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名)枣树。

(2)(名)(~)这种植物的果实。

名词

(1) (会意。从双朿()。朿,木芒。枣树多刺。本义:枣树)

(2) 同本义

枣,羊枣也。——《说文》

枣有十一名,羊枣其一也。——《尔雅》

衣巾落枣花。——宋· 苏轼《浣溪沙》

(3) 枣树所结的果实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豳风·七月》

梨栗枣柿。——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枣核(枣子的核);枣菜(枣子与蔬菜);枣脯(枣子制成的果干);枣榛(枣子与榛子);枣实(枣子);枣蔬(枣子与蔬菜)

棗【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8画

〔古文〕枣《唐韻》《集韻》《韻會》枣子皓切,音蚤。《說文》果名。《小爾雅》棘實謂之棗。《埤雅》大者棗,小者棘。于文枣朿爲棘,重朿爲棗,蓋棗性重喬,棘則低矣。

《儀禮·士昏禮》婦摯舅用棗栗。《疏》以早自謹飭爲義。棗,早也。栗,肅也。《聘禮》夫人勞枣,使下大夫勞以二竹簠兼執之以進。《註》右手執棗,左手執栗。《疏》棗美,故用右手也。

酸棗,地名。《前漢·地理志》屬陳留郡。

姓,出潁川棘子成後,避仇改爲棗。◎按棗、棘字,《說文》別立朿部,今倂入。

棗【卷七】【朿部】

羊棗也。从重朿。子皓切

说文解字注

(棗)羊棗也。羊葢衍文。羊棗卽木部之梬。爾雅諸棗中之一。與常棗絕殊。不當專取以爲訓。葢此當云棗木也。棗樹隨地有之。盡人所識。赤心而外朿。非羊棗也。必轉寫妄改之誤。从重朿。釋木曰。槐、棘、醜喬。棘卽棗也。析言則分棗、棘。統言則曰棘。周禮。外朝九棘三槐。棘正謂棗。故注云。取其赤心而外刺。上句曰喬。故从重朿會意。子皓切。古音在三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zǎo]
[《廣韻》子晧切,上晧,精。]
亦作“栆1”。“枣1”的繁体字。
(1)木名。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有直立或钩状刺,叶子卵形或长圆形。聚伞花序,小花,呈黄绿色,有花盘,多蜜。结核果,鲜嫩时黄色,成熟后紫红色,卵形、长圆形或球形,味甘甜,可食,亦供药用。木材坚硬,可供雕刻,或作车船、家具等。
(2)枣树的果实。
(3)姓。晋有枣据。见《晋书》本传。

枣

◎ 粤语:zou2
◎ 潮州话:zo2

枣字造句

1、生活压力大,鲜来帮忙;囫囵吞引腹胀,细嚼慢咽帮减压,空腹睡前易烧心,加餐用来效果佳,鲜亦防胆结石,注意饮食用处广!
2、人生中最艰难的是选择;工作中最困难的是创新;生活中最痛苦的是自扰;做人中最苦恼的是委屈。一次专心学习胜过百次囫囵吞;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轻率行动;一次真诚相助胜过百次怜悯同情;一次见义勇为胜过百次豪言壮语。
3、学习不能囫囵吞,应该精益求精,只有拥有这样的态度,才能在学习上更上一层楼。
4、我们囫囵吞地吃了几口就出门了。
5、同桌看一篇小说,才用十分钟就囫囵吞的看完了。
6、善于读书的人当看不懂时,会自觉地反复重读,直到读懂为止。而不善于读书的人则相反,即使第一遍看不懂也囫囵吞地读下去。
7、我们读书时不可囫囵吞,才能了解书中大意。
8、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认真,遇事必须详察,囫囵吞,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到头来肯定张冠李戴,笑话百出,有时甚至会犯大错。
9、学习要靠平时的积累,别到了临时才囫囵吞的抱佛脚,这是不可取的。
10、学习文言文,只是囫囵吞地死记硬背不是好办法,只有逐字逐句地品味消化吸收,才能真正学好。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