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形)悲伤:~哀|~鸣|~叹|~喜。

(2)(形)怜悯:慈~。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非声。本义:哀伤;痛心)

(2) 同本义

悲,痛也。——《说文》

悲,伤也。——《广雅》

忧心且悲。——《诗·小雅·鼓钟》

我心伤悲。——《诗·召南·草虫》

并于肺则悲。——《素问·宣明五气篇》

至于悲谷。——《淮南子·天文》。注:“西南方之大壑也。言深峻,临其上令人悲思,故名。”

何哭之甚悲也。——晋· 干宝《搜神记》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3) 又如:悲怆(悲伤);悲怨(悲痛怨恨);悲惋(悲伤惋惜);悲吟(悲伤哀叹);悲忧(悲伤忧虑);悲郁(悲伤忧郁);悲涕(悲痛的眼泪);悲哭(悲痛号哭);悲怒(悲痛愤怒);悲疚(悲痛);悲戚(悲痛忧伤);悲恻(悲痛)

(4) 悲哀

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悲雨(因悲哀而泪下如雨);悲哽(悲哀哽咽)

(6) 悲壮;悲凉

戍角悲吟。——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悲角(悲壮的号角声);悲风(凄厉的风声);悲默(忧伤沉默)

(8) 悲愤

余闻而愈悲。——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动词

(1) 眷念;怅望

游子悲故乡。——《汉书·高帝纪》。颜师古注:“悲谓顾念也。”

(2) 又如:悲思(思念,怅念)

(3) 哀怜;怜悯

悲予志焉。——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余悲之。——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感叹,慨叹

悲哉世也。——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5) 可悲

以此为治,岂不悲哉!——《吕氏春秋·察今》

名词

(1) 悲哀,伤心。如:悲喜交集;悲欢离合

(2) 悲叹

发其志士之悲哉?——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佛教语,愿解他人痛苦之心。悲是大乘佛教菩萨概念的基本特点。

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智度论》。又如:慈悲;大慈大悲;悲智

(4) 苦

吾于佗文不知蹇涩,惟作诗甚苦,悲唫累日,仅能成篇。——宋· 胡仔《杜少陵三》

悲【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府眉切《集韻》《韻會》《正韻》逋眉切,悲悲。《說文》痛也。从心非聲。有聲無淚曰悲。《詩·豳風》女心傷悲。《毛傳》春女悲,秋士悲。感其物化也。《鄭箋》春女感陽氣而思男,秋士感隂氣而思女,是其物化,所以悲也。一曰心非爲悲。心之所以非則悲矣。《淮南子·原道訓》憂悲多恚,病乃成積。

叶補皆切,擺平聲。《楚辭·九辯》春秋逴逴而日高兮,然惆悵而自悲。四時遞來而卒歲兮,隂陽不可與儷偕。

悲【卷十】【心部】

痛也。从心非聲。府眉切

说文解字注

(悲)痛也。按憯者、痛之深者也。恫者、痛之專者也。悲者、痛之上騰者也。各從其聲而得之。从心。非聲。府眉切。十五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bēi]
[《廣韻》府眉切,平脂,幫。]
[《集韻》逋眉切,平脂,幫。]
(1)哀痛,伤心。
(2)悲壮,悲凉。
(3)谓悲感动人。
(4)思念;怅念。
(5)怜悯。
(6)佛教语。谓愿解他人痛苦之心。

悲

◎ 粤语:be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bi1 bui1 [梅县腔] bi1 bui1 [陆丰腔] bui1 [客英字典] bui1 [东莞腔] bu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宝安腔] bui1 [台湾四县腔] bi1 bui1

悲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悲字造句

1、得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他极为痛。
2、当时我真哀到不可言状。
3、他又不是木人石心,看到了这种惨场面怎麼不会难过呢?
4、我从来没有招惹你,你为什么要来招惹我?既然招惹了,为什么半途而废?天下最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其可怜的自卑感,以令人生厌的自大、自夸来掩饰。
5、阳光漫过祭坛,一朵泅渡严寒的鲜花,在超越生命的壮里,独自美丽绝伦。
6、他们正在排练莎士比亚的剧《哈姆雷特》。
7、这部历史长篇连续剧,让观众在喜交集和感慨万千中感受到那种欲说还休的浓烈的历史沧桑感。
8、擦把汗,老者不再言语,人一时喜交集。
9、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你太观了,我们还是应持乐观态度。
10、离别不需相送,见面不再雀跃,让时间的年轮冲淡那无尽的欢离合,让生命的礼花在炫丽的天空无尽的燃烧,朋友珍重!爱的友谊天长地久!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