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忌妒:~刻|猜~。

(2)(动)怕:顾~|~惮。

(3)(动)认为不适宜而避免:~嘴|~生冷。

(4)(动)戒除:~烟|~酒。

动词

(1) (形声。从心,己声。本义:憎恨)

(2) 同本义

忌,憎恶也。——《说文》

而忌处者。——《国语·晋语》

不克不忌。——《大戴礼记·卫将军文子》

子将助天为虐,不忌其不祥乎?——《国语·越语》

(3) 又如:忌恶(憎恶坏人坏事);忌愤(怨愤,嫉恨)

(4) 嫉妒

操虽称美,心甚忌之。——《三国演义》

(5) 又如:忌前(妒嫉贤才);忌妇(妒妇,善妒的妻子);忌克(忌妒他人才能而想超过他);忌才(嫉妒他人的才华或才能)

(6) 禁忌;忌讳

公室卑则忌直言。——《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忌怒,则能害己。——《韩非子·说疑》

(7) 又如:忌三房(迷信者认为生病的人忌进新房、产房和灵房);忌作(唐宋习俗谓春、秋社日停做针线);忌针(阴历正月忌动针线);忌惮儿(忌讳害怕)

(8) 顾忌

贪吏害民无所忌。——白居易《采诗官》

(9) 又如:忌畏(畏惧害怕);忌惮遮拦(顾虑遮掩);忌器(有所顾忌)

名词

先辈去世的日子,古时每逢这一天,家人忌饮酒作乐,所以叫“忌日” 。如:死忌;忌时(迷信指禁忌的时日);忌讳(先王的死日与名字);忌日;忌月(旧称父母死亡的月份)

忌【卯集上】【心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3画

〔古文〕坖《唐韻》《集韻》《韻會》渠記切《正韻》奇寄切,忌音惎。《說文》憎惡也。《增韻》嫉也。《詩·周南·小星箋》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廣韻》忌諱也。《周禮·春官·小史》詔王之忌諱。《疏》謂告王以先王之忌諱也。

《地官·誦訓》掌道方慝,以詔辟忌。《註》不避其忌,則其方以爲苟于言語也。

憚也。《左傳·昭六年》民知有辟,則不忌于上。

怨也。《晉語》小人忌而不思。《註》怨也。

戒也。《書·呂忌》敬忌罔有擇言在身。《註》忌之言戒也。

敬也。《左傳·昭元年》非羇何忌。《註》言不敬羇客,當誰敬哉。

忌日,親喪日也。《禮·祭義》君子有終身之喪,忌日之謂也。

姓。《風俗通》周公忌父之後,以王父字爲氏。

龍忌,謂禁火日也。《後漢·周舉傳》有龍忌之禁。

《集韻》居利切《正韻》吉器切,忌音懻。語助辭。《詩·鄭風》叔善射忌。

《五音集韻》巨己切,音芑,亦戒也。《詩·大雅》維此聖人,瞻言百里。維彼愚人,覆狂以喜。匪言不能,胡斯畏忌。《說文》己心爲忌。會意。

忌【卷十】【心部】

憎惡也。从心己聲。渠記切

说文解字注

(忌)憎惡也。从心。己聲。渠記切。一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jì]
[《廣韻》渠記切,去志,羣。]
亦作“坖1”。
(1)憎恶;怨恨。
(2)猜忌;嫉妒。
(3)顾忌;忌惮。
(4)禁忌;忌讳。
(5)特指趋避习俗或迷信认为不祥的事物。
(6)戒除。如:忌烟;忌酒。
(7)旧时谓君王去世或亲亡之日。
(8)指行事不吉利的日子。
(9)语助词。

忌

◎ 粤语:ge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6 [客英字典] ki3 ki5 [宝安腔] ki3 [梅县腔] ki3 [沙头角腔] ki3 [客语拼音字汇] gi4 ki4 [陆丰腔] ki6 [东莞腔] gi5 [台湾四县腔] ki5
◎ 潮州话:gi6(kĭ) ki7(khī)

忌字造句

1、吴迪颓丧的靠着观察室的墙席地而坐,尚波也不再顾自己的院长身份,挨着他坐下。
2、所以,紧箍咒就是让人听了感到头疼或有顾的东西。
3、一艘英国船已经漫游了印度洋,肆无惮地劫掠了葡萄牙人的商业。
4、我说的谨慎是指“过犹不及”,婆婆和儿子都会不高兴,而贾珍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可以说是不在乎别人说什么,肆无惮地“关心”着秦可卿。
5、所以大部分人在这种环境下会肆无惮地夸夸其谈,而不会有现实中的压抑与顾,更何况我长得很帅,家境又好,就是江湖传说中的高富帅。
6、许多内部人士担心这份名单将会被一些毫无顾的经纪人所玷污。
7、也有许多人生来就有妒心,他们心理上的缺点往往使他们的未来配偶逃避。
8、叶潇真心无语,铭这身材己经让大多女生妒了,再减胖还得了?“等等我。
9、弗朗托让我明白应该如何去观察暴君体制下的妒、欺诈与虚伪,使我看清了我们周围那些被称作罗马贵族的人还相当缺乏父爱的大局。
10、没有了叶沐,黎靳辰在通往地狱的路上狂奔,再无负担,肆无惮。长着翅膀的大灰狼。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