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动)祛除:~暑|~疑|~痰|~痰剂。

动词

(1) 祭神以求去祸除灾

祛,去也。——《广韵·释诂二》

惑祛吝亦泯——《文选·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

(2) 又如:祛邪(驱除邪恶);祛退(驱除);祛逐(驱逐邪妖、灾异);祛褪(驱除);祛机(驱除机心);祛蠹除奸(驱除祸害,消除奸佞)

(3) 除去;消除 。如:祛妄(除去虚妄);祛蠹(除去祸害);祛尘(除去尘垢);祛湿(中医学用语。消除湿邪的统称)

(4) 消散

权舆天地未祛,睢睢盱盱。——汉· 扬雄《剧秦美新》

(5) 又如:祛累(谓解除尘俗的牵累);祛练神明(佛教语。修智慧,断烦恼。意谓去除尘念,修炼智慧,便可成佛)

祛【午集下】【示部】 康熙筆画:10画,部外筆画:5画

《集韻》《韻會》《正韻》祛丘於切,音墟。禳也,遣也,逐也,散也。《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於天地。《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

彊健也。《詩·魯頌》以車祛祛。

《集韻》或作佉。《韻會小補》祛與佉同。見荀子註。

袪【卷八】【衣部】

衣袂也。从衣去聲。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袪,尺二寸。《春秋傳》曰:“披斬其袪。”去魚切

说文解字注

(袪)衣袂也。鄭風遵大路、唐風羔裘傳皆曰。袪、袂也。按袪有與袂析言之者。深衣注曰。袪、袂口也。喪服記注曰。袪、袖口也。檀弓注曰。袪、袖緣口也。深衣喪服且袂與袪並言。葢袂上下徑二尺二寸。至袪則上下徑尺二寸。其義當分別也。若詩之兩言袪。則無庸分別。定本唐風傳曰。袪、袂末也。此非是。傳下文言本末。本謂羔裘。末謂豹袖。非謂袂本袪末也。从衣。去聲。去魚切。五部。一曰袪、褱也。褱者、袌也。此義未見其證。方言曰。袿謂之裾。郭云。裾或作袪。按下文云裾、衣袌也。此云袪、袌也。則知古有假袪爲裾者矣。袪得訓袌。故或曰藏去。或曰弆。或曰袪。皆其義也。藏物必去此而藏彼。故其義亦爲攘却。兒寛傳李奇注曰。袪、開也。散也。凡褰開曰袪。若毛傳云。袪袪、彊健皃。亦於从去得義。古無从示之袪。至集韵而後有之。唐石經。以車袪袪。从衣不誤。袪尺二寸。喪服記、玉藻皆有此句。上葢奪禮記曰三字。春秋傳曰。披斬其袪。僖五年左傳文。杜注亦曰。袪、袂也。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qū]
[《集韻》丘於切,平魚,溪。]
(1)除去;消除。
(2)开;消散。
(3)见“祛祛”。
(4)禳,驱除妖邪。

祛

◎ 粤语:k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1 kia5 [客英字典] ki1 [台湾四县腔] ki1 kia5 [梅县腔] ki1 [宝安腔] ki1

祛字造句

1、公安、检察院、法院,我国的三级办案制本来是一个层层监督从而保障执法公正的机制,但在民警杜培武遭刑讯逼供一案中,这三道关口都失去了扶正邪的功能。
2、中医讲究“扶正邪”,这其中有无科学和有无哲学?
3、大力倡导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充分发挥典型引路、舆论引导的积极作用,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理念、信念,引领艺术评论,扬清激浊,扶正邪。
4、反奢靡是扬清抑浊,反腐败是扶正邪。
5、足三里穴位于膝关节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为“足阳明胃经”主穴,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邪之功能。
6、改作风的本质在于规范权力,通过舆论监督激发出“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效果,发挥好扶正邪、以儆效尤的教育警示作用,就能促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7、扶正邪,树立社会新风,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
8、总之,扶正邪,激浊扬清,锄伪显真,惩恶劝善,是杂文的基本功能。
9、紧接着,它们散化成了一片晶莹的齑粉,将脾胃脏腑全都包裹在了其中,滋润濡养,扶正邪。
10、提出了扶正邪的中西医结合的整体治疗方案,全身治疗与局部处理相结合。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