓名·白族》载:“三国时诸葛亮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

14、苗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人名所改,有名“样金”者。样、杨音近。遂以杨为姓;或由欧姓所改、贵州之台江有分布。

15、纳西族之杨姓,或为“牙尔”所改。本为家名,遂以为氏。后或改为单姓“杨”。

16、景颇族之杨姓,由“木然”氏所改。或改为“尚氏”。

17、阿昌族之杨姓则出自“喇碑”氏。汉意为“太阳”,或取其汉意“太阳”之“阳”音、谐以汉字“杨”而为姓;

18、普米族之杨,则出自“熊·扛尼”氏;

19、锡伯族之杨姓,则由杨佳、杨吉哩、杨阿里等姓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20、裕固族之杨姓,由亚赫拉格氏(按:或作“亚拉格氏”,唐代作药罗葛、药乐葛;宋代则作夜落纥、夜落隔)所改;

21、达斡尔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亚尔兹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杨”而为单姓;或为毕力央氏所改,似取其尾音谐以汉姓“杨”字而得。注(10)——(21)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杨回;汉代有杨虎,太尉;隋代有杨坚、杨广父子,隋帝;宋代有杨万里,诗人;清代有杨沂孙,常熟人,凤阳知府;又,太平天国有杨秀清。

二、(楊)

杨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3.1%,为中国人口最多第六大姓。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杨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

2、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以为氏。

3、周景王之后有杨氏。

4、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有三县,其二曰杨氏(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其后以邑为氏。

5、晋大夫扬食我之后有杨氏。

6、北魏莫胡卢氏后改为杨氏。

7、汉时武都白马氐,亦称仇池氐,有杨氏。唐时南蛮有杨姓,世为酋长,此亦系白马氐之遗种,见《唐书》。

8、隋时鲜卑族有杨姓,系尉迟氏所改。

9、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人有杨姓,沙陀部人杨光远即是。

10、西夏人姓。

11、明时赐元人巴珠、阿尔娄台、托克托等均为杨姓。

12、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玛察氏、富勒哈、杨那氏、扬佳氏等后均改为杨氏。

13、清高丽人姓,世居辉宁。今朝鲜族姓。

14、清云南府、贵阳府等地土司多杨姓。

15、拉祜族之黄苦聪人楼牙氏,汉姓为杨。

16、哈尼族楼必氏,汉姓为杨。

17、普米族巴落瓦支氏、穷扛尼氏,汉姓均为杨。

18、彝族姓。彝族姐觉氏,汉姓为杨(132

杨姓名人:

杨朱,战国时人。

郡望:天水、弘农。

其他:

①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杨姓曾被迫改用杨川、柳生、柳村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为杨姓。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中以日本姓户山、古家为氏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杨。

堂号

弘农堂:弘农,地名,古为陕西之弘农县,今为陕西之华阴县,是杨姓先人杼公兴旺发祥之地,以望立堂。

关西堂:东汉时有关西人杨震,博览明经,时人称他是“关西孔子”。故而得名。

四知堂:杨震当荆州刺史时,非常清廉。拒绝行贿者时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人知道呢!”后世遂以“四知”为堂号。

此外,杨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光裕堂、赐书堂、崇本堂、清白堂、务本堂、绍兴堂、瑞本堂、绍先堂、河东堂、栖霞堂、秦和堂、鸿仪堂、安阳堂、鸿山堂、新杨堂、道南堂、信海堂、北山堂、洪洞堂等。

一、(楊)yá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等地有分布。汉、回、彝、侗、鲜、白、傣、满、水、蒙、壮、瑶、京、黎、苗、怒、羌、东乡、裕固、锡伯、哈尼、德昂、普米、阿昌、景颇、布依、傈僳、拉祜、仡佬、纳西、高山、达斡尔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杨氏出自姬姓。周宣王子尚父封为杨侯(按:杨侯,或作‘扬侯’);一云晋武公子伯侨生文,文生突,突生羊舌大夫也。又云:晋之公族也,食邑于羊舌,凡三县,二曰杨氏。突生职,职生赤,赤生容肸、字叔向,晋太傅,食采杨氏,其后以邑为氏。”又,蔡邕《司空杨公碑》:“公讳秉,字叔节,弘农华阴人。其先盖周武王之穆、晋唐叔之后也。末叶以支子食邑于杨,因氏焉。”《续通志·氏族略》亦注:“唐叔虞之后伯侨封杨侯,因以为氏。一云周宣王曾孙封杨,为晋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其按云:“杨氏为汉著姓,杨喜从‘木’;扬雄从‘手’。从木之杨,周有杨朱;从手之扬,晋有扬食我,其始本不通也。郑樵‘以邑为氏’内有扬无杨;注内亦不言有从木者,何欤?考《左传》霍、杨、韩、魏,皆姬姓国。汉《地理表》‘河东阳县’(注)曰:‘古杨国’,其字皆从木。《晋语》叔向食采于扬。其子食我,以邑为氏,有罪而灭族。是周伯侨以支庶受封于阳,其后为杨氏,晋叔向以大夫食采于扬,其后为扬氏。子云(按:汉扬雄字)先叙伯侨之杨,而云扬为别族,其意或有所讳也。汉杨修‘吾家子云’一语,乃文人应酬之词,未可据为典要。”然,无论如何,知杨氏或出自姬姓。

1、或为周宣王之后,以国为氏;

2、或为唐叔虞之后,以邑为氏。

3、《姓氏考略》据《晋书》载:氐族有杨氏,世居仇池。其地在今甘肃成县仇池山。

4、其据《魏书》又载:“莫胡卢氏改为杨氏”,则此杨似出自鲜卑。

5、其据《唐书》载:“杨光进,沙陀部人,别为一派。”则此当出自西突厥。

6、或为冒姓。《续通志·氏族略》载:“宋宁宗后,杨氏,少以姿容选入宫,忘其姓氏。或谓会稽有杨次山者,后自谓其兄,乃姓杨氏。”

7、或为蒙古人姓氏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巴珠曰杨效诚;阿尔娄台曰杨汝诚;托克托曰杨必敬。”

8、清代高丽族有杨姓。世居辉宁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9、或为满族姓氏所改。《满族姓氏录》载:“满族之杨佳氏、富尔哈氏改为单姓‘杨’。”

10、或为蒙古族“乌古纳”氏所改。盖“乌古纳”之汉意为“羊”。或取其汉意“羊”、谐以同音字“杨”而为单姓。

11、彝族之杨氏,则由“察普”所改。“察普”即草氏族,或以为姓。后改为单姓“杨”。

12、羌族之杨姓,或以人名为姓。羌有“杨塔尔”者,其后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13、白族之杨姓,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所赐。《中国人的姓名·白族》载:“三国时诸葛亮赐各酋长杨、李、赵等姓。”

14、苗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人名所改,有名“样金”者。样、杨音近。遂以杨为姓;或由欧姓所改、贵州之台江有分布。

15、纳西族之杨姓,或为“牙尔”所改。本为家名,遂以为氏。后或改为单姓“杨”。

16、景颇族之杨姓,由“木然”氏所改。或改为“尚氏”。

17、阿昌族之杨姓则出自“喇碑”氏。汉意为“太阳”,或取其汉意“太阳”之“阳”音、谐以汉字“杨”而为姓;

18、普米族之杨,则出自“熊·扛尼”氏;

19、锡伯族之杨姓,则由杨佳、杨吉哩、杨阿里等姓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汉姓“杨”而为单姓。

20、裕固族之杨姓,由亚赫拉格氏(按:或作“亚拉格氏”,唐代作药罗葛、药乐葛;宋代则作夜落纥、夜落隔)所改;

21、达斡尔族之杨姓,来源不一:或为亚尔兹氏所改,盖取其首音谐以音近之“杨”而为单姓;或为毕力央氏所改,似取其尾音谐以汉姓“杨”字而得。注(10)——(21)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杨回;汉代有杨虎,太尉;隋代有杨坚、杨广父子,隋帝;宋代有杨万里,诗人;清代有杨沂孙,常熟人,凤阳知府;又,太平天国有杨秀清。

二、(楊)

杨姓分布:分布极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3.1%,为中国人口最多第六大姓。尤以长江流域的省份多杨姓。

杨姓起源:

1、系自姬姓。周宣王少子尚父封于杨(即扬,故城在今山西洪洞东南15里),号杨侯,后并于晋,因以为氏。

2、周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唐叔虞之后伯侨以支庶受封杨侯,因以为氏。

3、周景王之后有杨氏。

4、晋之公族食邑于羊舌有三县,其二曰杨氏(故城在今河北宁晋),其后以邑为氏。

5、晋大夫扬食我之后有杨氏。

6、北魏莫胡卢氏后改为杨氏。

7、汉时武都白马氐,亦称仇池氐,有杨氏。唐时南蛮有杨姓,世为酋长,此亦系白马氐之遗种,见《唐书》。

8、隋时鲜卑族有杨姓,系尉迟氏所改。

9、五代时后晋突厥沙陀部人有杨姓,沙陀部人杨光远即是。

10、西夏人姓。

11、明时赐元人巴珠、阿尔娄台、托克托等均为杨姓。

12、清满洲人姓,世居辽阳。又清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玛察氏、富勒哈、杨那氏、扬佳氏等后均改为杨氏。

13、清高丽人姓,世居辉宁。今朝鲜族姓。

14、清云南府、贵阳府等地土司多杨姓。

15、拉祜族之黄苦聪人楼牙氏,汉姓为杨。

16、哈尼族楼必氏,汉姓为杨。

17、普米族巴落瓦支氏、穷扛尼氏,汉姓均为杨。

18、彝族姓。彝族姐觉氏,汉姓为杨(132

杨姓名人:

杨朱,战国时人。

郡望:天水、弘农。

其他:

①日本占领台湾时期,台湾杨姓曾被迫改用杨川、柳生、柳村等日本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恢复为杨姓。②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土著中以日本姓户山、古家为氏者,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改用汉姓杨。

杨姓男孩取名

杨洪迅杨关言杨信墨杨盛迅杨伟恒杨礼荣杨杰凯杨航泽杨培踊杨良颖杨嘉锋杨晓柱杨远辉杨富仁杨博兴杨振烨杨震奎杨俊凡杨伊维杨博瑞杨巍程杨奇梁杨邦园杨溪赫杨东艺杨乐明杨弘庆杨浙蓄杨杰公杨瑞运

杨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杨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杨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杨姓女孩取名

杨傲秋杨艺梦杨圣奇杨芝文杨茵琳杨九奚杨音苓杨洁婉杨如雨杨慕蕊杨雅茜杨佳舜杨佳梅杨琬云杨依奕杨如玉杨娅兰杨欣歆杨春惠杨傲欣杨雨芹杨美荷杨青书杨艾茜杨山晁杨菲瑶杨若枫杨佩秀杨香华杨怡娜

杨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杨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杨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杨的诗人

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杨慎: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杨炯: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继盛:杨继盛(1516年-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官兵部员外郎。坐论马市,贬狄道典史。事白,入为户部员外,调兵部。疏劾严嵩而死,赠太常少卿,谥忠愍。后人以继盛故宅,改庙以奉,尊为城隍。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基: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浙江湖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杨玉环: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杨士奇: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杨修:唐同州冯翊人。杨发子。宣宗大中元年进士。官终殿中侍御史。有俊才,尤能为歌诗。发兄弟四人,乘与诸群从皆以文学登高第,时号“修行杨家”。

杨绛: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  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

杨载: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杨维桢:杨维桢(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会稽(浙江诸暨)枫桥全堂人。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杨维祯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有称其为“一代诗宗”、“标新领异”的,也有誉其“以横绝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矫之”的,当代学者杨镰更称其为“元末江南诗坛泰斗”。有《东维子文集》、《铁崖先生古乐府》行世。

杨徽之:杨徽之(921~1000)宋代官员、宋初第一代诗人中的佼佼者。字仲猷,建州浦城(今属福建)人。后周显德二年举进士甲科,起家校书郎,集贤校理,累官右拾遗。因文才出众,曾奉诏参与编辑《文苑英华》,负责诗歌部分。真宗时官至翰林待读学士。为人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恶非道以干进者,后患足疾而卒,谥文庄。

杨亿:杨亿(974—1020)北宋文学家,“西昆体”诗歌主要作家。字大年,建州浦城(今属福建浦城县)人。年十一,太宗闻其名,诏送阙下试诗赋,授秘书省正字。淳化中赐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兼史馆修撰,官至工部侍郎。性耿介,尚气节,在政治上支持丞相寇准抵抗辽兵入侵。又反对宋真宗大兴土木,求仙祀神的迷信活动。卒谥文,人称杨文公。

杨素: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

杨衡:[唐](约公元七六六年前后在世)字仲师,吴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代宗大历初年前后在世。天宝间,避地至江西,与符载、李群、李渤(全唐诗作符载、崔群、宋济。此从唐才子传)等同隐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号“山中四友”。日以琴酒相娱。衡工吟咏,尝吟罢自赏其作,抵掌大笑,长谣曰:“一一鹤声飞上天”。盖自谓其声韵响彻如此。有人盗其文登第,衡因诣阙,亦登第,见其人,盛怒曰:“一一鹤声飞上天,在否?其人答曰:“此句知兄最惜,不敢偷”。衡乃笑曰:“若是,犹可恕也”。官至大理评事。衡著有诗集一卷,《唐才子传》传于世。

杨栋:眉州青神人,字元极,号平舟。理宗绍定二年进士。历枢密院编修官,除宗正少卿。进对谓己三十年所持惟正心修身之说。迁太常少卿、起居郎,差知滁州。度宗景定间累拜参知政事。其学本于周、程,曾主上蔡书院。有《崇道集》、《平舟文集》。

杨光:杨光,字林溪,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曾避暑中岩。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三。今录诗三首。

杨林:杨林,字虎臣,《说唐全传》《兴唐传》中的虚构人物,隋唐第八条好汉,隋炀帝杨广的叔父,隋朝开国九老之一,为隋王朝的建立与统一立下过汗马功劳,被封为靠山王。他武艺高强,手持一对虬龙棒,后在隋朝统治濒临瓦解之际,设计做最后殊死一搏,事败,被第七好汉罗成的绝技回马枪刺死,其历史原型是张须陀和杨素。

杨凌:杨凌,中唐人,与其兄杨凭、杨凝并称“三杨”,因官至大理评事,又称“杨评事”,著有《杨评事文集》。柳宗元为其书作《杨评事文集后序》。

杨简:(1141—1226)明州慈溪人,字敬仲,世称慈湖先生。杨庭显子。孝宗乾道五年进士。授富阳主簿。师事陆九渊,发展心学,主张“毋意”、“无念”,“无思无虑是谓道心”等。尝知乐平县,兴学校,教生徒,邑内夜无盗警,路不拾遗。光宗绍熙五年,召为国子博士。宁宗嘉定初出知温州,首倡废除妓籍,以廉俭为民所爱戴。官终宝谟阁学士。卒谥文元。有《慈湖诗传》、《杨氏易传》、《先圣大训》、《五诰解》及《慈湖遗书》等。

杨巽斋:杨巽斋,尝为监丞(《全芳备祖》前集卷一四)。今录诗二十六首。

杨济:杨济,字济道,晋源(今四川崇州)人,一作遂宁(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三)人。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除秘书郎兼日历所编类圣政检讨官。六年,进著作佐郎。嘉泰元年(一二○一),出知果州。终潼川路转运判官。有《钝斋集》,已佚。事见《鹤山集》卷五三《杨济道钝斋集序》、《南宋馆阁续录》卷八、九。

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杨果:杨果,[1195-1269]字正卿,号西庵,祈州蒲阴(今河北安国县)人。生于金章宗承安二年(宋庆元三年),金哀宗正大元年(1224)登进士第,官至参知政事,为官以干练廉洁著称。卒,谥文献。工文章,长于词曲,著有《西庵集》。与元好问交好。其散曲作品内容多咏自然风光,曲辞华美,富于文采。明朱权《太和正音谱》评其曲“如花柳芳妍”。

杨夔:杨夔,字、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昭宗光化末(约公元900年)前后在世。唐文学家,自号“弘农子”,弘农(今河南灵宝)人。能诗,工赋善文,与杜荀鹤、康饼、张乔、郑谷等为诗友,以《冗书》驰名士大夫间其文颇有气势,《蓄狸说》、《善恶鉴》、《植兰说》等皆为佳篇。著述颇富,有文集五卷,冗书十卷,冗余集一卷,《新唐书 · 艺文志》均传于世,《全唐诗》存其诗十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迹见《新唐书》卷一八九、《唐才子传》卷一O。

杨恽:杨恽(?—前45),西汉家。字子幼,汉族,西汉华阴(今属陕西)人,宣帝时曾任左曹,后因告发霍氏(霍光子孙)谋反有功,封平通侯,迁中郎将。神爵元年(前61)升为诸吏光禄勋,位列九卿。其父杨敞曾两任汉宣帝时丞相,其母司马英是著名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的女儿。其文章《报孙会宗书》被后人认为颇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的风格。

杨嗣复:杨嗣复(783—848年),字继之或继子(《新唐书》为“继文”),穆宗时的户部尚书杨于陵次子,东汉太尉杨震之后(第五子杨奉一脉)与杨虞卿为族兄弟。八岁能文,主考官权德舆录为进士,二十岁登博学宏词科,受到宰相武元衡赏识,“皆权德舆门生,情义相得,进退取舍,多与之同”。累迁中书舍人。由户部侍郎擢尚书右丞,封爵弘农伯。李德裕辅政,被黜为湖南观察使。会昌元年(841年)三月被贬潮州。唐宣宗大中初,召为吏部尚书。卒谥孝穆。

杨氏: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发:杨发,字至之,先为同州冯翊人,父遗直始家于苏州。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宗会昌中前后在世。工于诗。太和四年,(公元八三o年)登进士第。历太常少卿,出为苏州刺史。后为岭南节度,严于治军。军人遂怨起为乱,囚发于邮舍。坐贬婺州刺史,卒于任。发为诗清新浏亮,传世颇多。唐代著名诗人。

杨师道:杨师道(?-647年),字景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唐朝宰相,中书令杨恭仁之弟。杨师道出身弘农杨氏观王房,隋亡后投奔唐朝,拜上仪同、驸马都尉,娶桂阳公主为妻,后出任灵州总管,多次击退突厥入侵。历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封安德郡公。636年(贞观十年),杨师道升任侍中。639年(贞观十三年),又改任中书令。李承乾谋反案后,被罢为吏部尚书。唐太宗东征时,杨师道暂代中书令,不久又罢为工部尚书。647年(贞观二十一年),杨师道病逝,追赠吏部尚书、并州都督,谥号懿。

杨雯:杨雯,字天章,清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清道光《清江县志》卷八)。今录诗七首。

杨公远:杨公远(一二二七~?)(生年据本集卷上《生朝(己巳)》“初度今朝四二年”、卷下《初度(丙戌)》“今朝六十从头起”推定),字叔明,号野趣居士,歙(今安徽歙县)人。善诗工画。终生未仕,以诗画游士大夫间。有《野趣有声画》二卷。事见本集卷首宋吴龙翰序、卷末方回跋,《元书》卷八九《方回传》附。杨公远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校以清刻本,无异文)。

杨炎正: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杨凯:杨凯,字舜举(《成都文类》误署杜舜举,今据《全蜀艺文志》卷一九),成都(今属四川)人。与冯时行同游梅林。事见《成都文类》卷一一。

杨容华:杨容华,约生活于唐高宗永徽元年至武后载初(650--690)年间,华阴(今陕西华阴境内)人,初唐四杰杨炯之侄女。故而明陆时雍的《唐诗镜》卷八称:“清丽,故有家风”。明代程羽文的《鸳鸯牒》中说:“杨容华,莺吭亮溜,鸹戗非群,宜即配王子安、骆宾王、卢升之,蜚声振藻,不忝四家”。

杨廷玉: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乃武则天表侄,曾任苏州嘉兴令。为人贪狠无厌,为御史康訔所推奏,判死,后赦免。事迹散见《朝野佥载》卷二、《太平广记》卷三二九。《全唐诗》存诗1首。

杨时:(1053—1135)南剑州将乐人,字中立,号龟山。神宗熙宁九年进士。调官不赴。先后师事程颢、程颐,杜门不仕十年。历知浏阳、余杭、萧山,改荆州教授。金人攻汴京,坚论严为守备,除右谏议大夫;又反对割三镇以乞和,兼国子监祭酒。指斥蔡京蠹国害民,力辟王安石之学。高宗立,除工部侍郎。以龙图阁直学士致仕,专事著述讲学。卒谥文靖。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号为程门四先生,又与罗从彦、李侗等同列南剑三先生。其学术后被奉为程氏正宗。有《二程粹言》、《龟山先生语录》、《龟山集》。

杨晨:达州永睦人。徽宗宣和间进士。授荆南府教授。高宗绍兴四年,丞相赵鼎荐其才,召试馆职,除秘书省正字。论荆蜀形势,高宗遣抚谕四川,为督府机宜。吴玠馈遗过礼,晨不欲阻其意,既还,悉上诸郡督以佐用。时书檄填委,晨援笔立成。凡大议未决,必取裁焉。官至礼部侍郎。

杨志坚:杨志坚(生活于唐大历年间),字号不详。江西临川人。唐代著名诗人。“临川八大家”之一。

杨舜举: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凝:杨凝(?—802)唐代诗人。字懋功,虢州弘农人,杨凭之弟。生年不详,约卒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少孤,受母训。长善文辞,与兄凭、弟凌皆有名。大历中,踵擢进士第,时号“三杨”。凝由协律郎三迁侍御史,为司封员外郎。坐厘正嫡媵封邑,为权幸所忌,徙吏部。稍迁右司郎中。宣武董晋表为判官。亳州刺史缺,晋以凝行州事,增垦田,决淤堰,筑堤防,水患为息。时孟叔度纵横挠军治,凝亦荒于酒。董晋卒,(公元799年)凝走还京师,阖门三年。拜兵部郎中,以痼疾卒。凝著有文集二十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杨鸿:生卒年、籍贯皆不详。文宗开成二年(837)登进士第。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五二。《全唐诗》存诗1首。

杨娃:杨娃,宁宗杨后妹。以艺文供奉内廷,书法极似宁宗,马远画多其所题(《书史会要》卷六)。其诗与杨后诗署名多相混。今录诗九首。

杨谏:弘农华阴人。杨慎矜子。玄宗开元十八年登进士第,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历任永乐丞、监察御史,官至岳州刺史。善诗赋。有集,已佚。

杨介:杨介,字吉老,泗州(今江苏盱眙)人。以医术著闻。事见《挥麈馀话》卷三。

杨珂:杨珂,号竹溪,长泰(今属福建)人。宋亡,以林泉终其身。事见清乾隆《长泰县志》卷九。

杨无咎:杨无咎(1097~1171)字补之,杨一作扬,一说名补之,字无咎。自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紫阳居士。临江清江(今江西樟树)人,寓居洪州南昌。绘画尤擅墨梅。水墨人物画师法李公麟。书学欧阳询,笔势劲利。今存《逃禅词》一卷,词多题画之作,风格婉丽。生平事迹见《宋史翼》卷三六。

杨璇:杨璇,字玉璇,名玉璿,康熙时漳浦县人,客居福州,擅刻人物、印钮等。特别能集玉玺、铜印之精华,独树一帜,被尊为寿山石雕“鼻祖”。寿山石雕的鉴赏家周亮工、朱彝尊、高兆、毛奇龄等人都给他极高的评价。杨璇的印钮多利用寿山石的天然色彩,开创“取巧色”的先例,为收藏家争先珍藏,此外还多被地方官作为贡品。今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伏狮罗汉》、《鼠瓜钮》、《田黄石观音像》等作品,为稀世之宝。

杨逴:杨逴,徽宗宣和六年(一一二四)提举京东路常平(《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一之三○)。七年,赐进士出身(同上书选举九之一六)。曾知随州。

杨邦弼:建宁浦城人,徙家居吴,字良佐。杨亿四世孙。高宗绍兴十二年进士。为太学博士,调通判信州,寻以大理卿改湖南漕,迁秘书丞、著作佐郎。两迁礼部,官至起居郎、中书舍人。尝从王蘋游,探研理学。

杨仪:杨仪,字子庄,仁宗天圣五年(一○二七)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曾任将仕郎守秘书丞,迁祠部员外郎(《华阳集》卷三九《将仕郎守秘书丞杨仪可祠部员外郎制》)、三司户部判官(《宋史》卷二九五《杨察传》)。庆历八年(一○四八)夺三官,责邵州别驾(《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五)。嘉祐四年(一○五九)知建昌军(明正德《建昌府志》卷一二)。

杨虞卿:杨虞卿,字师皋,虢州弘农人。 杨宁之子。元和五年进士,为校书郎,擢监察御史。与阳城友好。李宗闵甚器重他,历官弘文馆学士、给事中、工部侍郎,官至京兆尹(首都市长),太和九年七月一日甲申,贬虔州司马,卒于任上。

杨蟠:章安人,字公济。仁宗庆历六年进士。为密、和二州推官。诗为欧阳修所称。苏轼知杭州,蟠通判州事,与轼唱酬甚多。历知寿州卒。平生为诗数千篇,号《章安集》。

杨寅:杨寅,字少云,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同进士出身(《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历泾县尉(《永乐大典》卷一一九八○引《径城志》)、秘书丞、著作郎(《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宗正寺主簿(《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一之七)。今录诗二首。

杨备:建州浦城人,字修之。杨亿弟。仁宗天圣中为长溪令,后宰华亭。庆历中为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司南京。尝乐吴地风俗之美,作《姑苏百题》,每题笺释其事,后范成大修志多采用之。

杨缄:杨缄,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知宣州(清嘉庆《宁国府志》卷二)。累官江南西路转运使(《江西通志》卷四六)。后宰畿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七)。

杨思玄:杨思玄,生卒年不详。弘农华阴 (今属陕西)人。杨师道兄子。龙朔中,为中台司列少常伯,为选人所讼而免官。高宗时官至吏部侍郎、国子祭酒。《全唐诗》卷四四录其诗两首,《全唐文》卷二○三录其文一篇。生平事迹见《旧唐书》卷六二《杨师道传》、《新唐书》卷七一下《宰相世系表》一下、《南部新书》甲卷。

杨皇后:(1162—1233)会稽人。宁宗后。少以姿容入官,失其姓氏,后有杨次山者,自称其兄,遂姓杨。累进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韩皇后死,韩侂胄劝立曹美人,宁宗不听。嘉泰二年立杨为皇后。因深恨侂胄,后指使次山与史弥远谋杀之。宁宗死,弥远谋废皇子赵竑而立成国公赵昀,杨后无奈,矫诏废竑而立昀,是为理宗。尊为皇太后,同听政。次年撤帘。卒谥恭圣仁烈。

杨汝士:杨汝士,唐代人,(约公元821年前后在世)字慕巢,虢州弘农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穆宗长庆初前后在世。元和四年,(公元八o九年)登进士第。牛僧孺、李宗闵待之善,引为中书舍人。开成元年,(公元八三六年)由兵部侍郎出镇东川。入为吏部侍郎。终刑部尚书。汝士善诗。裴度居守东都,夜宴,半酣,与诸客联句。时元稹、白居易均在座,有得色。依次至汝士,汝士句云:“昔日兰亭无艳质,此时金谷有高人”。居易知不能复加,遽裂之,曰:“笙歌鼎沸,勿作冷淡生活”!稹顾居易曰:“乐天所谓能全其名者”!杨汝士曾“压倒元白”

杨凝式:杨凝式(873年-954年),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居洛阳。生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卒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年),享年八十二岁。唐昭宗时进士,官秘书郎,后历仕后梁、唐、晋、汉、周五代,官至太子太保,世称“杨少师”[2]  。杨凝式在书法历史上历来被视为承唐启宋的重要人物。“宋四家”(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深受其影响。代表作品有《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

杨泽民:杨泽民,现任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兼)。 

杨世奕:杨世奕,字仲山,南剑州(今福建南平)人。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赐童子出身,送秘书省读书。八年,添差江西运干。事见《南宋馆阁续录》卷九。

杨守: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尚书: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永节:杨永节,字公操。神宗熙宁间知全州(《金石萃编》卷一三三《澹山岩题名》)。

杨凭:[唐](约公元七八八年前后在世)字虚受,一字嗣仁,虢州弘农人。生卒年均不祥,约唐德宗贞元四年在世。善诗文,与弟凝、凌并有重名。大历中,俱登第。时称“三杨”。累官湖南、江西观察使。在镇汰侈,性简傲,人多怨之。入拜京兆尹,为御史中丞李夷简所劾,贬临贺尉。官终太子詹事。

杨系: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代宗大历十二年(777)登进士第。事迹见《登科记考》卷一一。《全唐诗》存诗1首。

杨黎州: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之麟:杨之麟,曾知盐官县,与释绍嵩同时(《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

杨学李:杨学李,字希圣,号明斋,眉山(今属四川)人(《元诗选》癸集)。宋遗民。从作品观察,元时曾为贺州地方官。今录诗四首。

杨幼舆:杨幼舆,吉水(今属江西)人。万里幼子。宁宗庆元六年(一二○○)官慈利税监(《诚斋集》卷三九《送幼舆子之官慈利监税》)。嘉定十年(一二一七)权知融州(清乾隆《柳州府志》卷二○)。今录诗二首。

杨叔兰:杨叔兰,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宁宗嘉定初通判绵州(清同治《直隶绵州志》卷三五、三八)。九年(一二一六),由知荣州罢(《宋会要辑稿》选举一六之三二)。

杨子咸: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与立:建宁浦城人,字子权。师事朱熹。光宗绍熙四年进士。知遂昌县,因居兰溪,讲授道学,人称船山先生。有《朱子语录》。

杨潜:杨潜,义乌(今属浙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秀州华亭县(《云间志》自序)。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为太府寺丞(《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之一六)。有《云间志》三卷存世。事见清嘉庆《义乌县志》卷一○。

杨筠:杨筠,高宗绍兴十三年(一一四三)知仙居县(《嘉定赤城志》卷一一)。今录诗二首。

杨梦信:杨梦信,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炎正从弟。宁宗庆元二年(一一九六)进士。累官国子监丞。理宗绍定六年(一二三三),出知兴化军。事见《诚斋集》卷七六《静庵记》,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有传。今录诗二首。

杨颜: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开元间进士及第。历仕未详。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一五。《全唐诗》存诗1首。

杨怡

杨辅世:杨辅世(一一二一~一一七○),字昌英,号达斋,吉水(今属江西)人。万里族叔。高宗绍兴二十四年(一一五四)进士。为永和主簿,知沅州麻阳县。卒,年五十。有文集,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七九《达斋先生文集序》。今录诗三首。

杨存:杨存(一○五八~一一二八),字正叟,一字存之,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官袁州司理参军,历知长乐、猗氏、仁和、奉符等县,通判建昌军。又通判洪州。钦宗靖康元年(一一二六)上章致仕。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七十一,事见《诚斋集》卷一二二《通判洪州杨公墓表》,《宋史翼》卷一九有传。

杨徵:杨徵,曾官左通政(清同治《义宁州志》卷三四)。

杨鼎夫:(?—954)成都(今属四川)人。尝举进士。后蜀孟知祥时,为定远军推官,判榷盐院事,遇疾暴卒。生平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一五八、《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三、《诗话总龟》卷四九。鼎夫富于词学,能诗,为时所称。尝与安守范、周述、李仁肇同游彭州天台禅院,共赋《天台禅院联句》。《全唐诗》存诗1首、联句1联。

杨厚:生平不详。德宗贞元时人。见《唐诗纪事》卷五〇。《全唐诗》存诗1首。

杨佐:杨佐,字公仪,本是唐朝靖恭诸杨的后代,到杨佐时,家在宣州。中了进士,做了陵州的推官。

杨初平:杨初平,仁宗庆历中官秦州观察判官(《金石萃编》卷一三三)。

杨长孺:吉州吉水人,字伯大,一字诗之,号东山。杨万里子。以荫入仕。宁宗嘉定四年守湖州,有治绩。擢经略广东,迁福建安抚使,以忤权贵去职。理宗绍定元年起判江西宪台,寻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卒年七十九。谥文惠。

杨鸾:南唐汤悦(殷崇义)知贡举时举子。事迹见《五代诗话》卷三。《全唐诗》收《即事》诗1首。

杨侃:杨侃(488-531年),字士业,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南北朝时北魏大臣,侍中杨播之子。颇爱琴书,尤好计画,袭爵华阴伯。机敏有才干,扬州刺史长孙稚请为录事参军。从平萧宝夤叛乱有功,除冠军将军、东雍州刺史,转岐州刺史。历任度支尚书、给事黄门侍郎,官至卫将军、金紫光禄大夫、侍中,封济北郡公,助力孝庄帝斩杀尔朱荣。普泰元年,为尔朱天光害于长安,时年四十四。太昌年间,赠使持节、都督秦夏二州诸军事、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刺史,归葬华阴祖茔。

杨汝南:杨汝南,字彦侯,自号快然居士,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历赣州、广州教授,知古田县。明嘉靖《龙溪县志》卷八有传。

杨汉公:杨汉公,字用义,唐虢州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市境)人。杨虞卿胞弟。大和九年(835)受杨虞卿案的株连,降为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境)刺史。后历任湖(今浙江省吴兴县境)、亳(今安徽省亳县境)、苏(今江苏省苏州市)三州刺史,旋升浙江观察使,转任户部侍郎,又任荆南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被人弹劾他在任荆南节度使期间有贪赃行为,被降为秘书监。不久又转任国子祭酒。中元年(847) ,唐宣宗即位后,提升他为同州刺史。杨汉公出任同州刺史,复升任宣武军节度使,后改任天平(今山东省东平县境)军节度使,死于任所。子筹、范,仕亦显。

杨行敏:杨行敏,字里世次皆不详。曾出使剑州,为郡将所轻忽,甚为慊恨,遂题诗二首于冬青馆。事迹见《诗话总龟》卷四四引《南部新书》。《全唐诗》存诗2首。

杨彝:杨彝(1583-1661),字子常,号谷园(谷园),明末常熟人。应社创始人之一,唐市学派创始人,复社眉目。

杨均: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适1: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颐:杨颐(1824--1899),字子异,号蓉浦,晚号蔗农,广东茂名县(今广东省高州市)城西广潭村人。祖父杨敏修,父杨望儒都是生员(秀才),又是地方富户。颐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享阳七十六岁。他是高州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

杨廉:生卒年、籍贯均不详。一作杨庶,与沈佺期同时。曾在尚书省任职,后为给事中。事迹见沈佺期《酬杨给事中廉见赠台中》诗。善属文。《全唐诗》存诗2首。

杨然仲: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炎:杨炎(727年-781年),字公南,凤翔府天兴县人(今陕西凤翔县),中国唐朝中期的政治家,两税法的创造和推行者。

杨敬述:杨敬述,唐朝诗人,有作品《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杨轩:杨轩,字公远,卫州(今河南卫辉)人(《诗话总龟》前集卷六作淇州,卷一二作衡州)。举进士,两至省,多栖依贵宦门馆。事见《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卷一四。今录诗二首。

杨景:杨景,字如晦,颍昌(今河南许昌)人。尝为洛阳工曹(宋胡稚注《简斋诗集》卷七《谢杨工曹》)。又曾入鄜延幕府(《吴礼部诗话》)。今录诗十首。

杨洵美:杨洵美,唐朝宝历元年诗人,考中过进士,任职监察御史。留有诗一首。

杨朴:杨朴(921~1003)北宋布衣诗人。字契元(一作玄或先),自号东里野民。

杨樵云:杨樵云是宋代词人。

杨端臣: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韶父:杨韶父,字季和,号东窗。淳佑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诗人。

杨大全:眉州青神人,字浑甫。孝宗乾道八年进士。调温江尉,有政声,除监登闻鼓院。光宗以疾久不省重华宫,大全三上疏以谏。宁宗即位,累迁司农寺丞,为《高宗实录》检讨官。韩侂胄欲得知名人士为羽翼,有力荐大全者,大全笑谢,不往见。次日即请补外,知金州,病卒于道。

杨愈:杨愈,字子聪。仁宗天圣末官河南府户曹参军,转河中府观察判官(《蔡忠惠集》卷一二《奏举人前权河中府观察判官杨愈可太子中允制》)。

杨学周: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察:(1011—1056)庐州合肥人,字隐甫。仁宗景祐元年进士。历江南东路转运使,遇事明决,论事无所避。擢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以言忤时相陈执中,罢知信州。复入为礼部侍郎兼三学士,充三司使。勤于吏职,敏于为文。卒谥宣懿。

杨敬之:杨敬之(约公元八二o年前后在世),字茂孝,祖籍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安史之乱中移家吴(今苏州)。唐代文学家杨凌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末前后在世。宪宗元和二年(807)登进士第,平判入等,迁右卫胄曹参军。元和十年在吉州司户任,累迁屯田、户部郎中。

杨冠卿: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相倡和。冠卿才华清俊,四六尤流丽浑雅,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侯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五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杨埙:杨埙,天圣中以屯田郎中知温州(清乾隆《温州府志》卷一七)。今录诗三首。

杨伯岩:(?—1254)代郡人,居临安,字彦思,号泳斋。理宗淳祐中以工部郎守衢州。有《六帖补》、《九经补韵》等。

杨可弼: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權:盱江人。少聪颖不群。闻张真牧有道行,往从之,得“九返”之术,有“逢江莫行,至沱则止”之说。后舟次九江江沱觜,顿悟,结茅修炼其中。度宗咸淳中封通慧孚惠真人。

杨炜:杨炜(一一○六~一一五六),字元光,原籍晋陵(今江苏常州),南渡后徙居嵊县(今属浙江)。高宗绍兴九年(一一三九),上书李光反对和议,十八年知黄岩县。十九年,因忤秦桧除名(《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六三谓在二十二年)。二十六年卒,年五十一。事见《鸿庆居士集》卷四一《右从政郎台台州黄岩县令杨元光墓表》。

杨昭俭:杨昭俭(902~977),字仲宝。北宋长安(今陕西西安市)人。祖籍华阴(今华阴市)。他是唐文宗、唐武宗时宰相杨嗣复的曾孙。出身于官宦世家,后唐长兴年间(930~933)考取进士。初任成德军节度推官,历左拾遗、直史馆,曾与中书舍人张昭远等同修《明宗实录》,为后来编《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积累了丰富资料。以修史功迁为殿中侍御史。

杨友夔:杨友夔,字舜韶,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与许顗同时,年长十馀岁。事见《彦周诗话》。今录诗三首。

杨养晦: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希古:虢州弘农人,字尚之。杨汝士侄。居长安靖恭里。朋党连结,权势熏灼。懿宗咸通间,累官司勋员外郎、户部郎中。僖宗乾符末,官尚书右丞。黄巢攻克长安,降之。巢称帝后,拜同平章事。后不详。

杨奂:杨奂,又名知章,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生于金世宗大定二十六年,卒于元宪宗五年,年七十岁。早丧母,哀毁如成人。金末,尝作万言策,指陈时病;欲上不果。元初,隐居为教授,学者称为紫阳先生。耶律楚材荐为河南廉访使,约束一以简易。在官十年请老。卒,谥文宪。奂著作很多,有还山前集八十一卷,后集二十卷,(元史作还山集六十卷,元好问作奂神道碑则称一百二十卷)近鉴三十卷,韩子十卷,槩言二十五篇,砚纂八卷,北见记三卷,正统纪六十卷等,传于世。

杨云鹏:云鹏,字飞卿,汝海人。李内翰献能钦叔工篇翰,而云鹏从之游。初得「树古叶黄早,僧閒头白迟」之句,大为献能所推谢。从是游道日广,而学亦大进。客居东平将二十年,每有所作,必寄示遗山元好问裕之,以为知己。有《诗述》二十首,号《陶然集》。所赋《青梅》、《瑞莲》、《瓶声》、《雪意》,或多至十馀首。裕之序其诗,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贞祐南渡后,诗学为盛。洛西辛敬之、淄川杨叔能、太原李长源、龙坊雷伯威、北平王子正之等,不啻十数人,称号专门。就诸人中,其死生于诗者,汝海杨飞卿一人而已。

杨奇鲲:杨奇鲲(?—883)鲲一作混、肱。白族,唐时南诏叶榆(今云南大理北)人。南诏宰相、诗人。曾任南诏布燮(清平官名称)。

杨岛仙: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椿:(1094—1166)眉州眉山人,字元老。徽宗宣和六年省试第一,第进士。累任宪节,有风绩。秦桧专政,以不附而罢官家居。绍兴末自兵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除参知政事。卒谥文安。

杨祖尧:杨祖尧,字述甫,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孝宗淳熙十四年(一一八七)进士(《淳熙三山志》卷三○)。宁宗嘉定十三年(一二二○)为秘书郎,除著作佐郎,次年,迁秘书丞。十五年,知信州(《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

杨粹: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朝英:元代文学家,生卒年及生平事迹均未详,《录鬼簿》及《录鬼簿续编》皆失载。青城(青城县有二,一在今山东,一在今四川,论者多以为杨朝英是)人。曾任郡守、郎中,后归隐。他最重要的贡献是选录元人散曲,辑为《乐府新编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人称“杨氏二选”。选辑认真,搜罗甚富,元人散曲多赖以传世,“二选”是研究元代散曲的重要资料。同时他也是一位散曲作家,作品存小令约27首,见于“二选”中。

杨收:杨收,字藏之,同州冯翊人。收长六尺二寸,广颡深颐,疏眉秀目;寡言笑,方于事上,博闻强记。初,家寄涔阳,甚贫。收七岁丧父,居丧有如成人。而长孙夫人知书,亲自教授。十三,略通诸经义,善于文咏,吴人呼为“神童”。收以仲兄假未登第,久之不从乡赋。开成末,假擢第;是冬,收之长安,明年,一举登第,年才二十六。诺。

杨损:杨损,字子默,以荫受官,为蓝田尉。三迁京兆府司录参军,入为殿中侍御史。入为吏部员外,出为绛州刺史。路岩罢相,征拜给事中,迁京兆尹。卢携作相,有宿憾,复拜给事中,出为陕虢观察使。时军乱,逐前使崔荛。损至,尽诛其乱首。逾年,改青州刺史、御史大夫、淄青节度使。又检校刑部尚书、郓州刺史、天平军节度使。未赴郓,复留青州,卒于镇。

杨希道: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贲:生卒年均不详,约明太祖洪武中前后在世。出身宦族。工作曲。永乐初,为赵府纪善。

杨佥判:杨佥判名字不详。度宗时人。存词一首。

杨道居: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醮:杨醮,曾官潼川路提刑(《舆地纪胜》卷一五七)。

杨子方:杨子方,孝宗乾道五年(一一六九)进士(《宋会要辑稿》职官一三之八)。曾知涪州(《舆地纪胜》卷一七四)。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于知汉州任以事放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二○)。

杨师纯: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迈:杨迈,郫县(今属四川)人(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的作剑州人)。仁宗嘉祐中举进士(同上书)。官至左朝议大夫、直秘阁,主管环庆路经略安抚司公事(《全蜀艺文志》卷五五《杨氏族谱》)。

杨万毕:杨万毕,字通一,淇川(今河南淇县)人。事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三。

杨起莘:杨起莘(1200年—?),生于南宋宁宗庆元六年农历十月初四寅时,字莘老,小名崇哥,湖北省鄂州(今属咸宁市)通城县人。长于《春秋》,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年五十六岁登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进士第三名(文天祥榜)。由于年龄太大,仕途不发达,其宦迹史书记载不多见。回乡后,目睹县城南北隽水相隔,川涉不便,倡议兴建拱北桥,人称“状元桥”,因桥有九孔,又称“九眼桥”。杨起莘精通历史,亦有少许诗作传世。官迪功郎,于九江任卒,归葬县城西南隆平寺前,城隍殿后。

杨於陵:杨于陵(753—830),汉太尉震之第五子奉之后。父杨太清,客居河朔,死于安史之乱。六岁时因战乱避居到建昌(今永修),少年就有奇志。十九岁,擢进士第,授润州句容(今江苏)主簿,节度使韩滉将女儿嫁给他。贞元八年(792年),入朝为膳部员外郎。历官吏部郎中、中书舍人、潼关防御、镇国军使(今陕西华县)、浙东(今浙江绍兴)观察使,入为京兆尹(首都市长),“奸人无所影赖,京师豪右大震”,官至户部侍郎。

杨苎萝: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缵:杨缵,字继翁,号守斋,又号紫霞翁,严陵人,居钱塘。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淳佑初前后在世。度宗时,女为淑妃,官列卿。好古博雅,善作墨竹,好弹琴,又能自度曲。缵着紫霞洞谱传于世。周密尝道其一枝春词守岁云,最为近世所称。

杨元量: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致祥: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莱儿:杨莱儿(一作杨菜儿)生卒年不详,字蓬仙,唐代妓女,利口敏妙。进士赵光远一见溺之,后为豪家所得。现存诗二首。

杨齐哲:杨齐哲,唐代人,长安四年官洛阳县尉。撰写了《韦维善政论》。

杨伯嵒:(?—1254)代郡人,居临安,字彦思,号泳斋。理宗淳祐中以工部郎守衢州。有《六帖补》、《九经补韵》等。

杨本然:杨本然,字舜举,号龙溪,金华(今属浙江)人。从王应麟学。入元隐居,为月泉吟社第七名,署名栗里。事见《词苑萃编》卷一四引姚云文《江村剩语》、《月泉吟社诗》。

杨琛:庆元奉化人,字献子。光宗绍熙四年进士。累拜国子博士。韩侂胄为相,召试馆职,不就。经学有渊源,鄱阳士多师之。

杨紬林:杨紬林,曾为剑州节度推官(《宋诗纪事补遗》卷八九)。

杨辅:遂宁人,字嗣勋。孝宗乾道二年进士。累擢利西路安抚使。光宗绍熙中,吴挺病,辅密白二府,请抑制吴氏兵权。后知成都府,兼本路安抚使,察知吴曦有异志,暗遣人以矾书告于朝。宁宗开禧三年,受密诏为四川制置使,许以见机诛曦。辅自以不习兵事,弃成都而去。曦死,还成都,为四川宣抚使。官终知建康府、兼江淮制置使。卒谥庄惠。

杨濬:贞观时人。

杨太尉:杨太尉选冠子碧眼连车,黄头间座,望断故人何处。当时胜丽,旧是繁华,都变虏言胡语。万里衔冤,几年埋恨,仔细向谁分诉。对南风凝眸,眺神旌、触目泪流如雨。今幸会,电扫雷驱,云开雾敛,一旦青天重睹。桃林卧草,华岳嘶风,行迓。庙中间正殿内塑有杨八姐头戴凤冠霞帔的像,因杨八姐曾官封太尉,故人们都把庙宇叫做“杨太尉殿”。杨太尉殿由门厅·..在太尉殿制作藻井,说明杨太尉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起震慑作用,演员在“鸡笼顶”下做戏不敢偷懒作弊

杨摅: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氏妇: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乘:杨乘,唐诗人。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祖遗直,客于苏州,父杨发遂家于苏州。有俊才,宣宗大中元年(847)登进士第,官终殿中侍御史。杨乘与父杨发、叔杨收、杨假、杨严皆以文学登第,时号“修行杨家”。杨乘尤擅长歌诗。《全唐诗》录存其《甲子岁书事》等五首诗。张为《诗人主客图》特标举其会昌四年(844)讨刘稹时所赋《甲子岁书事》诗,并列其为“广大教化主”之上入室者。

杨牢:杨牢,[唐](公元八三一年至?年)字松年,弘农(一作河南)人。生于唐文宗太和五年,卒年不详。年六岁,母命就学,误入父友家。友方弹綦,戏以局为题命赋,牢应声而成。父从田弘正,死于赵军。牢走常山二千里,号伏叛垒,求尸归葬。单缞冬月,往来太行间,冻肤皱瘃,衔哀泣血,时称孝童。年十八,登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进士第。

杨谔:杨谔,梓州(今四川三台)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温公续诗话》)。嘉祐间,为泸州军事推官(《西溪集》卷一○《洛苑使英州刺史裴公墓志铭》)。

杨诚之:杨诚之,义乌(今属浙江)人。吕祖谦门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事见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八。今录诗四首。

杨元亨:(约公元六九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华州华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武后天授元年前后在世。武后时,为司府少卿兄元禧尝忤张易之,易之密奏元禧是杨素兄弟之后,素父子在隋有逆节,子孙不合供奉,于是左贬元亨为睦州刺史。易之诛后,复任京职。元亨后官至齐州刺史。元亨著有文集五卷,《两唐书志》传于世。

杨安诚:杨安成,字道父,蜀人。孝宗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二之五一)。

杨允:杨允,徽宗崇宁四年(一一○五)为开封府仓曹参军(《宋会要辑稿》刑法四之八五)。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由知筠州降三官致仕(同上书职官七七之六三)。

杨献民:杨献民,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南)人。尝官太常博士。事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七。

杨粹中:(?—1128)宋真定府人。高宗建炎二年知濮州,金兵攻城,固守月余。城陷,粹中登浮图不下,粘罕嘉其忠义,许以不杀,竟不屈而死。

杨浚:《全唐诗》收其《送刘散员赋得陈思王诗明月照高楼》诗1首,小传云为“贞观时人”。按此诗出《文苑英华》卷二八五。从同唱诸人事迹看,此诗应为隋时作。其人是否入唐,尚无确證。

杨德麟:杨德麟,司农少卿敬之之小女也。诗一首。

杨平洲: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允元: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模:杨模英德(今属广东)人。清同治元年(1862)中举人。历任四川纳溪、昭化、荣县、庆符等县知县。每次到任,必定张贴告示,自我宣誓。著有《文泽堂诗集》。杨模,字范甫,号蛰庵,生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无锡城内学前街人。父春池,曾任海宁知州。

杨符:杨符,字信祖。有《杨信祖集》一卷,已佚(《直斋书录解题》卷二○)。

杨知至:杨知至,字几之,汝士之子,登进士第。初为浙东团练判官,后以比部郎中、知制诰,终户部侍郎。

杨持:杨持,男,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生态学重点学科负责人。杨持教授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生物学系植物学专业。1988-1995年曾任内蒙古大学生态学教研室主任。现为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生态学重点学科负责人。

杨再十一: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适2:杨适,字安道,慈溪(今属余姚大隐)人,人称“大隐先生”,宋代学者、教育家,庆历五先生之一。

杨由义:开封人,字宜之。避地盐官。以父恩补右阶,监赡南军库。孝宗隆兴初,以閤门祇候使金,不屈而还。累迁太府卿兼刑部侍郎。朱熹尝师之。

杨辟之:杨辟之,仁宗至和中通判汉州(清嘉庆《汉州志》卷二一)。

杨郡守: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愿:(1101—1152)吴郡人,字原仲。徽宗宣和末补太学录。金兵陷汴京,愿奔济州。高宗立,以秦桧荐,为枢密院编修官。登绍兴二年进士第。桧擅权,召为秘书丞,愿一意迎合,相与攻劾高闶、李光、文会等人,累迁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罢提举太平观。官终知建康府。

杨再可:《喜迁莺》宋代作家杨再可所作的一首词。

杨虞仲:杨虞仲,字少逸,青神(今属四川)人。自号不欺子,晚号老圃。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孝宗淳熙六年(一一七九),知巴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二九)。除直秘阁、知夔州(《攻愧集》卷三九《除直秘阁知夔州制》)。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为夔路提举常平(《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九一)。又为利路提刑摄兴州(《宋史》卷三九八《丘崇传》)。官至中大夫充秘阁修撰。《宋元学案补遗》卷七二有传。

杨偰:杨契,字子宽,代州崞县(今山西原平东北)人。存中子。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擢国子监主簿。十九年,知大宗正丞。二十二年,直秘阁。二十五年,为驾部员外郎。二十七年,试秘书少监,迁宗正少卿。二十九年,权工部侍郎,奉祠提举祐神观。三十二年,知舒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一五九、一六三、一七○、一七六、一八一、一九九)。谥惠懿。今录诗二首。

杨四太尉: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翱:杨翱(九七六~一○四二),字翰之,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早年举进士,知婺州东阳县。仁宗庆历二年卒,年六十七。事见《临川集》卷九九《太常博士杨君夫人金华县君吴氏墓志铭》。

杨承祖:杨承祖,字庆袭,漳州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汝南孙。以祖荫入仕,调邕州司理参军,再调循州推官。宁宗嘉泰四年(一二○四),知安溪县(明嘉靖《安溪县志》卷三)。复通判循州,摄知惠州。嘉定间知新州(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一六)。十五年,由知梅州任罢(《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五之三一)。归作归耕亭,日游其间。明嘉靖《龙溪县志》卷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杨遂:名或作燧。宋开封人。善骑射。应募从征贝州、侬智高,均有功。英宗即位,拜邓州防御使。官至宁远军节度、殿前副都指挥使。卒谥庄敏。

杨立斋:[元](约公元一三三0年前后在世)名、里、生卒年及生平均无考,约元文宗至顺初前后在世。工曲,太和正音谱评为“如风烟花柳。”尝见杨玉娥唱商道的双渐小卿,因作鹧鸪天及哨遍以咏之,今存太平乐府中。

杨介如:隆兴丰城人,字固卿。宁宗开禧间游于边塞,画策不为所纳,遂隐身为道士,入閤皂山。有《隐居集》。

杨慧淑:杨慧淑,宋代词人,有作品《望江南》(《忆江南》)。

杨绕善:杨绕善,字雍和(影印《诗渊》册三页二○八一)。

杨续:杨续,弘农华阴人,隋观王杨雄之子,杨恭仁、杨师道的兄弟。贞观中,为郓州刺史。生年和卒年不详。杨续出身名门望族,为隋观王杨雄之子。颇有辞学,著有文集十卷,《两唐书志》传于世。贞观中,为郓州刺史。儿子杨思止,孙子杨执柔、杨执一。则天时期,以则天外戚很是优宠,提拔杨执柔为宰相,同中书门下三品。杨执一神龙初以诛张易之功封河东郡公,累至右金吾卫大将军。

杨颖士:杨颖士,号兰坡。与俞文豹同时。

杨旻:杨旻,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南)人,隋朝大臣杨尚希之子。嗣其父高部县公的爵位,后改封丹水县公,官至安定郡丞。

杨朴妻: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偕:(980—1049)坊州中部人,字次公。少从种放学。真宗大中祥符间进士。累迁侍御史知杂事,屡直言仁宗及刘太后之过失。历判吏部流内铨、三司度支副使、河北转运使、河东都转运使。数论宋夏兵事。知并州,创兵车阵法,颁行于诸路。迁左司郎中,以建言允元昊不称臣之请被劾,出知杭州。仁宗庆历八年以工部侍郎致仕。

杨大光:杨大光,字仲约,成都(今属四川)人。与冯时行等同游梅林。事见《成都文类》卷一一。

杨申:临江军新喻人,其先庐陵人,字宣卿。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官光禄卿。以论王安石新法不合,出知济州,多善政,寻乞致仕。吕大防表其所居为耆德坊。

杨绘:杨绘(1032年~1116年),字元素,号先白,谥肃轩,绵竹(今属四川)人。公元1056年(宋仁宗嘉祐元年)登进士第,历官荆南府通判、开封府推官等职,后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晚年弃官南下,来海阳县官溪都(今榕城区仙桥、梅云一带)定居,创槎桥村。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杨绘被潮汕大多杨姓居民尊为始祖。杨绘墓位于仙桥钱岗山西北坡,坐东朝西,是一处宋代古墓。杨氏宗祠位于揭阳市仙桥街道槎桥社区东联村,建于清初,为三厅式灰、木、石构筑庙堂。揭阳市政府于2005年7月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将杨绘墓及祠堂列为古墓葬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谆:杨谆,字淳夫,霞浦(今属福建)人,居眉州。理宗绍定五年(一二三二)进士,知崇安县。事见清乾隆《福宁府志》卷一八。

杨昕: 杨昕,字希黯,本字世南,昆山(今属江苏)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事见明正德《姑苏志》卷五。

杨真人:道士。名及生平世次皆不详。五代后蜀无名氏编《大还丹照鉴》收其诗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杨正伦:杨正伦,举进士,与张齐贤、陈尧佐同时。见《诗话总龟》前集卷一五。

杨郇伯:杨郇伯,生卒年里贯均不详,窦常有《途中立春寄杨郇伯》诗,知其为德宗时人。《全唐诗》存诗一首。

杨兴宗:生卒年均不详,约金熙宗天眷初前后在世。生平事迹不详。著有龙南集《中州集》传于世。

杨玢:五代时虢州弘农人,字靖夫。杨虞卿曾孙。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光天元年,王衍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贬荥经尉。乾德中,迁太常少卿。咸康元年,进吏部尚书。前蜀亡,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后以年老,授工部尚书致仕,退居长安故居。

杨文郁:杨文郁,贵池(今属安徽)人。南唐保大十三年(九五五)进士(明万历《池州府志》卷三)。入宋(《阙里志》卷一二),仕履不详。

杨炳:泉州晋江人,字若晦,号鯈溪居士。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左司谏,尝论治赃吏当自大吏始。太学生杨宏中等六人因指责朝政受罚,炳上书辨其冤,忤怒韩侂胄,被诬结党为奸,出知泉州。以宝谟阁直学士奉祠。卒年八十一。有《易说》、《礼记解》、《西掖稿》、《谏垣存稿》等。

杨重玄:生卒年、籍贯皆不详。玄宗开元时进士。事迹据《国秀集》目录。张说为宰相时,重玄赋《正朝上左相张燕公》诗,芮挺章录此诗入《国秀集》。《全唐诗》存诗1首。

杨克让:(912—980)同州冯翊人,字庆孙。后晋末为户曹掾。历仕后汉、后周。入宋起为左补阙,掌蕲口榷货务。为西川转运副使,有善政。代归阙下,疏民利病十事称旨,太祖将大用,为侯陟所沮。太宗时加刑部郎中知大名府,转两浙西南路转运使,镇压泉州民变。徙知广州,兼转运市舶使。历官以干练闻,时称能吏。

杨杞: 杨杞(一○九○~一一四九),字元卿,学者称鳣堂先生,吉水(今属江西)人。弱冠登第。知池州贵池县,官终宣州签判。高宗绍兴十九年卒,年六十。有文集,已佚。事见《诚斋集》卷七九《鳣堂先生杨公文集序》,清同治《吉水县志》卷二八有传。

杨弘道:淄川人,字叔能,号素庵。气高古,不事举业,磊落有大志。文章极自得之趣。有《小亨集》。

杨良臣:杨良臣,武夷(今福建武夷山市)人(《闽诗录》两集卷一六)。

杨异:杨异,字叔贤,眉州青神(今属四川)人。与陈希亮相继为进士(《宋史》卷四二六《张逸传》)。尝为荆州幕,后改知郁林(《湘山野录》卷上)。仁宗嘉祐五年(一○六○)至八年为都官员外郎(《永乐大典》卷八六四七引《衡州府图经志》)。

杨循吉:(1458—1546)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君谦。成化二十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好读书,每得意则手舞足蹈,不能自禁,人称“颠主事”。以多病,致仕居支硎山下,课读经史。性狷介,胸襟狭隘,好持人短长。武宗南巡至南京,召赋《打虎曲》称旨,令改武人装,随从左右,常使为乐府、小令,以俳优待之。循吉以为耻而辞归。晚年落寞,更坚癖自好。有《松筹堂集》及杂著多种。

杨子器:杨子器(生年年不详)。字名父,号柳塘。浙江慈溪人。明成化进士。弘治九等(1496年)任常熟知县,多德政。兴水利,筑堤防;召回流亡在外的人耕作;立“岁征法”,奖励提早纳粮;允许农户将“折粮银”先从事副业,待春半粮贵时交纳;又整顿徭役,按籍定役;讼狱审理及时,刑罚惩而不残。后升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对边疆事务多有建白,官至河南左布政。工于诗文,曾与邑人桑瑜等纂修《常熟县志》4卷刊行。

杨宛:明末人,字宛淑。南京妓女。能诗,善草书。吴兴茅生重其才,纳之。生卒后,投国戚田宏遇。宏遇死,还南京,为盗所杀。有《钟山献征续集》。

杨荣:(1371—1440)明福建建安人,字勉仁,初名子荣。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成祖即位,入文渊阁,令更名荣。多次从成祖北巡及出塞,凡宣诏出令,及旗志符验,必得荣奏乃发。累官文渊阁大学士。永乐二十二年之役,抵达兰纳穆尔河,不见敌,议进止,惟荣与金幼孜言宜班师。帝从之。中途,帝卒。荣与幼孜以去京师远,秘不发丧。仁宗即位,累进谨身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反,荣首请帝亲征。加少傅。正统三年进少师。荣历事四朝,谋而能断。与杨士奇、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卒谥文敏。有《后北征记》、《文敏集》。

杨巍:(约1514—约1605)明山东海丰人,字伯谦,号梦山。嘉靖二十六年进士。除武进知县,擢兵科给事中,以忤吏部,出为山西佥事。隆庆时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减驿银,筑城堡。乞养去。万历间历户部、工部、吏部尚书。时申时行当国,巍素厉清操,然已年老,多听其指挥。万历十五年大计,徇时行指,贤否混淆,素望大损。十八年,年近八十致仕归,归田十五年卒。工诗,有《存家诗稿》。

杨文卿:(1436—1497)明浙江鄞县人,字质夫。曾任刑部主事,累官山东提学副使。平居待人宽和,每临事则确然不可夺。为政廉,身后橐无余资,惟图书数箧而已。有《崧畦集》、《笔谈类稿》、《苕溪集》。

杨翮:元上元人,字文举。杨刚中子。承其家学。工古文。初为江浙行省掾,历江浙儒学提举,迁太常博士。有《佩玉斋类稿》。

杨一清:( 1454—1530)镇江府丹徒人,祖籍云南安宁。字应宁,号邃庵。成化八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弘治时巡抚陕西,留意边事,严禁奸民以私茶易马,选卒练兵,加强武备。武宗即位,命为延绥、宁夏、甘肃三边总制。后以忤刘瑾去官。安化王朱真璠叛,复起清为总制三边军务,讨平之。与张永合谋诛瑾,擢户部尚书,寻迁吏部,入参机务。嘉靖三年调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再掌三边总制。寻继费宏为内阁首辅。后遭张聪诬陷,落职,疽发背死。有《关中奏议》、《石淙类稿》。

杨训文:(?—1372)元明间四川潼川人,字克明。元末为淮海书院山长。世乱,遂居江都。吴元年朱元璋征为起居注。洪武四年官礼部尚书,寻改户部。五年出为河南参政。学行政事为时所称。旋卒于任。

杨守陈:(1425—1489)明浙江鄞县人,字维新,号镜川。景泰二年进士,授编修。成化时历侍讲、侍讲学士。编《文华大训》,改变不录涉及宦官诸事之成例,备列善恶得失。弘治初,擢吏部右侍郎。修《宪宗实录》充副总裁。上疏言帝王治世之道。后以编纂事繁,乞解部务,以本官兼詹事府,专事史馆。卒谥文懿。

杨溥:(1372—1446)明湖广石首人,字弘济。建文二年进士。授编修。永乐初,侍皇太子为洗马。十二年,太子遣迎帝迟,帝怒,系狱十年。在狱中读经史诸子数周。仁宗即位,释出,擢翰林学士,进太常卿。宣宗即位,召入内阁,与杨士奇等共掌机务。迁礼部尚书,学士值内阁不变。英宗正统三年进武英殿大学士。与杨士奇、杨荣共辅政,时称三杨。时谓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后荣与士奇相继卒,溥孤立,王振益用事。卒谥文定。

杨子善:杨子善,男,1972年出生,中国国籍,拥有加拿大永久居留权。2011年起担任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持有公司12.37%股份,为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

杨廷和:(1459—1529)明四川新都人,字介夫,号石斋。成化十四年进士。授检讨。性沈静详审,为文简畅,好考究掌故边事民情,弘治时侍皇太子讲读。正德二年以户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八年,为首辅。时武宗耽于游乐,宦官恣横不法,廷和虽有所谏而不能裁禁。武宗卒,无子,廷和请立武宗堂弟厚熜,并以遗诏尽罢一切弊政,中外大悦。及议世宗生父母礼仪,与帝意不合,乞休归。后竟削职为民。隆庆初复职,追谥文忠。有《杨文忠公三录》。

杨玉香:杨玉香,明宪宗时期秦淮河畔金陵故都名妓。闽县人。年十五,色艺绝群,性喜读书,不与俗偶,独居一室。

杨炼:杨炼,1955年出生于瑞士伯尔尼,6岁时回到北京,当代诗人,  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现定居伦敦,继续从事文学创作。

杨方:东晋会稽人,字公回。初为小吏。为诸葛恢所识,荐郡功曹主簿。王导辟为掾,迁司徒参军事。求补远郡,欲闲居著述,补高梁太守。以年老,弃郡归。卒于家。有《五经钩沈》、《吴越春秋》等。

杨羲:杨羲 (330—386)东晋时吴人,后居句容(今属江苏),字羲和。少好学,工书画,自幼有通灵之鉴。及长,性渊懿沈厚。与许迈、许谧交往甚密。许谧荐之相王(即晋简文帝),用为公府舍人。简文帝登位后,不复出。《真诰》、《清微仙谱》等称其为上清派创始人之一。永和五年(349)受授《中黄制虎豹符》;六年(350)又从魏夫人长子刘璞受《灵宝五符经》;兴宁二年(364)受《上清真经》,并托神仙口授,制作大量道经秘笈。宋宣和年间敕封为“洞灵显化至德真人”。

杨唤:杨唤(1930一1954),原名杨森,台湾现代派诗人之一,1950年开始写儿童诗,成为台湾现代儿童诗的先驱。1954年3月7日因车祸逝世于台北。出版诗集有《风景》《杨唤诗集》《水果们的晚会》等。1988年由台湾一些著名儿童文学家发起成立“杨唤儿童文学奖”,奖励海峡两岸卓有成就的儿童文学作家,每年颁奖一次。

杨牧:杨牧(1940年9月6日-2020年3月13日),本名为王靖献,出生于台湾省花莲市,当代诗人。

杨平:杨平,男,辽宁省鞍山市人。1995年起从事主持人行业,曾主持了北京电视台的新闻评论节目《点点工作室》、中央电视台信息服务节目《商务电视》、经济评论节目《经济半小时》等栏目 现为《经济信息联播》主播之一。另有同名人士,下面分别详细介绍。

杨克:杨克,男,1957年生,广西人,诗人。现任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作家,编审。中国“第三代实力派诗人”,“民间写作”代表性诗人之一。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世界文学》《上海文学》《花城》《当代》《大家》《青年文学》《天涯》《作家》《山花》等大陆有影响的报刊发表了大量诗歌、评论、散文及小说作品,还在《他们》《非非》《一行》等民刊以及海外报刊和网络发表作品。

杨然:杨然(1958—),本名杨天福,祖籍四川蓬溪,生于成都。已出版《遥远的约会》《寻找一座铜像》《雪声》《千年之后》等6本个人诗集和1本合集《五人诗选》。杨然先后被《青年文学》《诗刊》《国际汉语诗坛》《新诗界》等列为“卓有成就的青年诗人”“中国20世纪80~90年代重要诗人”。

杨黎:杨黎,男,1962年8月3日生于成都。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与万夏、于坚、李亚伟、韩东等开创第三代诗歌运动,是这个运动的发言人和主要代表诗人之一。

杨云翼:(1170—1228)平定乐平人,字之美。章宗明昌五年进士第一。特授承务郎。宣宗时累官御史中丞。哀宗时为翰林学士。与人交,死生祸福不少变。国家之事,知无不言。兼精历算医方。与赵秉文同为文坛领袖。曾编校《大金礼仪》。

杨庭秀: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杨小滨:杨小滨是耶鲁大学文学博士,任教于密西西比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担任客座讲席。诗集《穿越阳光地带》获台湾现代诗社「第一本诗集」奖。另著有《否定的美学∶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理论和文化批评》,《历史与修辞》,《The Chinese Postmodern》。曾任台湾《现代诗》特约主编,《倾向》文学人文季刊特约策划。另有诗作结集为《景色与情节》,及汉英双语诗选《在语言的迷宫里》。

杨键:杨键生于1967年,曾当工人,亦研佛教,自1986年起专心习诗,现居安徽马鞍山,长年守于乡村山林,世人皆匆匆求进步,他独向往“无”的文明源头。

杨赓笙:杨赓笙(1869-1955),号咽冰,江西省湖口县三里乡上杨村人。十二岁时读完《十三经》,十八岁考中秀才,又入白鹿洞书院就读,被选送入京师国子监深造。他目睹清朝政治腐败,放弃功名,从事民主革命。经徐秀钧介绍,进入江西大学堂,学习新学,在校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李烈钧担任江西都督,成立省议会,杨赓笙担任都督府高级顾问、省参议员。

杨圻:杨圻(1875——1941),初名朝庆,更名鉴莹,又名圻,字云史,号野王,常熟人,御史杨崇伊子,李鸿章孙婿。年二十一,以秀才为詹事府主簿,二十七为户部郎中。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官邮传部郎中,出任驻英属新加坡总领事。入民国,任吴佩孚秘书长,亦曾经商。抗日战争爆发,居香港,病卒。

杨杏佛:杨杏佛(1893年5月4日—1933年6月18日),名铨,字宏甫,号杏佛,江西清江县(今江西省樟树市)人,祖籍江西玉山,近代经济管理学家,辛亥革命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权运动先驱,中国管理科学先驱。

杨齐:杨齐,眉州(今四川眉山)人。仁宗嘉祐中进士(清嘉庆《四川通志》卷一二二)。今录诗七首。

杨杰:无为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仁宗嘉祐四年进士。神宗元丰中官太常,凡礼乐之事皆预讨论。与范镇议乐有异,多攻之。哲宗元祐中为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除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有《无为集》、《乐记》。

杨玉衔:1869-1943,字懿生,号铁夫、季良、鸾坡,以号行,广东香山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举人,三十年(1904)考取内阁中书。官广西知府。民国间曾任无锡国专词学教授及香港广州大学、国民大学教授。曾从朱祖谋学梦窗,后即以笺释吴文英的《梦窗词》扬名词坛。著有《抱香室词钞》、《梦窗词笺》等。晚年蛰居香港之青山,以著述自娱。

杨思圣:(1621—1664)明末清初直隶钜鹿人,字犹龙,号雪樵。顺治三年进士。入翰林,出为山西按察使,官至四川布政使。傅青主、孙夏峰、申盟均与之交往。有《且亭诗》。

杨芳灿:(1754—1816)江苏金匮人,字才叔,号蓉裳。乾隆四十二年拔贡生。历官甘肃伏羌知县、灵州知州,有能名。入为户部员外郎。工骈文诗词。有《直率斋稿》、《芙蓉山馆诗词稿》、《芙蓉山馆骈体文》等。生卒均在十二月中。

杨二酉:杨二酉,字学山,太原人。雍正癸丑进士,历官给事中。有《柳南诗草》。

杨宾:(1650—1720)浙江山阴人,字可师,号耕夫,晚号大瓢山人。为人作幕。其父坐事长流宁古塔,请代父戍不许,与弟先后出塞省父。习其地理沿革、山川道里、风土人情,著《柳边纪略》,为世所称。另有《晞发堂集》、《杨大瓢杂文残稿》。

杨岳斌:(1822—1890)湖南善化人,原名载福,字厚庵。幼善骑射。道光末由行伍补长沙协外委。咸丰初从曾国藩为水师营官。身经岳州、田家镇、武汉、九江、安庆、九袱洲等战役,为湘军水师名将。同治初,官至陕甘总督。六年,引疾归。光绪间一度再起,赴台湾与刘铭传同御法军。卒谥勇悫。

杨芸:杨芸(1778—?),字蕊渊,清常州金匮(今无锡)人,户部员外郎杨芳灿女,同邑景州知州秦承霈室。幼受四声,慧辨琴丝,妙修箫谱,词风美流,发在片玉冠柳之间,著有《金箱荟说》,皆古今闺阁诗话。

杨葆光:(1830—1912)江苏娄县人,字古酝,号苏盦,又号红豆词人。诸生。同治间,居保定莲池书院,与修《畿辅通志》。光绪间官浙江景宁知县。骈散文诗词均有名。有《苏盦集》。

杨琇:字倩玉,钱塘人,沈丰垣副室。有《远山楼词》。

杨夔生:杨夔生,(1781-1841),字伯夔,金匮人,芳灿子,官顺天蓟州知州。有《真松阁词》六卷。

杨雄:杨雄,男,汉族,1953年11月生,浙江杭州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1月参加工作,学历研究生,经济学硕士,高级经济师。

杨匏安:杨匏安(1896-1931),广东香山县南屏镇北山村(今属珠海市)人。原名锦涛(焘dào),笔名匏安。中共党员。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秘书、代部长,中执委,中共中央委员。太阳社发起人。1931年8月的一天晚上,杨匏安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枪杀在淞沪警备司令部内的荒地上,时年35岁。

杨超:杨超,1974年1月6日出生于河南省信阳市,中国内地导演、编剧、制作人、教师,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

杨志:杨志,字存诚,一字崇甫。龙溪(今福建漳州龙海市)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历知长溪县(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六),通判广州。事见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七。今录诗三首。

杨穀:杨谷,光明网总裁。现任光明网总裁、总编辑。  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