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叹息。

(2)(动)吟哦:咏~。

(3)(动)发出赞美的声音:赞~。

动词

(1)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2) 同本义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叹想(叹息怀念);叹诧(叹息诧异);长叹;叹一口气

(4) 赞叹,赞美

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叹重(赞叹敬重);叹奖(称赞奖励);叹嘻(赞叹);叹骇(赞叹骇异);叹为观止(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叹异(惊叹)

(6) 吟诵

叹,吟也。——《说文》

智勇盖当代,弛张使我叹。——《文选·卢谌·览古诗》

一唱而三叹。——《礼记·乐记》

(7) 又如:叹诵(吟诵)

叹【備考·丑集】【口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2画

《龍龕》音以。

《川韻》作又字。(嘆)〔古文〕叹《唐韻》《集韻》他案切《正韻》他晏切,叹音炭。《說文》吞歎也。一曰太息也。與歎同。

《廣韻》《集韻》他干切《正韻》他丹切,叹音灘。義同。《詩·王風》嘅其嘆矣,遇人之艱難矣。《釋文》嘆,本亦作歎,吐丹反,協韻也。

《大雅》而無永嘆。《釋文》歎,他安反,字或作嘆。

叶他絹切,音叹。《曹植賦》入空室而獨倚,對牀幃而切歎。歎叶上見。

叶他涓切,音天。《曹大家·東征賦》陟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嘆。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

嘆【卷二】【口部】

吞歎也。从口歎省聲。一曰太息也。他案切

说文解字注

(嘆)吞歎也。九經字㨾作吞聲也。非。按嘆歎二字今人通用。毛詩中㒳體錯出。依說文則義異。歎近於喜。嘆近於哀。故嘆訓吞歎。吞其歎而不能發。詳欠部。从口。歎省聲。他案切。十四部。一曰大息也。此別一義。與喟義同。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tàn]
[《廣韻》他旦切,去翰,透。]
[《廣韻》他干切,平寒,透。]
“叹1”的繁体字。
(1)叹息;叹气。
(2)吟。参见“嘆誦”。
(3)赞叹;赞美。

叹

◎ 粤语:taan3

叹字造句

1、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2、宽阔的客厅里面,胖乎乎长得和郑则仕有几分相像,眯着一双绿豆眼的中年男子,一瞬间仿佛苍老了好几岁,唉声气的说道。
3、烟花像一支箭一样以最快的速度飞向夜空,再以优美的姿态,协调的动作绽放了,像一簇簇火焰,一粒粒珍珠,一条条丝带,洒下欢笑给予大地,洒下祝福赠送大地,绽放的是人们的赞,绽放的是人们的遐想。
4、依靠三统、依靠优质低价,铁锅一居把一个几乎家家都会做的焖面,做到街头巷尾,做到口口相传,一样创造出令人为观止的出色业绩。
5、我看到,最怨纷的苍老息总是针对早年的好友。
6、给妹妹打了电话,无人接听。发了微信,无人回应。吴一气合上手机,把头贴在玻璃上看车外的雨。儿子坐在前排,噘着嘴抱着双臂,一副非暴力不合作的神情。
7、他革命壮志未酬,竟先我们而去,怎能不叫人扼腕息。
8、邹碧华离世的消息震动法律界,网上网下哀思如潮,感“法官当如邹碧华”。
9、表达的范围从轻微到强烈,从感词和宣誓到诅咒和脏话。
10、你可以参观冰宫,饱览常年的积雪及周围高山峻岭令人为观止的景色。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