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 泡,使渗透:浸泡。浸透。浸种(zhóng)。浸渍。浸没()。沉浸(亦称“浸沉”)。

2. 逐渐:浸染。浸渐。浸润。

名词

(1) (形声。从水,籀文寝声。本义:古水名。浸水) 同本义

浸,浸水也。出 魏郡 武安东北,入 呼沱水。——《说文》。 朱骏声按,出今 河南彰德府武安县,入 虖沱河。

(2) 又如:巨浸(大湖)

浸【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古文〕浸《唐韻》《集韻》《正韻》浸子鴆切,音祲。漬也。《詩·曹風》浸彼苞稂。

潤也。《詩·小雅》浸彼稻田。

漸也。《易·臨卦》剛浸而長。

沒也。《史記·趙世家》城不浸者三版。

涵也,沈也,澤之總名也。《莊子·逍遙遊》大浸稽天。《周禮·夏官·職方氏》揚州其浸五湖。

通作湛。《禮·內則》湛諸美酒。

《廣韻》七林切《集韻》千尋切,浸音侵。浸淫,漸漬也。《王褒·洞簫賦》浸淫叔子遠其類。或作濅寖。

寖【卷十一】【水部】

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从水浸聲。浸,籒文浸字。子鴆切

说文解字注

(寖)濅水。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魏郡武安、二志同。今河南彰德府武安縣縣西南五十里有武安城。前志武安下曰。?水東北至信都國東昌入虖池河。過郡五。行六百一十里。从水、浸聲。子鴆切。七部。按沈浸、浸淫之字多用此。浸作浸。浸、籒文浸。見宀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jìn]
[《廣韻》子鴆切,去沁,精。]
“濅1”的今字。亦作“1”。
(1)泡在液体中。
(2)液体或气体等渗入。
(3)淹没。
(4)灌溉。
(5)喻映照。
(6)比喻处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
(7)洗濯。
(8)指蓄水可以灌溉的川泽。后亦泛指河泽湖泊。
(9)滋润。喻施恩惠。
(10)微视;仔细看。参见“浸想”。
(11)副词。逐渐。
(12)引申为日益,更加。
(13)连词。若,假使。
(14)通“潜”。参见“浸行”。
[②][qīn]
[《廣韻》七林切,平侵,清。]
(1)见“浸2淫”、“浸2尋”、“浸2潯”。
(2)同“侵”。触犯;冒犯。
(3)同“侵”。侵犯。参见“浸2凌”。
(4)同“侵”。侵占。参见“浸2漁”。

浸

◎ 粤语:zam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m5 [东莞腔] zim5 [沙头角腔] zim5 [梅县腔] zim5 [海陆丰腔] zim5 [客语拼音字汇] jim4 [陆丰腔] zim5 [客英字典] zim5 [宝安腔] zim5

浸字造句

1、洗出来的衣物若像她洗得那样干净必须放进洗衣盆里使劲刷,再用碱水泡,然后放入大锅中煮,接着再熨烫。
2、于现实的忙碌之中,没有时间和精力思念过去,成功也就不会太远了。
3、在黑暗中,我们分享着欢乐;在狂欢中,我们品尝着喜悦。我看得出来每个人脸上那发自内心的微笑,大家都沉在新年的喜悦中。一个集体,是充满力量的源泉,他永远属于我们自己,七一班!
4、我们完全沉在我们的工作中。
5、周围可见淋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等润。
6、结果皮损好发于头面部、上肢及臀部,常表现为皮肤萎缩、红斑、皮下结节、润性红斑及皮肤破溃。
7、可是多数时间,沉在书堆中的陈安之,是一个路盲,送货时经常搞错路线,甚至张冠李戴。
8、提取葡萄汁应当迅速,避免氧化和渍。
9、爱热了,我用冰把它冻起来;爱冷了,我用火炉把它围起来;爱渴了,我用水把它泡起来;我精心呵护的爱,在七月初七带给你看,一定鲜活如初。
10、初起趾间潮湿,渍发白,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或伴有裂口,有奇痒,易继发感染,发出难闻的臭味。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