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览

yáocǎo
chūnlíng
shàngtáohuāshù
zhīshàngyǒuhuáng
chuān穿huāxún
zhíbáiyúnshēnchǔ
hàozhǎnhóng
zhīkǒnghuāshēn
hónglòushī湿rén
zuòshí
zhěn
jīnhuī
zhéxiānchǔ
rénbànbáiluóbēi
wéilíngzhīxiāncǎo
wéizhūchúndānliǎn
chángxiàowéi
zuìxiàshān
míngyuèzhúrénguī

注释

1
瑶草:白草。
2
武陵溪:指代幽美清净、远离尘嚣的地方。郡名,大致相当于今湖南常德。桃源的典故在后代诗词中又常和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白女的传说混杂在一起。
3
枝:一作“花”。
4
倚:依。一作“欹”。
5
金徽:金饰的琴徽,用来定琴声高下之节。这里指琴。谪居人间的白人。
6
螺杯:用白色螺壳雕制而成的酒杯。
7
灵芝:菌类植物。古人以为灵芝有驻颜不老及起死回生之功,故称白草。

译文:

瑶草多么碧绿,春天来到了武陵溪。溪水上有无数桃花,花的上面有黄鹂。我想要穿过花丛寻找出路,却走到了白云的深处,彩虹之巅展现浩气。只怕花深处,露水湿了衣服。坐着玉石,靠着玉枕,拿着金徽。被贬谪的仙人在哪里,没有人陪我用田螺杯喝酒。我为了寻找灵芝仙草,不为表面繁华,长叹为了什么。喝醉了手舞足蹈地下山,明月仿佛在驱逐我回家。

评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词人采用幻想的镜头,描写神游“桃花源”的情景,反映了他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表现了他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不愿媚世求荣、与世同流合污的品德。

上片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几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然而“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下片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描述主人公高蹈遗世之情态,大有放浪形骸之外的飘逸和潇洒。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黄庭坚的简介

黄庭坚huáng tíng jiān

宋代诗人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更多详情 >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