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设计;起草:草~。

(2)(动)打算;想要。

(3)(动)模仿:~态。

动词

(1) (形声。从手,以声。本义:揣度,猜测)

(2) 同本义

拟,度也。——《说文》

行止而拟度焉。——《周礼·射人》注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儒林外史》

(3) 又如:悬拟(凭空虚构);拟足(揣度脚步);拟度(揣度;推测);拟迹(揣度足迹);拟题(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4) 类似;比拟

复举剑拟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拟:比划,作砍的样子。“拟”后有“于”省略。客用剑向楚王一比划,楚王的人头就落到开水里。——晋· 干宝《搜神记》)

非它山可拟。——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5) 又

不可拟小孤。

拟之如天。——清· 黄宗羲《原君》

(6) 又如:拟主(自比作主人);拟制(比拟其规模制度);拟物(修辞方法之一。把人拟作物或把物拟作人,或把甲物拟作乙物);拟伦(比拟;伦比);拟容(形貌上的比拟);拟圣(比拟圣人);拟质(比拟)

(7) 效法 。如:拟制(仿效帝王制度);拟法(效法);拟则(效法;模仿);拟迹(仿效);拟效(仿效);拟圣(仿效圣人);拟范(效法);拟学(仿效);拟宪(效法)

(8) 模仿

衡乃拟 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后汉书·张衡传》

(9) 又如:模拟(模仿);拟经(模仿经典);拟水(古代祭祀仪式中模拟盥洗的动作);拟托(模拟假托);拟象(谓模仿其状);拟貌(摹拟描摹);拟仪(模仿其法度;仿效)

(10) 打算

拟用左通政。——清· 张廷玉《明史》

(11) 又如:拟作(准备有所作为);拟待(打算);拟踪(打算达到);拟托(打算委托)

(12) 拟定 。如:拟用(拟定使用);拟论(指拟立为太子之说);拟题(拟定题目)

(13) 起草

命君拟旨。——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14) 又如:草拟(起草;初步设计);拟制(草拟制订);拟奏(起草奏章;准备奏呈)

擬【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8画,部外筆画:14画

《唐韻》魚紀切《集韻》《韻會》偶起切,拟疑上聲。《說文》度也。《增韻》準擬揣度以待也。《易·繫辭》擬之而後言。《疏》擬度之而後言也。

像也,比擬也。《前漢·公孫弘傳》管仲相齊有三歸,侈擬於君。《註》擬,疑也,言相似也。《後漢·張衡傳》吾觀太拟,方知子雲妙極道數,乃與五經相擬。《集韻》或作譺。

作懝。《禮記》通作儗。《漢書》借作儀。

擬【卷十二】【手部】

度也。从手疑聲。魚已切

说文解字注

(擬)度也。今所謂揣度也。从手。疑聲。魚己切。一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nǐ]
[《廣韻》魚紀切,上止,疑。]
“拟1”的繁体字。
(1)揣度,推测。
(2)比拟;类似。
(3)效法;摹拟。
(4)指向;比划。
(5)打算;准备。
(6)拟定。
(7)起草;撰写。
(8)传,度。
(9)诗体名。
(10)通“疑”。

拟

◎ 粤语:ji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i3
◎ 潮州话:ngi2(ngíⁿ) [揭阳、潮阳]ghi2

拟字造句

1、人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法,广泛运用于言语交际中,以增加表现对象的形象感和生动感。
2、春风是个温柔的少女,总是轻轻抚摸行人的脸庞。
3、那刺眼的白光瞬间就把蓝黑色的天空照得亮如白昼,实在是无可比的奇观.
4、依据有关法规,订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制度和操作规程。
5、小鼠突变对于展现哺乳动物基因功能和模人类疾病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对分析和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6、有的孩子形象思维能力比较发达,换位思考能力强,有同情心,这种孩子我们可以用人法唤起他对小树苗的同情。
7、作为一种修辞格,呼语常被用在诗歌中,并伴随着示现或人的形式出现。
8、订和制定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9、春风吹,桃花开了,就像一群穿着粉色衣裙的小姑娘,站在枝头上翩翩起舞。
10、订战斗许多时应该遵循的第一个观点是,找出敌人力量的各个重心,并且尽可能把这些重心归结为一个重心。第二个观点是,把用来进攻这一重心的兵力集中使用于一次主要行动上。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