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汉语字典

(名)〔饿~〕饿死的人。

名词

(形声。从歹,孚声。歹(è)。列骨之残。此部之字多与死、不吉祥等义有关。本义:饿死后无人收尸的人) 同本义

野有饿殍。——《盐铁论》

动词

饿死 。如:殍殣(饿死;饿死的人);殍饿(饥饿;饿死的人)

殍【辰集下】【歹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7画

《廣韻》平表切《集韻》《韻會》被表切,殍音摽。餓死曰殍。或作殍,亦作殍。《前漢·食貨志贊》塗有餓殍。與殍同。

通作莩。《孟子》野有餓莩。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殍芳無切,音敷。義同。《白居易·坐隅詩》俱化爲餓莩。莩作夫字押,是也。《集韻》或从耳作殍

《廣韻》符鄙切《集韻》部鄙切,殍音痞。義同。一曰草木枯落也。或作殍。《韻會》按《說文》殍音皫,物落也。凡从殍者皆當作殍。从爪从又,今變爲孚,轉寫訛耳。本非孚信之孚,然今經史承訛難遽改,故韻書殍兩存之。

[①][piǎo]
[《廣韻》平表切,上小,並。]
[《廣韻》芳無切,平虞,敷。]
亦作“1”。“莩2”的被通假字。
(1)饿死的人。
(2)饿死。

汉字字源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

汉字方言

◎ 粤语:piu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u1 piau3 [梅县腔] piau3 [台湾四县腔] fu1 piau3 peu3 [客语拼音字汇] peu2 piau2 [宝安腔] piau3 [客英字典] piau3

殍字造句

1、晋惠帝锦衣玉食、优哉游哉,因为太自在,所以面对饿遍野才有“何不食肉糜”的感叹,贻笑千古。
2、封建社会时期,每逢灾年,百姓饥寒交迫,饿遍野,惨不忍睹。
3、大批农民四处流亡,饿遍野,连京师洛阳也是死者相枕于路。
4、在旧中国,遇到重大自然灾害,百姓往往是流离失所,饿遍野;而在新中国,人民却仍能安家立业、民康物阜。
5、明末清初年间,烽火连天,战乱四起,饿遍野,民不聊生,郭天和李无锋两兄弟以天下太平为己任,带领众人谱写了一曲轰轰烈烈的太平英雄传奇。
6、时当北宋宣和年间,饿遍野,啼饥号寒,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7、过去,每遇到灾荒,大批农民流离失所,饿遍野,惨不忍睹。
8、一个瘦骨伶仃的女童,被养父几乎溺死在水盆中,然后被遗弃倒毙在饿遍野的沙漠里,胡狼、秃鹫甚至饥民围困住她,把她当做食物来争抢。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