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明显的蒙古族赛马文化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之蒙古族祭敖包

更新时间:2023-09-27 19:51:51

  蒙古族的赛马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我们都知道,蒙古族人们是爱马的,而且,蒙古族的马是人们长期精心培养出来的优良马种。蒙古族的赛马也是男女老少最喜欢的运动。那么,大家知不知道蒙古族的赛马文化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吧!

  蒙古族赛马的简介

  爱马和善骑是蒙古族的传统,蒙古民族素有“马上民族”的美称。蒙古马曾列为世界两大名马之一。赛马是蒙古族在游牧生活中形成的传统体育项目,代代流传至今不衰。在丰美的草原上,每逢喜庆节日,蒙古族牧民便举行赛马比赛,使赛马运动在牧区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那达慕赛马赛马能培养骑手机智,勇敢,灵活,耐劳等优秀品质,骑手要有娴熟的马上功夫,健壮的体格和驾驭能力。

特色明显的蒙古族赛马文化

  蒙古族赛马的内容

  蒙古族赛马分走马、跑马两种。走马,主要比赛马走得快、稳、美;跑马,主要比赛马的速度耐力,为直线赛跑,赛程一般为20、30、40公里,先达终点者为胜。只有个人赛,一次性决赛。参赛者男女老少不限,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人,一般是本地区的牧民参加,也有邀请邻近地区参加的,也有闻讯后从百里之外赶来参加者。比赛时,骑手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头束彩色的飘带,足蹬皮马靴,为减轻马的负重,也有不穿马靴,不备马鞍的。骑手准备就绪后,一般是在起点处排成一行,裁判员挥动旗帜(或鸣枪)发令,霎时,骑手们蜂拥而出,跃马扬鞭,奋力争先,匹匹骏马奋蹄奔驰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呼声阵阵,高潮迭起,趣味盎然。

  夺魁的骑手会被热情的观众举起上抛,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羡慕,马也披红戴花,倍受青睐,参赛获胜者可获物质奖励。

  蒙古族赛马的分类

  蒙古族赛马为自愿报名参加,不限人数,不限年龄,但骑手多是经过选拔的6-13岁的男童或女孩,6-8岁的更为常见。

  赛马比赛按参赛马的年龄分几个档次,决定赛程,如成年马赛程为25-30公里,5岁马为20公里,4岁马为18公里等。赛场是未经修整的大草地,或直跑,或绕跑。参赛的马匹都会在比赛前几天得到细心的调养,减少喂草、饮水的次数,修剪鬃毛,在其鬃毛和尾巴上系扎各种彩色布条等。

  蒙古族赛马是最振奋人心、最刺激的一个体育项目,取得名次的马会受到由民族歌手朗诵的赞马诗,诗中的内容大多是形容马匹的状态、产地或者是在比赛过程中的特点。还会在得第一名的马头及马背撒奶酒或鲜奶以示庆贺。蒙古族赛马现在多在那达慕大会时举行,成为必不可少的一种体育娱乐活动,是蒙古族文化即草原文化的主要表型形式。

少数民族的节日介绍之蒙古族祭敖包

  “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

  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

  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蒙古族信奉什么教

  古代的蒙古人最早信仰的就是萨满教。萨满教崇拜神明,把世界分为三种:天堂在上,诸神居之;地为之中,人类居之;地狱在下,恶魔居之。掌教的巫师则宣称自己集万能于一身,除了能役使鬼魅为人祛除灾难外,还能卜算吉凶,预言祸福。萨满教的祭祀有:祭天、祭地、祭敖包、祭火、答等活动。

  元朝时期,佛教开始在蒙古族中流传。蒙古族信奉的佛教为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的一支。藏语把僧人称为“喇嘛”(意为上师),因此藏传佛教又称喇嘛教。忽必烈时期,虽然对各种宗教都兼容并蓄,但已开始偏重于喇嘛。1260年八思八为忽必烈灌顶,被尊称为帝师,并封大宝法王,喇嘛教自此地位日尊,元朝宫廷贵族均喇嘛教信徒。而在民间仍以信奉萨满教为多。

  元朝末年,由于僧侣专横跋扈,出入宫禁,帝室滥行贵赐,耽于佛文,加速了元朝的灭亡。元朝灭亡后,蒙古族喇嘛教势力大大减弱。公元15世纪初,宗喀巴对喇嘛教进行整顿与改革,在噶当派的基础上创立格鲁派。因格鲁派僧侣都戴黄颜色的帽子,故人们又称为黄教。黄教创立之初处于劣势,为进一步扩大势力,宗喀巴及其弟子们竭力争取其他民族统治者,尤其是明朝和蒙古封建主的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制定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是在运动中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遭到破坏,喇嘛被遣教,寺庙被破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恢得;国家拨出一定专款,自治州重建3座寺庙。自治州还选送青年到外地学习,培养青年喇嘛教职人员。

展开阅读
测手机号龙年运势

《手机号吉凶》 为什么运气总是不够好?每天使用的手机号码,对你的运势影响太大了。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