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文化 中国四大名雕

更新时间:2023-10-05 18:01:50

  湘绣是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经过千百年湖湘人民的传承与发展,湘绣如今已走便世界各地,是具有极高技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一副湘绣的完成并不简单,从选材到绣制的过程有多道流程,它们息息相关又紧密相连。

  大家是否了解湘绣的城市文化呢?现在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吧!

  湘绣历史及发展历程

  据资料记载,湘绣是从农村妇女用来装饰衣服、荷包、烟袋的制作开始的。后来有一些画家参与湘绣的设计,把中国的一些技法移植到刺绣上,吸取了苏绣和粤绣的优点而发展起来,从而逐渐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刺绣。根据湖南长沙烈士公园发掘的战国木廓墓出土两件绣花绢残片,湖南刺绣最早可以追溯了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1972年又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四十来件刺绣衣物,说明远在二千一百多年前的西汉代,湖南地方刺绣即湘绣已发展到了较高的水平。

中国四大名绣之湖南湘绣文化

  清光绪年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文人绘画的参与,开始形成能独立完成整个工艺流程的绣庄,“吴彩霞秀坊”就是绣工胡莲仙的儿子在长沙开了第一间自产自销的绣庄。宁乡画家杨世焯倡导湖南民间刺绣,长期深入绣坊,绘制绣稿,还创造了多种针法,使湖南的民间刺绣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刺绣工艺系统,成为一种具有独立风格和浓厚地方色彩的手工艺商品走进市场。

  第一次国内革命爆发,原来作为湘绣业大买家的直系军阀覆灭了,封建地主也受到沉重打击,敛绩藏形,同时运动还改变了若干不风俗习惯,使湘绣业的一部分产品大大减少了销路。民众贫困,而湘绣一时不可能生产出大众所需要的产品,湘绣出现了30年来的第一次衰落。

  1933到1937年,国民党统治时期,经济暂时稳定,湘绣进入“全盛”时期,绣庄和绣工增多,全省绣庄达到45家,绣工约15000人,绣品年产量3万件以上,产值120余万元,资金累积达50多万银元。这一时期湘绣产品也日倾生活化,除以往畅销的高档绣品屏联,堂彩、字画碑帖外,绣庄大量生产被面、枕头、台布、椅垫、和小孩涎围等生活用品。

  此后一些绣庄在废墟上写山个红字招牌继续做生意,但是由于缺乏原料、画稿绣品质量十分低劣,长沙湘绣在瓦砾中复业,但不久后长沙沦陷,大部分绣庄歇业,搬迁。国外市场受到战争影响销量大减,国内百姓生活十分贫困,也不再买湘绣这类美术品。原来缺乏,产品滞销,绣工另谋出路,湘绣进入极度衰落时期。

  湘绣原材料、设备、工艺流程

  丝线分为:花线、绒线、小丝线、织花线、挑花线和金银线,湘绣丝线均为蚕丝制成,分粗细两种,一般每根长8米,由于价格昂贵,从胡莲仙、魏氏起改用湖北本地所产丝线,至50年代主要使用长沙县湘绣厂和捞刀河镇荷叶塘生产的染色丝线。但是高档精品丝线仍需从苏州采购;面料分为:绸、缎、尼龙纱、你呢绒和棉麻纺织品,湘绣面料主要为纯蚕丝织成,有少量人采用人造丝和尼龙纱面料。

  现代生产的小部分产品采用韩国面料,绸缎规格一般为0.76米至1.4米,产地多为苏杭,本地产面料主要有原湖南绸厂、湖南南县绸厂和长沙浏阳绸厂。

  湘绣的主要工具和设备有各种规格的秀绷、绣架、压条、绞竹、绣花剪、绣花针等。湘绣最基本的生产工具是秀绷,湘绣秀针多为苏州所制,峰端尖锐,鼻底圆钝,容易拈捻,不伤手。绣花剪刀最先产于杭州,见到口呈弧形微弯上翘,可紧贴绣面齐根修剪绒线,不露线头不伤绣面。

  湘绣制作工艺流程:制稿——临稿——选料(面料)——印刷——配色——上绷——湘绣原料(绒线)——刺绣——拆绷——整烫——饰裱。湘绣有多钟绣法和针法,十四种绣法:平绣、织绣、扭绣、网绣、结绣、双面绣、剪贴绣、补画绣、十字绣、剪绒绣、打子绣、缂丝绣、交叉绣、立体秀,各种绣法共计有73种针法。

  湘绣技艺是一种纯粹的手工工艺。各工序使用简单的手制工具,依靠手工技艺来完成制作。湘绣技艺展现的是艺人的灵巧,智慧与手艺。

  1、裁料、刻版、印花、配线等工艺流程,是湘绣一般产品在刺绣制作之先的前期工序,整烫工艺是其后期工序。

  2、湘绣绣地主要有软缎,丝质,用于日用品刺绣;贡缎(又称杭缎)也是丝质、柔韧、光泽细洁、主要用于精品刺绣。此外,呢绒棉麻以及合成纤维等材质的织物,也有用作绣地的。

  3、湘绣用线主要有四种,其材质都是纯蚕丝线。花线,绞合极松,用于劈丝细绣;绒绣,用于粗绣;丝线,绞合紧凑,不可分劈,用于绣制日用品;织花线,丝线的一种,染色自浅而深,绣成花瓣,自然分出深浅,以利日用品刺绣。此外,还有金银线,挑花线等特殊绣线。

  4、劈丝分线:艺人在刺绣前,以手指劈丝分线,按刺绣所需的精细程度把花线劈分成二开、四开、八开、十六开等等,这样绣在质地上分外细密耀眼。劈丝分线是刺绣的一种特殊技能,湘绣劈丝有时细于毛发,竟入微茫。湘绣的匀簿细腻是与这种技能的不断提高分不开的。

中国四大名雕

  至今中国四大名雕已经形成了独立的手工艺术风格。而且造型逼真及其贴近社会。所以备受大众的喜爱。

  本文为你介绍中国著名景点中的手工艺术品中国四大名雕,快来看看吧!

  浙青田石雕:

  青田石雕是指以青田石为材料雕制而成的汉族传统工艺品。青田石产于中国东部浙江省的青田县,这里历来被人们称为“中国石雕之乡”。青田石雕自成流派,奔放大气,细腻精巧,形神兼备。基调为写实而尚意;

  手法有圆雕、镂雕、浮雕及线刻;工序分相石,开坯,粗雕、细雕、封蜡、润色等。石雕艺人们根据石材的特点展开构思,因材施艺,依色取俏,化“腐朽为神奇”,使青田石雕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2006年,青田石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闽寿山石雕:

  寿山石雕,汉族民间雕刻艺术之一,以产于福州北部山区北峰的寿山石为材料,通过特殊技艺制作出供人玩赏的小型雕刻。其技法丰富多样,精湛圆熟,又在发展过程中广纳博采,融合了中国画和各种民间工艺的雕刻技艺与艺术精华。

  技法主要包括圆雕、印钮雕、薄意雕、镂空雕、浅浮雕、高浮雕、镶嵌雕、链雕、篆刻和微雕等。寿山石雕作品题材广泛,有人物、动物、山水、花鸟等品类。福州的寿山石雕,与福州的脱胎漆器、软木画合称“榕城三绝”。寿山石雕十分注重依石造型,因而有"一相抵九工"之说,其技艺主要流传在福州市晋安区鼓山、岳峰镇、象园、王庄街道和寿山乡。

  湘菊花石雕:

  菊花石雕是中国著名的三大石雕之一,当时民众取石砌坝,无意中发现了这种奇特的石头。它与众石不同,色泽呈灰色或灰黑色,上面显现着一朵朵天然生成的菊花状白色花纹,其花纹洁白晶莹、奇趣天成。

  于是当地阳长厚开设“补天石”作坊,采用此石雕成砚池,磨出墨汁,久润不干,具“奇石质润,色紧而声清”,深受人们喜爱。菊花石的发掘、雕刻成工艺品,虽始于清乾隆年间,但当时只作宫廷贡品,后来才流传民间。

  川广元白花石雕:

  广元白花石刻是广元当地民间艺人采用以广元为中心,辐射半径在周围不足约六七十公里的大巴山中,一种罕见的赤(绿)白相间的白花石。巧妙的利用其赤(绿)白相间的自然纹理,采用镂空的雕刻手法,制作成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龙凤、花鸟、虫鱼等文房用品及装饰物件。

  百余年来,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由于广元白花石刻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雕刻难度大,出品周期长,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而成为海内外众多藏家竞相追逐的珍贵藏品。

展开阅读
测手机号龙年运势

《手机号吉凶》 为什么运气总是不够好?每天使用的手机号码,对你的运势影响太大了。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