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鳴【亥集中】【鳥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3画

《唐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鸣音明。《說文》鳥聲也。《玉篇》聲相命也,嘷也。《詩·大雅》鳳凰鳴矣,于彼高岡。

獸亦曰鳴。《易·說卦傳》其於馬也爲善鳴。

《增韻》凡出聲皆曰鳴。《禮·學記》叩之以小,則小鳴。叩之以大,則大鳴。《莊子·德充符》子以堅白鳴。

鳥名。《山海經》弇州山有五彩之鳥,仰天鳴,名曰鳴鳥。《書·召誥》我則鳴鳥不聞。《音義》馬云:鳴鳥,謂鳳凰也。

姓。出《姓苑》。

《集韻》《韻會》《正韻》鸣眉病切,音命。鳥相呼也。《馬融·長笛賦》山雞晨羣,野雉朝雊。求偶鳴子,悲號長嘯。《註》鳴,命也。《曹植詩》鳴儔嘯匹侶。

叶謨郞切,音芒。《前漢·郊祀歌》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徵淸,發梁揚羽申以商。《張華·俠曲》孟嘗東出關,濟身由雞鳴。信陵西反魏,秦人鸣其彊。

鳴【卷四】【鳥部】

鳥聲也。从鳥从口。武兵切

说文解字注

(鳴)鳥聲也。引伸之凡出聲皆曰鳴。从鳥口。武兵切。十一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míng]
[《廣韻》武兵切,平庚,明。]
“鸣1”的繁体字。
(1)鸟兽昆虫叫。
(2)发出声响。
(3)使物发声。
(4)犹震惊,惊动。
(5)呼唤。
(6)呼吁。
(7)表示申告。参见“鳴官”。
(8)言说;称说。
(9)发表(意见);抒发(感情)。
(10)著称,闻名。
(11)声音高响。
(12)通“明”。

鸣

◎ 粤语:ming4

鸣字造句

1、牛:任劳任怨别让人牵鼻子;蜘蛛:善于结网打通关系;猴子:善于攀爬;风:吹对方向;照相机:拍好了一惊人;电:来电及时但不能要命。
2、这雷一下子给自己出了这么大的丑,这面子自然是丢得一干二净,让人如何忍受。
3、春秋战国时代是个百花争放,百家争的时代!而墨子初学孔孟之道,后来对儒家的等级繁琐礼乐等感到了厌烦,不学儒学而自成一派墨家学派。
4、在众口鑠金、积非成是的情况下,使他深感孤掌难,无法釐清真相。
5、即使隔着很远,飞机仍然发出巨大的轰——起码有七颗炸弹直接落在叛军当中,而叛军的车队顿时消失在一片烟雾和沙尘之中。
6、世人惟不平则,圣人以无讼为贵。
7、天雷勾动地火,一声轰似山崩地陷。
8、她说:“她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包含有信仰的内容,而这能在许多印尼人心中产生共。”。
9、它们发声时,总有一种预备性的、长长的轰声。
10、你的目标是为国效力,你想加入这次伟大的旅程。如果我能,那一定会一惊人。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