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汉语字典

(动)受得住、禁得起:~穿|~寒|~饥|~苦|~热。

动词

(1) (会意。从而,从寸。而亦声。“而”指面颊,“寸”指法度,刑法。在面颊上施刑罚,指剃须。字本作“耏”。从而,从彡。本义:古时一种剃掉胡须两年的刑罚)

(2) 同本义

耏,罪不至耏也。——《说文》。按,不剃发也。

耏以上请之。——《汉书·高帝纪》。应劭注:“轻罪不至于耏,完其耏鬓。故曰耏。”

耐罪亡命。——《后汉书·高帝纪》。注:“耐,轻刑之名。一岁刑为罚作,二岁刑以上为耐。”

耏,多须貌。——《后汉书·章帝纪》注

从事有亡,卒岁得,可论?耐。——《睡虎地秦墓竹简》

(3) 又如:耐罪(古代剃去鬓须的刑罚。耐,同“耏”)

(4) 忍耐;忍受。引申为容忍

能耐任之则慎行此道也。——《荀子·仲尼》

耐以上。——《汉书·文帝纪》

此物性不耐寒。——《齐民要术·种椒》

华鬓不耐秋。——李白《古风五十九首》

(5) 又如:耐痛(能忍受疼痛);耐辱(能忍受屈辱);耐静(忍受寂寞,安于清静)

(6) 禁得起

秦兵耐苦战。—— 唐· 杜甫《兵车行》

(7) 又如:耐旱(经得起干旱);耐事(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耐酸(能经受清寒困苦);耐实(牢固)

(8) 适宜;相称

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唐· 杜甫《洗兵马》

(9) 挨,拖延 。如:别急,耐一会儿

(10) 同“奈”。无奈;奈何

亭午减汗流,北邻耐人聒。——唐· 杜甫《七月三日…呈元二十一曹长》

(11) 又如:耐何(奈何。犹对付、应付)

耐【未集中】【而部】 康熙筆画:9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耐與耏同。《說文》耏,或从寸。《前漢·高帝紀》令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註》應劭曰:輕罪不至于髠,完其耏,故曰耏,古耐字,从彡,髮膚之首也。蘇林以爲法度字皆从寸,後改如是,音若能。如淳曰:耐,猶任也。任其事也。師古曰:依應氏之說。耐當音而,如氏之解,則音乃代反,其義亦兩通。耐謂頰旁毛也。功臣侯表,宣曲侯通,耏爲鬼薪,則應氏之說斯爲長矣。

《廣韻》耐,忍也。《荀子·仲尼篇》能耐任之。《註》忍也。

《集韻》《正韻》耐奴登切,音能。能或作耐。《禮·禮運》故聖人耐以天下爲一家。《註》耐,古能字。

《類篇》熊屬。◎按宋祁漢書高帝紀註云:古者能字皆作耐字,後世以三足之能爲能,故今人書能無有作耐字者。

[①][nài]
[《廣韻》奴代切,去代,泥。]
(1)忍受。
(2)引申为容忍。
(3)禁得起。
(4)胜任。
(5)适宜;相称。
(6)愿意;宁愿。
(7)挨,拖延。
(8)同“耏”。
(9)同“奈”。无奈;奈何。
[②][nǎi]
方言。你。
[③][néng]
[《集韻》奴登切,平登,泥。]
“能1”的古字。
能够。

汉字字源

耐

汉字方言

◎ 粤语:noi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ai5 [客英字典] nai5 [海陆丰腔] nai6 [陆丰腔] nai6 [台湾四县腔] nai5 [梅县腔] nai5 [东莞腔] lai3 [客语拼音字汇] nai4 [宝安腔] lai3
◎ 潮州话:nai6

耐字造句

1、面对别人的侮辱和伤害,有时也需要忍。何必急急忙忙以一种对抗的方式来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呢。你不是好欺负的,并不证明你是强大的,当你使自己变得强大起来,你自然就不是好欺负的了。
2、要从小把自己锻炼得身强力壮,能吃苦劳,不要娇滴滴的,到大自然里去远走高攀吧。
3、你可以对马颐指气使,但是对毛驴只能心探问。
4、老教授讲话含蓄幽默,人寻味。
5、孩子不安心学习,做父母的要心教育和引导,不要逼迫他,更不能打骂。
6、等到开始上历史,小格里夫变得不烦了。
7、母亲,因为是个爱唠叨不想做饭,没有百般抚爱儿女习惯的少有的女人,六个儿女没有一个欢迎母亲,即便母亲到谁家住几天,都是勉强地忍着,没有书上写的母子情怀,更少有母亲的忍,无私奉献,母子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
8、他没什么大能,只会干些鸡鸣狗盗的小事。
9、这一人寻味的问题,它既是傅恒文学创作中的又一个新风貌,也是近年来这一题材领域内小说创作的佳构之作。
10、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当喜,是对我们善待生活的回报;就当悲,是培养我们心的时机;就当哀,是上帝奖励自己的先兆;就当乐,是生活对我们的微笑。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