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动)往杯子或碗里倒(酒、茶)等:~酒。

动词

(1) (形声。从斗,甚声。本义:用勺子舀取)

(2) 同本义

斟,勺也。——《说文》

斟,酌也。——《广雅》

孔子穷乎 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吕氏春秋》

太行何艰哉,北斗不可斟。—— 唐· 顾况《游子吟》

其御羊斟不与。——《左传·宣公二年》

羊羹不斟,而宋国危。——《淮南子·鏐称》

(3) 用壶倒酒或茶水

主人有酒且莫斟,听我一曲悲来吟。——唐· 李白《悲歌行》

(4) 又如:斟酒;斟一杯水;斟泻(倾注);斟茶;给她斟一杯酒

(5) 考虑,考虑好坏,比较长短

斟量功伐。——《颜氏家训·省事》

(6) 又如:斟酌损益(仔细考虑,反复商讨,以决定增减、兴革);斟勺(考虑,吸取);斟裁(斟酌决定);斟量(酌量;估量)

名词

(1) 汤汁,羹汁

斟,汁也。——《方言三》

厨人进斟,因反斗以击代王,杀之。——《史记·张仪列传》

(2) 古国名 。相传为夏同姓诸侯之国

斟【卯集下】【斗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9画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斟音針。《說文》勺也。《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註》斟,勺也。

《周語》而後王斟酌也。《註》斟,取也。

《後漢·馮衍傳》意斟愖而不澹。《註》斟愖,猶遲疑也。

《揚子·方言》斟,益也。《註》言斟酌而益之。

《玉篇》計也。

國名。《左傳·襄四年》滅斟灌及斟尋氏。《註》二國,夏同姓諸侯,仲康之子。

姓。《姓氏急就篇》漢博士斟尚。

斟【卷十四】【斗部】

勺也。从斗甚聲。職深切

说文解字注

(斟)勺也。勺玉篇、廣韵作酌。按許以盛酒行觴爲?。則水漿不曰酌。枓曰勺。用枓挹注亦曰勺。詩。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則勺?古通也。勺之謂之斟。引申之盛於勺者亦謂之斟。方言。斟、汁也。北燕朝鮮洌水之閒曰斟。左傳羊斟不與、趙世家張儀列傳廚人進斟是也。又引申之。凡增益謂之斟。方言曰。斟、益也。南楚凡相益而又少謂之不斟。凡病少愈而加劇亦謂之不斟。或謂之何斟。言雖少損無所益也。勺之斟之、多少在已。故凡處分曰斟勺。今多用斟?。○左傳。華元殺羊食士。其御羊斟不與。此羊斟謂羊汁也。宋世家說此事云。華元殺羊以食士。其御羊羹不及。可以證左傳之解矣。傳當本作其御羊羊斟不與。上羊其名也。故字叔牂。君子謂羊斟非人也。其羊斟之謂乎。二斟字衍文。淮南子作羊羹。不斟謂不益也。吕覽察微篇羊斟爲人名。亦是淺人增斟也。从斗。甚聲。職深切。七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zhēn]
[《廣韻》職深切,平侵,章。]
亦作“酙1”。
(1)用勺、瓢等舀取。
(2)用壶倒酒或茶水。
(3)羹勺。亦指羹汁。
(4)调治。参见“斟雉”。
(5)推敲;考虑。
(6)收益增多或病情好转。
(7)古国名。
(8)姓。

斟

◎ 粤语:zam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zim1 [沙头角腔] zim1 [客英字典] z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梅县腔] zhim1 [陆丰腔] zim1 [海陆丰腔] zhim1 [宝安腔] zim1 [东莞腔] zim1

斟字造句

1、公司主管经常不酌现况就下唆使,而后又朝令夕改,弄得大家疲于奔命,口碑载道!
2、大事,仔细酌为妙;小事,别太斤斤计较;渣渣事情,抛之快乐逍遥;做人待事,亦是如此,何苦自寻,忧烦苦恼;开开心心,美好伴跑,精神爽爽,人生皆好!
3、也许你应当听你代理人的看法,再花点时光酌一下你的回答。
4、至于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依、允等之任也。
5、一举夺冠列前茅,金榜题名天下晓。山沟飞出金凤凰,全村欢笑锣鼓敲。高考酌志愿报,清华北大学府要。祝你实现理想梦,建设祖国逞英豪。祝前途辉煌。
6、要说就索性说得一清二楚,说出前每句话要字句酌。
7、这件事情我酌了好久,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告诉你,直到现在我还是迟疑不决啊。
8、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子,却恐怕要自己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9、我的意见只不过是野人献芹而已,提出来请诸位酌。
10、所领卫兵以充国兵数酌损益,率五百里一将,布列缘边之地,远近相望,首尾相应,耕作以时,训练有法,遇敌则战。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