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致远zhāng zhì yuǎn

宋代诗人

(1090—1147)南剑州沙县人,字子猷。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历两浙、广东转运判官。高宗绍兴四年,除殿中侍御史,迁侍御史。五年,除户部侍郎,累建言宽民力。除给事。出知福州、广州。以显谟阁待制致仕。鲠亮有学识,历台省、侍从,言论风旨皆卓然可观。

学者张致远

简介 张致远(1901一1984),桐城县人,世居桐城县东郊。幼年好学,读私塾三年,旋人桐城中学,四年毕业。1921年秋,考人国立武昌师范大学。毕业后,于宣城中学、省立五中、安庆六邑联中、省立工职、桐城中学、省立二临中、省立桐城女师等校任教,相继二十余年。解放后,于桐城联中和桐城中学任教。 致远先生长期从事教学,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所授数学,成绩屡居前茅。原因是,除了数学功底深厚以外,主要是教学态度严谨,平时认真钻研教材,详写备课笔记。因之,教学能运用自如,深入浅出,寻幽探微,启迪学生思考。教学中,他还勤于个别辅导,释疑解难。对学生作业,坚持精批细改,于作业错误处,不仅批改纠正,且指点迷津,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使之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经其教授,学习成绩无不明显提升。社会各界交口赞誉。 为人处世 致远为人,憨厚耿直,主持正义,同情我党革命斗争。抗日时期,他执教于省立二临中,常解囊资助进步学生,鼓励他们立鸿鹊之志,投奔新四军,参加抗日救亡。 解放后,先生欢欣鼓舞,政治热情饱满。他在桐中任教,不仅教好本身课程,还担任数学教研组长,常组织本组教师研讨数学课题,研究教材教法。同时兼任学校工会主席,积极开展工会活动。在三年困难时期,先生不顾年老体弱,于教学之余,协助学校组织师生开展勤工俭学,开荒种菜,饲养家禽家畜,改善生活,共渡难关。 先生是桐城县政协第二、第三届委员。任政协委员后,积极参政议政。对桐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了很多宝贵建议,与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还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组织老年政协委员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多次获得县政协的嘉奖表彰。1958年春,又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 致远先生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深受全县人民爱戴与尊敬。逝世后,其子女遵照他生前的一再嘱咐,响应党移风易俗的号召,死后火化,丧事从简,不受礼,不开追悼会,骨灰撒入枯牛背水库。

南宋名臣张致远

张致远(1090—1147),字子猷,南剑州沙县人。宣和三年,中进士第。宰相范宗尹荐其才,召对,擢为枢密院计议官。建寇范汝为已降,犹怀反侧,而招安官谢向、陆棠受贼赂,阴与之通。致远谒告归,知其情,还白执政,请锄其根枿,于是捕响、棠及制置司属官施宜生付狱。诏参知政事孟庾为福州宣抚使讨贼,韩世忠副之,辟致远为随军机宜文字。贼平,除两浙转运判官,改广东转运判官。招抚剧盗曾兖等,贼众悉降。 绍兴四年,以监察御史召。未至,除殿中侍御史。时江西帅胡世将请增和买绢折纳钱,致远上疏言:“折纳绢钱本欲少宽民力,而比旧增半,是欲乘民之急而厚其敛也。”从之。 金人与刘豫分道入寇,宰相赵鼎劝高宗亲征,朝士尚以为疑,白鼎审处。致远入对,独赞其决。迁侍御史。言:“聚财养兵,皆出民力,善理财者,宜固邦本。请罢榷福建盐,精择三司使、副,以常平茶盐合为一官,令计经常,量入为出,先务省节,次及经理。”诏户部讲究。 五年,除户部侍郎,进吏部侍郎,寻复为户部侍郎。言:“陛下欲富国强兵,大有为于天下,愿诏大臣力务省节,明禁僭侈,自宫禁始,自朝廷始。额员可减者减之,司属可并者并之。使州县无妄用,归其余于监司;监司无妄用,归其余于朝廷;朝廷无横费,日积月聚,惟军须是虑,中兴之业可致也。”除给事中。 寻以老母丐外,以显谟阁待制知台州。朝廷以海寇郑广未平,改知福州。六年八月,广等降,致远选留四百人,置营城外,余遣还业。复遣广讨他郡诸盗,数月悉平。 八年正月,再召为给事中。出知广州。寻以显谟阁待制致仕。十七年卒,年五十八。 致远鲠亮有学识,历台省、侍从,言论风旨皆卓然可观。赵鼎尝谓其客曰:“自鼎再相,除政府外,从官如张致远、常同、胡寅、张九成、潘良贵、吕本忠、魏矼皆有士望,他日所守当不渝。”识者谓鼎为知人云。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