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指出对方的意见不合事实或没道理;说出自己的意见;否定别人的意见:批~|反~。

(2)(形)〈书〉一种颜色夹杂着别种颜色;不纯净:斑~。

(3)(动)驳运:起~|~卸。

(4)(名)驳船;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推着行驶的船:铁~。

(5)(动)〈方〉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形容词

(1) (会意。从马,从爻。甲骨文字形,右边是“爻”(yáo),表示马的毛色混杂,左边是“马”。本义:马毛色不纯)

(2) 同本义

驳,马色不纯也。——《说文》

为驳马。——《易·说卦》

皇驳其马。——《诗·豳风·东山》

红白杂毛曰驳。——《文选·赭·白马赋》注

绛皓驳色,而皆若偻。——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驳骏(毛色斑驳的骏马);乌驳马。又泛指颜色不纯

黄白杂谓之驳。——《通俗文》

白黑杂合谓之驳。——《汉书·梅福传》

(4) 又如:斑驳(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种颜色);驳落(颜色斑驳)

(5) 驳杂;庞杂

纯而王,驳而伯。——《荀子·赋》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庄子·天下》

法小弛则是非驳。——刘禹锡《天论上》

(6) 又如:驳错(交杂混乱);驳辞(杂乱的言辞)

动词

(1) 驳斥,反驳

不以己之是驳人之非。——《晏子春秋》

(2) 又如:批驳(书面否决下级的意见或要求;批评驳斥);驳审(否决原判);驳正(纠正错误)

(3) 转载货物 。如:驳船;驳费(驳运的费用)

(4) 〈方〉∶把岸或堤向外扩展 。如:这条堤还不够宽,再驳出去半米

名词

(1) 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

(2) 驳船 。如:油驳

駁【亥集上】【馬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集韻》《韻會》驳北角切,音博。《玉篇》馬色不純。《爾雅·釋畜》駵白駁。《易·說卦傳》乾爲駁馬。《詩·豳風》皇駁其馬。《註》黃白曰皇,駵白曰駁。

《爾雅·釋木》駁赤李。《疏》李之子赤者名駁。

今俗謂龎雜爲駁,雲開曰解駁。《正韻》同駮。互詳後駮字註。

駁【卷十】【馬部】

馬色不純。从馬爻聲。北角切〖注〗臣鉉等曰:爻非聲,疑象駁文。

说文解字注

(駁)馬色不純。純同?。崔覲曰。不襍曰純。釋嘼曰。駵白駁。邠風毛傳同。謂駵馬發白色也。許說不同者、許意馬異色成片段者皆得曰駁。引伸之爲凡色不純之偁。从馬。爻聲。北角切。古音在二部。與駮各字。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bó]
[《廣韻》北角切,入覺,幫。]
“驳1”的繁体字。亦作“駮1”。
(1)马毛色不纯。亦指毛色不纯的马。
(2)借指毛色不纯的牛。
(3)色彩错杂。
(4)混杂不精纯。
(5)辩正是非;驳斥。
(6)相异;相背。
(7)文体名。驳议。奏议之一种。
(8)文体名。驳论,一般的辩正是非的论著。
(9)指偏于一面。
(10)用船转载搬运。
(11)小船;驳船。
(12)方言。拨,掉转。参见“駁回”。
(13)方言。把岸堤向外扩展。
(14)树木名。赤李。
(15)树木名。指驳马。即梓榆。
(16)传说中能食虎豹的猛兽。
(17)用同“剥”。剥蚀。参见“駁炙”。

驳

◎ 粤语:bok3
◎ 潮州话:boh4

驳字造句

1、在现代观看方式中,现实首先是外表——而外表总是在变化。照片记录外表。摄影的记录是记录变化、记录被摧毁的过去。作为现代人,我们都明白所有身份都是建构。唯一无可辩的现实——以及我们寻找身份的最佳线索——是人们外表如何。苏珊·桑塔格。
2、可涂布于航行中船只,作业船和船的已涂漆的钢船壳上.
3、克鲁格曼被迫做出了两个防卫性的回复,结果都被立即倒。
4、当有人认为他们的方法并不是最好的或者说只是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用“我们有改变世界的责任,”这样的话来反你。
5、对于所发生的事他非常失望,因为他想证明自己无可辩的能力.
6、尽管这种思维方式在哲学上还有可辩的空间,但是它依然是对宗教信仰进行哲学解释最为合理的起点。
7、那证据倒了律师提出的理由。
8、乳品业试图反他们的产品导致1型糖尿病。
9、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他们却想法子要杀他。
10、奉主的名,放胆传道。并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讲论辩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