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角

    62200

    仓颉

    RSLN

    统一码

    5225

  • 郑码

    JYKD

    电码

    0446

    五行

  • 別的笔顺

    竖,横折,横,横折钩,撇,竖,竖钩

  • 別字组词

    惜別別扭

基本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汉语字典

1. 同“别”。

1. 同“别”。

別【子集下】【刀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5画

〔古文〕別《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別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

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

《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別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䰟者,惟別而已矣。《宋·謝惠連·夜集歎乖詩》詩人詠踟躕,搔首歌離別。《梁荀濟贈隂梁州詩》已作金蘭契,何言雲雨別。

別【卷二】【八部】

分也。从重八。八,別也。亦聲。《孝經說》曰:“故上下有別。”兵列切

说文解字注

別)分也。此卽今之兆字也。廣韵兆治小切。引說文分也。此可證孫愐以前別卽兆矣。又云。別、灼龜坼也。出文字指歸。文字指歸者曹憲所作。此可證孫愐以前卜部無兆別字矣。顧野王玉篇八部有?。兵列切。卜部之後出兆部。又云。別同兆。此可證顧氏始不謂?卽兆字矣。虞翻說尙書分北三苗云。北、古別字。不知其所本。要與重八之?無涉。豈希馮始牽合而岐誤與。治說文者乃於卜部增別爲小篆。兆爲古文。於?下增之云。八別也、亦聲。兵列切。以證其非兆字。而說文之面目全非矣。?从重八者、分之甚也。龜兆其一也。凡言朕兆者、如舟之縫。如龜之坼。从重八。此下刪八別也亦聲五字。會意。治小切。二部。楚金云。或本音兆。按此相承古說也。孝經說曰。孝經說者、孝經緯也。後鄭注經引緯亦曰某經說。鄭志。荅張逸曰。當爲注時、時在文綱中。嫌引祕書。故諸所牽圖讖皆謂之說。故上下有別。此引緯說字形重八之意也。上別下別則二八矣。集韵改爲上下有?。非也。

[①][bié]
[《廣韻》皮列切,入薛,並。]
[《廣韻》方别切,入薛,幫。]
亦作“別1”。
(1)分开;离析。
(2)特指分种。
(3)区分;辨别。
(4)差别;不同。
(5)离别。
(6)分支。
(7)类别。
(8)另外;另外的。
(9)指另外的事情。
(10)各自。
(11)特别;格外。
(12)扭转。
(13)不要;莫。表示禁止或劝阻。
(14)违背。
(15)用别针等将东西附着在另一物体上或固定在一起。
(16)插;揣。
(17)脱落。
(18)表示揣测,一般与“是”连用。
(19)把字误写、误读。
(20)方言。父亲。
(21)同“癟”。参见“别頦腮”。
(22)通“辯”。遍。
(23)通“辯”。治。
(24)通“辯”。变。
(25)同“憋”。
(26)姓。宋有别之杰。
[②][biè]
[《廣韻》彼列切,入薛,幫。]
亦作“別2”。“彆1”的简化字。同“彆1”。
不顺从;执

汉字字源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