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196 2018年 2014年
2013年 144 2007年 2006年 162
1995年 105 1987年 189 1982年 125
明朝 元朝 宋朝
北宋 130

起源

阮姓主要源自:偃姓。

源出

阮姓起源一

源于偃姓,出自皋陶氏之后商朝诸侯阮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这是中华阮氏的主要起源。

皋陶有后裔子孙在商王朝时期被封在阮国(今甘肃泾川)。商末,西岐西伯侯姬昌率军灭了阮国,原阮国王族相约以国名为姓氏,称为阮氏。

阮国被西周所灭之说可见于《辞海》,但据《诗经大雅·皇矣》载:“密人不恭,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爱整其旅。以笃于周祜,以对于天下,依其在京,侵自阮疆。徙彼高岗,无矢我陵。我陵我阿,无饮我泉。我泉我池,度其鲜原。居歧之阳,在渭之将。万邦之方,下民之王。”

商末周初,周武王为彰其天子洪德,安抚夏、商王朝后裔的民心,曾大预封国,诸如封虞舜的后裔妫满于陈邑(今河南淮阳),为陈国的开国始君,遂为陈氏的开氏(姓)始祖。

周朝如此封国命氏,氏的发展便迅速增多,阮氏便为众多氏国之一。当时这样的小“国”,其实都是一些规模不大的氏族部落。诸如:程国、崇国、扈国、阮国、房国、杜国、箕国、密须国、寒国、过国、庸国、邺国、铸国、戈国、邳国、观国、褒国、缗国、岐国、仍国、奄国、双国、武罗国等等。

后来,阮国在西戎贵族的侵压下不断被分割,阮国被迫逐渐东迁,战国初期为秦国所灭,设置为义渠邑。阮氏族人为避战乱和仇杀,后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阮国故地在西汉时期置为安定县,北魏时期为泾州,唐朝时期改为保定县,元朝时期改为泾川县,因泾水而得名。

阮姓起源二

源于地名,出自秦朝时期九阮郡,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九阮,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楼烦,夺得大片好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成为赵国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了一个大郡,辖地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为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

秦、汉之际,有住民以九阮郡名称为姓氏者,后省文汉化为单姓阮氏。

阮姓起源三

石姓有人改姓阮姓.据《南史》记载,东晋末期,有石姓人改姓阮姓.据《南史》、《姓氏考略》及《路史》所载,春秋时卫大夫石石昔之后有在东晋时改石为阮者.另南朝会稽余姚人石令嬴因得梁武帝宠爱,被萧衍拜为修容,赐姓阮,其家族或有以阮为氏者.

阮姓起源四

出自他族.今台湾土著、京、彝、回、壮、傣、蒙古、朝鲜、锡伯、苗等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30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189位。阮姓在越南是全国最大的姓氏。在越南语里,阮的国语字拼写为“Nguyễn”。

阮姓发源于甘肃泾川,历周代至秦,逐渐向陕西、河南、山东、山西、河北等地播迁。此际见于史册者有春秋时鲁国人阮氏,始皇时秦人阮翁仲。

陈留郡: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雍丘,酸枣,东昏,尉氏,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陈留阮姓名人辈出,后世之各地阮姓也主要源于陈留阮姓。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九阮郡: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北狄的分支楼烦,夺得大片优良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遂成为赵国的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九阮设置为一个大郡,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境域辽阔。

太原堂:以望立堂。

九阮堂:以望立堂,亦称九原堂、五原堂。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一、ruǎ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广西之防城,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回、彝、苗、傣、京、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於《诗》,子孙以国为氏。”(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其为“偃姓”,不知其所本。)(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皋陶之后。”系出偃姓;

3、又其据《南史》注云:“又有石姓改阮者。”汉代有阮肇;晋代有阮咸、阮藉;宋代有阮逸;清代有阮元。

二、yu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平度、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阮,作为姓氏一般音ruǎn,乃现行较常见姓氏;音yuán者,较罕见,古有阮山(见《玉篇》),又有“五阮关”,汉置古关名,其地在今河北之宣化西南。疑居此者或以地为氏。又,疑“阮”为“邧”之形讹,或为“阮”之ruǎn姓误读。参见阮(ruǎn)条。

三、

阮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57%。

阮姓起源:

1、系自偃姓。殷商时有阮国。皋陶之裔封于阮(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周文王灭阮,子孙以国为氏。一说陈留阮氏,源出周时阮卿之后。

2、石姓改为阮氏,见《南史》。

3、台湾土著、京、彝、回、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名人:

阮瑀,汉时陈留尉氏人,少受学于蔡邕。曹操以禹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凡书檄多出于禹。

郡望:陈留。

历史名人

阮姓古代名人

阮瑀东汉(约165-212),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元瑜,陈留尉氏人,为曹操司空军谋祭酒,管记事,能诗,善作书檄,有《阮元瑜集》。

阮籍三国(210-263),魏国文学家、名士字嗣宗,陈留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他博览群书,尤好庄老,有《阮嗣宗集》。他有八十余首《咏怀诗》,颇为有名。

阮咸魏晋,名士字仲容,陈留尉氏人,阮籍之侄,“竹林七贤”之一。他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曾为散骑侍郎。

阮孝绪南朝(479-536),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他撰写了《七录》,仿照《七略》分类法,将当时所见图书6288种,44520卷,分为经典、纪传、子兵、文集、术技、佛法、仙道七录,已佚。现尚寸《广宏明集》,有五十五部序目,可考察其分类情况。

阮枞江唐末(873—944),又名阮况。今安徽省枞阳县藕山镇阮家享堂人。奉朝廷之命围剿断腰山一带以郭力武为首的山盗,大获全胜,被封为镇江南大将军。爱藕山镇形胜,遂定居,成为破罡阮氏鼻祖。在唐代,当地山上有江匪。懿宗皇帝派阮况率兵来剿匪,纵火焚山,匪灭民安。懿宗以阮况镇匪有功,封为镇江南大将军,阮况易名阮枞江,并旨阮将军就地休憩定居,成为山下阮氏一世祖。

阮元清朝,字伯元号云台,清朝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嘉庆、道光年间,历任户、兵、工部侍郎,浙、闽、赣诸省巡抚,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他倡修《清史》、《儒林》、《文苑传》,历官所至,以提倡学术为己任。他在浙设诂经精舍,在粤立学海堂,撰《十三经校勘记》、《经籍纂诂》、汇刻《皇清经解》180余种。

阮匡衡清朝,[清]字瑶琴江苏扬州人。康熙四十二年武进士,官守备。工十七帖,年七十余,犹日临不倦。《扬州画舫录》

阮丽珍清朝(公元?年至一六五三年前后),[公元?年至一六五三年前后]字不详安徽怀宁人,阮大铖之女。生年不详,约卒于清世祖顺治中。美容色,长于作曲。大铖降清,她为某亲王所得,甚宠爱。后来为福晋所妒,遂被鸩死。大铖所作《燕子笺传奇》,相传乃丽珍所作;此外又作有《梦虎缘》、《鸾帕血》……等剧,《梵天庐丛录》并传于世。

阮年清朝,[清]字遐生杭人。墨竹师诸升。康熙二十一年作兰竹图。《图绘宝鉴续纂、同人画集

阮品[约公元二六五年前后在世],(亦作侃)字德如,尉氏人。生卒年不详,约晋武帝泰始元年前后在世。与嵇康为友。仕晋至河内太守。品著有文集五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阮姓近代名人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广东香山南朗左步关村人,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就读于上海崇德女子中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郡望

陈留郡:春秋时留邑为郑国地,后被陈国所得,故曰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陈留县。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置陈留郡,属兖州。当时辖陈留(治所,今河南省开封县东南陈留城),雍丘,酸枣,东昏,尉氏,浚仪等17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民权县、宁陵县以西,开封市、尉氏县以东,延津县、长垣县以南,杞县、睢县以北之地。陈留阮姓名人辈出,后世之各地阮姓也主要源于陈留阮姓。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为市,山西省会所在。

九阮郡:战国时期为林胡之地,即北方游牧民族所居之地,为赵武灵王赵雍(公元前340~前295年)所扩攘,赵武灵王赶走了林胡、吞并了北狄的分支楼烦,夺得大片优良牧场,成为北方草原的霸主,九阮遂成为赵国的边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九阮设置为一个大郡,辖境包括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喇特旗、茂明安旗之地,称九阮郡,郡治故城在今内蒙古包头市五原县。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改九阮郡为九原郡,到汉武帝刘彻时期,更名为五原郡,其郡地扩为南面黄河,北背祁连山,境域辽阔。

太原堂:以望立堂。

九阮堂:以望立堂,亦称九原堂、五原堂。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一、ruǎ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广西之防城,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回、彝、苗、傣、京、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於《诗》,子孙以国为氏。”(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其为“偃姓”,不知其所本。)(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皋陶之后。”系出偃姓;

3、又其据《南史》注云:“又有石姓改阮者。”汉代有阮肇;晋代有阮咸、阮藉;宋代有阮逸;清代有阮元。

二、yu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平度、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阮,作为姓氏一般音ruǎn,乃现行较常见姓氏;音yuán者,较罕见,古有阮山(见《玉篇》),又有“五阮关”,汉置古关名,其地在今河北之宣化西南。疑居此者或以地为氏。又,疑“阮”为“邧”之形讹,或为“阮”之ruǎn姓误读。参见阮(ruǎn)条。

三、

阮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57%。

阮姓起源:

1、系自偃姓。殷商时有阮国。皋陶之裔封于阮(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周文王灭阮,子孙以国为氏。一说陈留阮氏,源出周时阮卿之后。

2、石姓改为阮氏,见《南史》。

3、台湾土著、京、彝、回、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名人:

阮瑀,汉时陈留尉氏人,少受学于蔡邕。曹操以禹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凡书檄多出于禹。

郡望:陈留。

姓氏源流

一、ruǎ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广西之防城,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回、彝、苗、傣、京、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於《诗》,子孙以国为氏。”(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其为“偃姓”,不知其所本。)(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皋陶之后。”系出偃姓;

3、又其据《南史》注云:“又有石姓改阮者。”汉代有阮肇;晋代有阮咸、阮藉;宋代有阮逸;清代有阮元。

二、yu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平度、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阮,作为姓氏一般音ruǎn,乃现行较常见姓氏;音yuán者,较罕见,古有阮山(见《玉篇》),又有“五阮关”,汉置古关名,其地在今河北之宣化西南。疑居此者或以地为氏。又,疑“阮”为“邧”之形讹,或为“阮”之ruǎn姓误读。参见阮(ruǎn)条。

三、

阮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57%。

阮姓起源:

1、系自偃姓。殷商时有阮国。皋陶之裔封于阮(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周文王灭阮,子孙以国为氏。一说陈留阮氏,源出周时阮卿之后。

2、石姓改为阮氏,见《南史》。

3、台湾土著、京、彝、回、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名人:

阮瑀,汉时陈留尉氏人,少受学于蔡邕。曹操以禹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凡书檄多出于禹。

郡望:陈留。

堂号

太原堂:以望立堂。

九阮堂:以望立堂,亦称九原堂、五原堂。

竹林堂:三国时候,阮籍为“竹林七贤”之一,曾官至步兵校尉。

一、ruǎn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阜平,山东之平邑,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崇仁,广西之防城,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鲜、回、彝、苗、傣、京、锡伯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商诸侯国,在岐、渭之间。周文王‘侵阮徂共’,见於《诗》,子孙以国为氏。”(按:《中国姓氏大全》称其为“偃姓”,不知其所本。)(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皋陶之后。”系出偃姓;

3、又其据《南史》注云:“又有石姓改阮者。”汉代有阮肇;晋代有阮咸、阮藉;宋代有阮逸;清代有阮元。

二、yuá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黑龙江之嫩江县、山东之平度、湖北之武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阮,作为姓氏一般音ruǎn,乃现行较常见姓氏;音yuán者,较罕见,古有阮山(见《玉篇》),又有“五阮关”,汉置古关名,其地在今河北之宣化西南。疑居此者或以地为氏。又,疑“阮”为“邧”之形讹,或为“阮”之ruǎn姓误读。参见阮(ruǎn)条。

三、

阮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5%。尤以浙江、福建、山东、湖北4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尤姓人口57%。

阮姓起源:

1、系自偃姓。殷商时有阮国。皋陶之裔封于阮(故城在今甘肃泾川东南),周文王灭阮,子孙以国为氏。一说陈留阮氏,源出周时阮卿之后。

2、石姓改为阮氏,见《南史》。

3、台湾土著、京、彝、回、壮等民族均有此姓。

阮姓名人:

阮瑀,汉时陈留尉氏人,少受学于蔡邕。曹操以禹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凡书檄多出于禹。

郡望:陈留。

阮姓男孩取名

阮洪迅阮关言阮信墨阮盛迅阮伟恒阮礼荣阮杰凯阮航泽阮培踊阮良颖阮嘉锋阮晓柱阮远辉阮富仁阮博兴阮振烨阮震奎阮俊凡阮伊维阮博瑞阮巍程阮奇梁阮邦园阮溪赫阮东艺阮乐明阮弘庆阮浙蓄阮杰公阮瑞运

阮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阮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阮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阮姓女孩取名

阮傲秋阮艺梦阮圣奇阮芝文阮茵琳阮九奚阮音苓阮洁婉阮如雨阮慕蕊阮雅茜阮佳舜阮佳梅阮琬云阮依奕阮如玉阮娅兰阮欣歆阮春惠阮傲欣阮雨芹阮美荷阮青书阮艾茜阮山晁阮菲瑶阮若枫阮佩秀阮香华阮怡娜

阮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阮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阮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阮的诗人

阮籍:阮籍(210~263),三国魏诗人。字嗣宗。陈留(今属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贤之一,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著有《咏怀》、《大人先生传》等。

阮瑀:(约165—212)东汉末陈留尉氏人,字元瑜。少师从蔡邕。汉献帝建安中,曹操以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好文学,尤善章表书记,为建安七子之一。官至仓曹掾属。后人辑有《阮元瑜集》。

阮阅:阮阅(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闳休,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

阮委心: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阮逸女:阮逸 ,字天隐,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天圣五年(1027)进士。景佑二年(1035),典乐事。庆历中,以诗得罪,除名贬窜远州。皇佑中,特迁户部员外郎。与胡瑗合著有《皇佑新乐图记》。

阮秀实:兴化军人,字宾中,号梅峰。早年见知于赵蕃。岳珂主淮南饷,秀实以布衣登其门。以游贾似道之门最久,用似道钱无数,而诋似道不值一钱,人称阮怪。度宗咸淳初摄芜湖茶局。卒年八十余。

阮南溪: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阮郎中: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阮槃溪:东阳四载,但好事、一一为民做了。谈笑半闲风月里,管甚讼庭生草。瓯茗 炉香,菜羹淡饭,此外无烦恼。问侯何苦,自饥只要民饱。 犹念甘旨相违, 白云万里,不得随昏晓。暂舍苍生归定省,回首又看父老。听得乖崖,交章力荐, 道此官员好。且来典宪,中书还二十四考。

阮文卿:阮文卿,又名文子,字叔野,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宁宗嘉泰二年(一二○二)进士。为国子录,官终通判肇庆府。事见《淳熙三山志》卷三一。

阮思道:建州建阳人,字元恭。五代时南唐进士。归宋,为史馆检讨,历守绍、衢、永三州,皆有政声。

阮逸:建州建阳人,字天隐。仁宗天圣五年进士。调镇江军节度推官。景祐二年,郑向上逸所撰《乐论》并律管,命与胡瑗等校定钟律。康定元年为太子中允,上《钟律制议》等。历武学教授、国子监丞、睦亲宅教授。以诗得罪,除名勒停窜远州。皇祐二年,召赴大乐所更定钟磬制度。次年,大安乐成。五年,迁屯田员外郎。有《易筌》等。

阮元: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阮退之:阮退之(1897~1979),原名阮绍元,1897年4月12日生于广东省阳江县城西区阮屋朗新村人。1923年毕业于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中山大学前身)文史系。青年时投身革命运动,为阳江早期共产党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党部青年部干事、代理秘书。阮退之长期从事文化教育工作,先后担任中山大学附中、广雅中学、广东省立第二中学等校学监,广东省肇庆中学(省第七中学)校长。1928年6月在上海精心研究诗词和书法,与陈树人、周谷城、谢无量、胡希明、何曼叔等相唱和,创作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篇,出版《阮退之诗词集》。1935年任暨南大学诗学教授。解放后任广东省文史馆馆员、广东省第四届政协委员。他满怀爱国热情写了大量歌颂社会主义祖国的新诗作,出版了《阮退之诗选》,获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

阮自华:字坚之,怀宁人。万历戊戌进士由推官迁户部郎中出知庆阳邵武有雾灵集。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