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诉说:~苦|告~。

(2)(动)说给别人:~冤|苦~。

(3)(动)倾吐心理话:倾~|泣~。

动词

(1)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2)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3)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4)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肩携长,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林觉民《与妻书》

(5) 又如:诉怨(对人诉说怨愤之情);诉长道短(原原本本地向人诉说);诉事(陈诉事情);诉屈(申诉冤屈);诉言(诉说)

(6) 求,求助 。如:诉诸武力

(7) 有事实根据地说人坏话。通“愬

取货于宣伯而诉公于 晋侯。——《左传·成公十六年》

公伯寮愬 子路于 季孙——《论语·宪问》

訴【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桑故切《集韻》《韻會》《正韻》蘇故切,诉音素。《說文》吿也。《玉篇》論也,吿訴冤枉也。《廣韻》毀也。《左傳·成十六年》郤犫訴公于晉侯。《註》譖也。《史記·龜筴傳》王有德義,故來告訴。

《說文》或作诉。亦作愬。《論語》膚受之愬。《註》愬己之冤也。《前漢·五行志》引作訴。

《韻會小補》通作遡。《戰國策》衞君跣行,告遡於魏。《註》遡愬同。

《集韻》昌石切,音尺。亦毀也。《說文》本作诉。《字彙補》譌作辨,非。辨字左从言作。

诉

訴【卷三】【言部】

告也。从言,厈省聲。《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诉,訴或从言朔。愬,訴或从朔、心。桑故切〖注〗臣鉉等曰:厈非聲。蓋古之字音多與今異。如皀亦音香、釁亦音門、乃亦音仍,他皆放此。古今失傳,不可詳究。

说文解字注

(訴)告也。从言。㡿聲。桑故切。五部。凡從㡿之字隷變爲厈。俗又譌斥。論語曰。訴子路於季孫。憲問篇文。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sù]
[《廣韻》桑故切,去暮,心。]
“诉1”的繁体字。
(1)告诉;诉说。
(2)引申为分辩,申辩。
(3)控告。
(4)谗害;毁谤。
(5)谓辞酒。
(6)求;求助。

诉

◎ 粤语:sou3

诉字造句

1、当我从它的校园里穿梭而过时,刮起的风会让每一片树叶都沙沙作响,仿佛急于想我倾什么,只可惜迷茫的我去我从未有过任何领会。
2、在这个未曾下雪的冬季,说着我与她的伤感回忆,带着感伤,带着凄凉,带着悔恨,我又想起了她,想起了那段情感。
3、当你遭遇挫折而感到愤闷抑郁的时候,向知心挚友的一度倾可以使你得到疏导。否则这种积郁使人致病。俗语说:人总是乐于把最大的奉承留给自己,而友人的逆耳忠言却可以治疗这个毛病。朋友之间可以从两个方面提出忠告:一是关于品行的,二是关于事业的。弗兰西斯·培根。
4、烟花自不必言说,必然绽放夜空;灯笼又何须称道,早已是街市满巷;元宵在锅内翻腾,庆祝合家欢聚;短信在彼此传递,说我们情谊。元宵节快乐!
5、我很少主动开口,过了三十岁之后,我就觉得向别人倾是一件多么没意义的事。但是在青少年时代,我曾疯狂地爱,熬夜地哭。对于年轻时候的我而言,所有的矛盾都不是问题,无非是一种忙碌状态下的空虚。西蒙·凡·布伊。
6、有些人整天在说头痛,到夜里又在喝引起头痛的酒。
7、他在向老师倾他的苦衷。
8、劲风过处天更蓝,一片真心日月鉴。盈盈冬水弯又弯,说无尽的爱恋。树叶染霜更斑斓,卷入爱河看不见。痴情双眼为你盼,脉脉思念连天边。爱你永不变!
9、六棵杉树是自然的使者,山林的精灵,携手邀入建筑与庭院,相互倾,敞开心扉,从此自然与建筑便形影不离。
10、不要跟女人讲道理,否则她会告你“老娘就是道理”。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