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书〉仰面倒下;放倒:~松|~卧。

(2)(动)〈书〉停止:~旗息鼓。

动词

(1) (形声。从人,匽(yàn)声。本义:仰卧;仰)

(2) 同本义

偃,僵也。——《说文》。按,伏而覆曰仆,仰而倒曰偃。

偃,仰也。——《广雅》

与一人俱毙,偃,且射子鉏。——《左传·定公八年》

迎风则偃,背风则仆。——《吴越春秋》

须臾祭毕,倦而偃。——《钟馗传——捉鬼传、平鬼传》

或息偃在床。——《诗·小雅·北山》

(3) 又如:偃腹(仰腹而卧);偃寝(仰卧;躺下);偃斧(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

(4) 通“匽”。停止;停息

反而定三革,偃五兵,合天下,立声乐。——《荀子》

两君偃兵接好,日中为期。——《国语·吴语》

盗贼皆偃,工贾竞臻。——徐陵《广州刺史欧阳頠德政碑》

(5) 又如:偃武(停息武备);偃革(停止战争);偃戢(停息);偃鼓(停敲战鼓。指罢战);偃兵(停战)

(6) 倒下;倒伏

天大雷电以风,木尽偃。——《书·金鰧》

东面偃旌。——《仪礼·乡射礼》

草上之风必偃。——《论语》

(7) 又如:偃倒(倒伏);偃草(风吹草倒)

名词

(1) 通“匽”。厕所

观室者,周于寝庙,又适其偃焉。——《庄子·庚桑楚》

(2) 〈方〉∶度量

今浙江以身及手比繫物之高下、长短为偃,偃、隐古通。——章炳麟《方言》

(3) 古地名 。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4) 姓

偃【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11画,部外筆画:9画

《唐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隱幰切,偃煙上聲。《說文》僵也,仆也。《儀禮·鄕射禮》偃旌興而俟。《淮南子·精神訓》牆之立,不若其偃也。

服也,靡也,臥也。《詩·小雅》或息偃在牀。《書·武成》偃武修文。

偃蹇,困頓失志貌。《左傳·哀六年》彼皆偃蹇,將棄子之命。《註》偃蹇,驕傲也。

與堰同,壅水也。《周禮·天官·人註》梁,水偃也,偃水爲關空也。

偃豬,下溼之地。《左傳·襄二十五年》規偃豬。《正義曰》偃豬,謂偃水爲豬也。

廁也。《莊子·庚桑楚》觀室者周於寢廟,又適其偃焉。《註》偃謂屛厠也。屛厠則以偃溲。

地名。《春秋·僖元年》公敗邾師于偃。

姓。晉偃籍。

《集韻》於殄切,音蝘。義同。

偃【卷八】【人部】

僵也。从人匽聲。於幰切

说文解字注

(偃)僵也。小雅。或棲遟偃仰。論語。寢不尸。苞注曰。不偃臥布展手足似死人。左傳。偃且射子鉏。晉語。籧篨不可使俛。韋注。籧篨、偃人。參同契曰。男生而伏。女偃其軀。及其死也。乃復效之。水經注曰。徐偃王生而偃。故以爲號。凡仰仆曰偃。引伸爲凡仰之偁。从人。匽聲。於幰切。十四部。依玉篇先偃後仆。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yǎn]
[《廣韻》於幰切,上阮,影。]
(1)仰卧;安卧。
(2)倒伏。
(3)覆盖。
(4)停息;使停息;止息。
(5)短矮。
(6)犹避匿。
(7)厕所。
(8)“鼴”的古字。见“偃鼠”。
(9)古地名。春秋邾国地。在今山东省费县南。
(10)姓。
[②][yàn]
“堰1”的古字。

偃

◎ 粤语:jin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n3 [梅县腔] jan3 [宝安腔] jen3 [客语拼音字汇] ngian4 yan1 [海陆丰腔] ren3 [客英字典] jen3

偃字造句

1、双方旗息鼓,再次启动战车准备出发。
2、我军势弱,可旗息鼓,埋伏于此,俟机攻其不备。
3、雷鸣和闪电渐渐旗息鼓,犹如逐渐哭闹足够的婴孩,总算渐渐安宁了下来,不在让人心烦意乱。
4、风暴到来之际,便跟风赶潮、惟恐落后;风暴过去之后,便旗息鼓、一切照旧。
5、镖不喊沧,是以前镖局行镖高喊口号,而到沧州却要旗息鼓,小心通过,沧州高人多,行镖喊镖容易惹起武林人士反感。
6、大部分人对小部分人的讨伐很快分出结果,在大家很不善意目光注视下,王穆棱一伙立刻旗息鼓了。
7、因为洪师长的发火,因为领头的几个人都不在,原先酝酿许久的一团集体请战的大戏,还没来得及开演,就旗息鼓了。
8、此事就交给你们兵部办理吧,能不动刀兵就尽量旗息鼓,我们泱泱大国民丰物富,想来苍狼蛮族只不过是穷疯了,想要就给他们点东西。
9、赵虎听见院长大人,又看向前面的七人,立即旗息鼓不敢再叫嚣,最后放出一句狠话便夹着尾巴走掉了。
10、看他站出来,原本跃跃欲试的众人也是旗息鼓,不再作声。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