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34 2018年 34 2014年 33
2013年 36 2007年 34 2006年 46
1995年 40 1987年 58 1982年 58
明朝 67 元朝 43 宋朝 27
北宋 156

起源

田姓主要源自:姚姓、芈姓、姬姓。

田姓起源一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仆,是西周初期设置的官位,与田地农耕无关,而是专职负责管理君王所行之道路的官吏。周王朝,是在灭殷商王朝的基础上建立的奴隶制国家,而殷商是以土德立国,因此在周公以三年之久的时间镇压了纣王之子武庚的反叛以后,周王朝君王所行之路就不再同于士卿大夫和平民百姓所行之路了,而是专用木板铺设的道路,称“田路”,取五行之中的“木克土”之意,防止殷商旧族再造反。田仆,就是负责建造和管理田路的大夫,下属有上士十二人,史一人,丞相一人,徒若干,是很重要的官职,隶属于夏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夏官》中记载:“田仆,掌驭田路。田路,木路也。田仆上士十有二人。”在田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古老的姓氏之一。

田姓起源二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田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田正,亦称田畯、稷、田官,是西周初期由辅政召公所设置的官位,就是专职管理农耕田地的官吏,不涉及其它,相当于今天的农业部部长,主要负责管理井田之公亩部分,也就是王室所食之田。最高长官称田正,亦称稷,由王族贵胄担当,下属按九州各分派有田官,每一田官下还设有中士二人,史一人,丞一人,徒四人,统一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天官府司,就是召公管辖的官衙。后世历朝历代所称的“社稷”,就是由此而来:社,宗庙也,稷,田正也,合称就是整个王朝、国家的象征。这在史籍《左传》中记载:“田畯,田大夫也。稷,田正也。稷为田官之长。”后来,在东周时期各诸侯大国亦仿设有类似的官职,但皆称为“大司田”。例如在典籍《管子·小匡篇》中就记载:“尽地之利,臣不如宁戚,请立为大司田。”

在田正、田畯、稷、田官、大司田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田正氏、田畯氏、田稷氏、田官氏等等,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古音读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田姓起源三

源于姚姓与妫姓,舜帝有虞氏后裔,此为汉族田姓的大源流。

出自虞舜(姚重华)之后齐国官吏妫完(田完)后裔,属于以王侯身份为氏。

舜帝以姚为姓,其后子孙即以父姓为姓。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古帝虞舜之后妫满被周武王封于陈,传至公子完,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其裔孙田和成为齐国国君,史称“田氏代齐”,齐被灭后,其后人以王族身份改“妫”姓为“王”姓,称为王氏。出于姚妫陈一支的为北海王、陈留王,乃舜裔齐田之后。《通志·氏族略》说,王姓“出于北海、陈留者,则曰舜之后也。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此妫姓之王也”。《通志·氏族略》言:“舜因姚地之生而姓姚,因妫水之居而姓妫。”史称姚、虞、陈、胡、田为“妫汭五姓”。“妫汭”,古水名,又作“沩汭”,舜帝本为姚姓,因居妫汭而得妫姓。舜帝的子孙有留在妫河边居住的,即以妫为姓。这支王姓的最早的来源是姚姓,部分姚姓族人经过多次的改姓:从姚姓改为妫氏,再改为陈氏,再改为田氏,部分田氏改回到最早的姚姓,部分没有改回,便继续为田氏,田氏有再次改姓的,改为王姓。齐王田建三子:升、桓、珍(一作轸),升、桓改姓为王氏,其后代即舜帝姚姓后裔汉代王莽一族,此为 田姓、 王姓的一大源流。两汉之际的新朝皇帝王莽、以及魏晋隋唐时期的北海王氏、陈留王氏等等,都出自这支王姓中。王莽封姚姓同族田丰为代眭侯,后来丰之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传八王,为秦所灭,其子孙废为庶民,其中一支自认为齐国王族,遂以王为姓。《姓氏考略》载:“北海、陈留之王,皆舜帝之后。其先,齐诸田为秦所灭,齐人号为王家,考为齐王田建之子田升、田桓改田姓为王姓。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国末帝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珍(一作田轸)。”新朝(建兴帝)王莽、西汉皇太后王政君都出于此脉。《汉书·元后传》:“孝元皇后,王莽之姑也。莽自本曰:田和有齐国,三世称王。至王建为秦所灭,项羽封建孙安为济北王,齐谓之王家,以王为氏。”

齐国最后一名国王是齐王田建。他在亡国后被迁到共(今辉县古城),田建之孙名田安,项羽反秦时被封为济北王,及项羽为刘邦所败,田安也失去了王位。但他的子孙为了纪念这一事情,从此便改姓王氏。

公元前404年,田和废齐自立国君,将姜姓齐国改为田姓齐国,后来齐国被秦国所灭,国灭后齐王建居共(今河南辉县),生有三子:田升、田桓、田珍(一作田轸)。田升生田安,田安被西楚霸王项羽封为济北王,西楚灭亡后,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孙为纪念这一时辉煌,改姓王,是为春秋战国秦代时期的河南王氏。

出自舜帝姚姓名后裔春秋时期齐桓公封妫满之后妫完之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史记·田完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记载,齐桓公封妫完于田地,其后子孙以地为氏,称田氏。帝舜当天子之前,帝尧把 两个女儿嫁给了他,让他们在妫汭河(今山西永济,源出历山,西流入黄河)边居住,他们的子孙有以居地河流名称为姓氏者,称妫姓。

田氏家族传至田完之第八世孙田和,出任齐国相国,他大权在握,在周安王姬骄十一年(齐康公十三年,田齐和子十三年,公元前391年)将腐朽没落的齐康公放逐到海边去捉螃蟹吃,田和自立为君,于是,姜姓齐国成了田氏齐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姜齐”事件。

田姓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之邑许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许田,是春秋时期周王朝设置在鲁国境内的一个专门用地,是由周公旦所规定的用来进行祭祀、朝拜周王之时,各诸侯国君和百官们所住宿和举行重大典礼之地。“许”,赋也,愿也;“田”,祭祀之田、朝拜之田、典礼之田也。这在史籍《左传·隐公八年》中就有记载:“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许田,鲁国朝宿之邑。”在两周时期的各朝代,许田的地理位置各不相同,不是一个固定的地方,但总体在靠近泰山的今山东曲阜、泰安一带,历代皆有专门的官吏、仆役们进行日常管理和维护。“许田”之称一直沿用到两晋之际。

在许田之管理吏员、仆役中,有以其职责所在为姓氏者,称许田氏,其后裔子孙后引衍为单姓田氏、许氏等,该支田氏古音读作diàn(ㄉㄧㄢˋ),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妫陈之田无任何关联。

田姓起源五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虢国之邑桑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桑田,是西周时期虢国之邑,因盛产桑蚕和丝纺织业发达而著称,位置在今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东北部地区,其地在史籍《左传·僖公二年》中有记载:“虢公败戎于桑田。桑田,虢地。”虢国是西周初期的重要诸侯封国。周武王灭商后,周文王的两个弟弟分别被其封为虢国国君,虢仲封东虢(今河南荥阳汜水镇),虢叔封西虢(今陕西宝鸡),两虢起着周王室东西两面屏障的作用。西周晚期宣王初年,西虢东迁,形成所谓南、北二虢。

虢国灭亡后,其地尽归强晋版图。原居于桑田之故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桑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桑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田姓起源六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夫田公它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典籍《荀子·非十二子》中杨倞注引《世本》记载:“楚平王孙有田公它成。”

田公它成,是楚平王熊弃疾(公元前528~前516年在位)的支庶孙,其后裔子孙以其先祖名字为姓氏,称田公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田姓起源七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晋国都城新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在史籍《左传·成公六年》中记载:“晋迁于新田。”周简王姬夷二年(公元前584年)农历4月,晋景公姬孺将晋国都城迁至新田(今山西侯马西北城),位于临汾盆地南沿,西南有峨嵋岭,南有绛山,均为中条山余脉。汾河在侯马市西北从东北向西南流过,浍河在市南自东向西流过,在两河交汇的三角平原地带,号称“旱码头”。清乾隆二十三年撰著的《曲沃县志》和清嘉庆二年撰著的《续修曲沃县志》中,皆称“新田故城在今治西南三十里”,“其地也,绛山为屏,峨嵋列峙,浍绕于前,汾环于右”。曲沃西南距侯马为十五公里,今侯马为春秋时晋国新田,遗址被发现于1952年,至今仍在继续发掘整理中,当无可疑。晋国在新田立都,传位十三世,历时二百十六年。其间,晋国曾保持了一百余年的“中原盟主”地位。

在晋都新田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新田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世代相传至今。

田姓起源八

源于姬姓。出自明朝初期大臣黄湜之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明朝初年,有一著名的辅佐明惠帝(明建文帝)朱允炆的大臣黄湜,因他提出了废削诸藩之权,引发了靖难之祸。黄湜,公元1350~1402年,字子澄,分宜大岗山澧源村人,是明朝初期著名政治家,提出“削藩”政策的主要人物之一。

黄湜被明成祖朱棣杀害后,他的儿子黄彦修为避祸改名换姓为田终,隐居在今湖北省咸宁一带,其后世子孙世代沿袭称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田姓起源九

一、源于匈奴族,出自汉朝时期并州匈奴,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许多史书记载:“并州田氏源出匈奴。”其实,并州田氏原本还是汉族。所谓匈奴田氏,起源于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过程。秦昭襄王赢则二十二年(公元前285年),秦军大将蒙武率军攻打齐国,一举占领齐国九座城池。部分齐国田氏贵族纷纷北逃,与狄人汇合。从此在秦、汉史籍中皆称这一部分田氏族人为“狄人”,就是后来的匈奴民族中的田氏。

其实,该支田氏依然为妫姓田氏,并非为匈奴民族,正确读音仍作chén(ㄔㄣˊ),今读作tián(ㄊㄧㄢˊ)亦可。

二、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塔日阿沁氏,汉义就是“农夫”,因此冠汉姓为田氏,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三、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罕楚哈氏,源初金国时期女真金阿不哈氏族,满语为Hancuha Hala,世居绥分(今中俄交界绥分河上游地区),后多冠汉姓为田氏。

⑵.满族田佳氏,满语为Tiangiya Hala,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融入鲜卑,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沈阳(今辽宁沈阳),后多冠汉姓为田氏。

满族田氏读音皆作tián(ㄊㄧㄢˊ)。

四、源于白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民族,白族先民很早就生息在洱海区域。从考古发掘的苍洱遗址、海门口遗址,都表明最晚在新石器时代洱海地区已经有居民生息繁衍。公元二世纪,汉武帝就在苍洱地区设置了郡县。公元八~十三世纪,苍洱地区先后出现了以彝、白先民为主体的奴隶政权南诏国和以白族段氏为主体的封建领主制政权大理国。白族90%以上的人从事农业生产,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白族人在历史上自称“白子”、“白伙”、“白尼”、“白王”、“白史”等,汉意即为白人。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白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其民族名称为白族。

白族田氏,祖先原为汉族,原籍陕西,明朝时期随沐国公入驻贵州东南地区,在长期的军垦过程中融入白族,清朝时期世为贵州思南府、湖南凤凰五寨军民长官司土司,该支田氏读音作tián(ㄊㄧㄢˊ)。

田姓部分始祖

田汝源:字世本,行千十二宋景炎元年由明经贡举授上虞需学教谥遂卜居上虞永丰乡东朴五车堰南双石桥北卒葬五大夫里连洒北之凤凰山,配倪氏,子三长允隆,随父住上虞文允迪,七月十八日寅时寿,七十一葬宅巷口堑地,子五长日清,次日和,次日升,次日明,次日兴。是为浙江上虞永丰乡田氏始祖。

田养纯:寿字辈(包括寿字)为上十四世,山字辈(包括山字)为下传十二世。后世者应一律以十二辈字顺序严推,不得擅改(乳名不在其限)各代应将辈字放在中间,十二字间先后顺序,如后有慎重追远者,再以要下延。山西八甲口田氏始祖。

田旺广:字仁可,公自吴迁湘第二下都即今一坊,卓然自立而才足干理垂裕昆,元仁宗皇庆元年壬子生,明洪武己巳没,葬今二都龙兴寺后中嘴辰山戌向。元配:陈氏,生没失考,葬今一都地名新研铺落田。生子一:田经。湖南田氏始祖。

田延昌:原籍陕西蓝田滥泥村,大宋咸淳间进士,任浙江省绍兴府余姚知县,流寓于籍。解组后居余姚老鸦田,生万全、万亩。万全生三辅。三辅生五子曰:德明、德兴、德璋、德瑛、德寅。元至正年间,余姚文举田德明、武举田德兴,其贤能武功为国所用,授之以职,领旨赴任。五公遂齐迁湖广麻阳县,从此扎根麻阳,繁衍生息。明公下业官村,兴公居漫水村,璋公裔于长潭,瑛公下业五寨司郎溪,寅公裔居贵州玉屏县。至明初五公分房,为麻邑田氏第一次迁徙,奠定了以麻阳为中心向四周迁徙分布的格局,形成多个以田氏为主的聚居村落。至明朝中期,麻邑田氏大抵已遍布湖南麻阳、凤凰、芷江,贵州铜仁、镇远、玉屏,四川秀山等地。清代初年,由于四川人口锐减,于是湖广之民大批迁往川渝腹地,其中也有不少麻邑田氏族人,史称“湖广填四川”。今重庆合川、江北、万州、黔江,四川武胜、达州、遂宁、内江等地皆有麻邑入川之族分布。除入川之外,清初亦有迁湖北、广西、云南之宗族,足迹遍布神州。

田袁:清光绪癸卯甲辰间余在项城袁公幕府今都统田山,中将任都练公所教练处总辨为修相见礼之始中将虎,而蚪顾昐英伟余洒然异之民国以后余任机要局局长,中将任允州镇守使每人都必班荆道故欢若平生时项城将任为河南督军议定未果民国四年内调陆军部,次长退食余輙与余小饮旗亭指书军如书沙聚米,洪之役中将直言无隐余君遂成患难之交居当谓,天挺英奇必磅礴积而出之君家世必有过人者岁,夏日余避暑于张家口荷中将适馆出临检田氏雨世清芬录见未敬授而读之乃知君雨世重若孝行,有非人情所能堪而节母茹荣含辛益彰懿宜其篱生,英为国干城古云为善之报不于其身必于其子孙,吾于田氏见之矣嗟乎国之昌也积德累行必世而后仁,家之兴衡困虑心历久而后显祖宗经当造如此其,难而子若孙双其余荫或乃猖狂态肆堕其家声九京有,灵能无隐痛余之所以重田君者在其治事精勤而又深,自歙抑不莫利不鹜声华国署无捋蒲之声宝僚有文,字之乐余旅食数日见君日必球一小时开步一小时,余则山立整襟习右军书数小时虽祭征之雅歌投壶,陶醒公之连习勤何以加兹然则节母为不朽矣敬书,数语戏诸卷专。是为河北临榆田氏始祖。

田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1%以上,中心地区这一比例可达1.6%以上,这部分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40.5%,居住了大约71%的田姓人群。在四川大部、云南中部、湖南东部、广西中部、江西西部、福建南端、湖北东部、皖苏中部、山东东端、河南东南角、辽宁东部、黑吉西端、内蒙古东北部、甘肃西南、青海东部,田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34%—0.51%之间,上述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1%,居住了大约17.3%的田姓人群。

当代田姓的人口已近520万,为全国第三十六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1%。从明朝至今600年中田姓人口由32万增到520万,增长了16倍多,田姓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田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河北、河南、山东、贵州四省,大约占田姓总人口35%,其次分布于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湖北,这五省又集中了29%的田姓人口。河北为当代田姓第一大省,居住了田姓总人口的11%。全国形成了以河北、贵州为中心的中原冀豫鲁、川黔湘两个田姓高聚集区域。在600年期间,田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西部回迁的流动十分强劲,大于由北向南的迁移。

北平郡

雁门郡

京兆

河南郡

平凉郡

太原府

天水郡

凤翔郡

紫荆堂:紫荆是田氏的堂号,田姓人常以“紫荆之后人”骄傲和引以为豪。田氏的宗祠、院落、门头也常冠以“紫荆”之名,如“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等。如果您看到一家门头上挂着“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紫荆家风”这样的匾额,那么就知道这一家一定是田姓。田氏的后人常以“紫荆之事”教育后世子孙要团结和睦相处、或用来比喻兄弟骨肉相连之情。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上联讲述的就是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和紫荆树的故事。

紫荆堂号的来源与最早的典故记载是(梁)吴均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陆机诗云:“三荆欢同株。”】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一、tiá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汉、满、蒙、回、壮、白、水、侗、彝、苗、瑶、佤、鲜、哈尼、土家、布依、仡佬、拉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 ‘田’。陈、田声近故也。应劭云:‘始食采地。’ 然齐无田邑,至田和纂齐为诸候,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建弟及田儋,儋子市,儋从兄荣,荣弟横、弟子广,项羽时并裂地称王,旋皆破灭。汉兴,诸田并徙阳陵,后又徙北平。又,田都、田角、田间,亦田氏之族也。汉兴,徙关中。”(按:此从浙江书局版《通志·氏族略》。《九通分类总纂》因错简,多有讹误。) 陈为舜后,故此当为陈氏所改,系出妫姓。

2、为元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察察曰田义。”

3、或为黄姓所改。《姓氏词典》据《列卿录》载:“有黄姓改为田者,黄子澄之子,变姓名为田经。黄子澄,明洪武时太常卿兼翰林学士。”

4、清代高丽族亦有田姓,世居平壤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田佳氏、罕楚哈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6、今佤族之田姓。由“央岗”所改。

7、土家族之田姓,则由庹姓而来,俗传“田、庹无二姓”。注(6)、

7、俱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田苏,宋有田景,齐有田巴;汉代有鲁相田叔、太尉田蚡、丞相田千秋、大鸿胪田广明、大司农田延年、魏议郎田畴,皆敬仲之苗裔也 (见《郑通志》);唐代有田承嗣;明代有田汝成,又有田荆。又,田氏或改为别姓者:“后周田弘为大司空,雁门郡公,赐姓纥干氏”;且,“田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 ‘第二’,有 ‘第五’,有 ‘第八’。”(俱见《郑通志·氏族略》。)

二、

田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8%。为我国人数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4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43%。

田姓起源:

1、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厉公之子公子完,字敬仲,为舜之后。与太子御寇相善。陈宜公杀太子御寇,陈完恐祸及己,奔齐。齐桓公使为工正。以齐地陈、田音相近,不欲称本故国号,而改姓田。一说,公子完奔齐后,食采于田,至八世孙常,擅齐政,为强家,始称田氏。

2、并州田氏源出匈奴。

3、西夏人姓。

4、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

5、明惠帝时太常卿黄子澄之子经,因避祸而改姓田。

6、明清时云南鹤庆府在城驿土驿丞姓田,为白族。

7、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有田氏,为藏族。

8、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得姓始于宋朝。

9、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土司姓田,得姓始于明朝。

10、明时赐元人察察姓田名义。

11、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抚顺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罕楚哈氏,田佳氏等均改姓田氏。今满族姓。

12、清高丽人姓。世居平壤。今朝鲜族姓。

13、德昂族姓。云南潞西红崩龙族勒路邦贡氏族,汉姓为田。

14、佤族羊木干氏,汉姓为田。

15、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额惹氏,汉姓为田。

16、苗、瑶、彝、土家、台湾土著、回、蒙古等

田姓名人:

田穰苴,田完之苗裔,春秋时齐景公大夫。

郡望:北平、雁门。

变化:北周赐大司空、雁门郡公田弘姓纥干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台湾田姓曾一度被迫改为日本田村、田尻、原田、本田、坂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均恢复原田姓。

历史名人

田姓古代名人

田穰苴春秋,又称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的后代,齐田氏家族的支庶。田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田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唐肃宗时将田穰苴等历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将供奉于武成王庙内,被称为武庙十哲。宋徽宗时追尊田穰苴为横山侯,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田单战国,战国时期临淄人,战国名将。乐毅伐齐,齐国岌岌可危,只存二城,田单用火牛阵大败乐毅而复国。

田因齐战国,战国时齐国开明国君,史称威王。他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招纳学者,百家争鸣,便齐国极一时之盛。

田赞战国,战国时期齐国大夫,他因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去拜见楚王而被记载于《吕氏春秋》。因讥讽楚王楚王穷兵默武而出名。

田文战国,战国时齐国名臣,他轻财下士,门客三千,号孟尝君,为“战国四君子”之一。

田骈战国,战国时思想家,齐国人,他治学黄老,借道明法,讲学稷下,善于雄辩,与慎到齐名。

田忌战国,战国时期齐国人,因以“下对上、上对中、中对下”的完美战术赛过齐王,因而被人赞不绝口,名亦留青史。

田横秦汉,秦末狄县人,是齐王田荣的弟弟,秦末从兄起兵,重建齐国。楚汉战争中,继兄位,自立为齐王,兵败奔彭越。汉建立,率徒五百人逃亡海岛,因不愿称臣于汉,全部自杀。此岛后称“田横岛”。

田何西汉,西汉临淄人,西汉著名学者、今文易学的开创者,号杜田生,专治《周易》。

田丰东汉末年(?-200年),字元皓,钜鹿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其为人刚直,天姿朅杰,权略多奇。能够审时度势,很有战略眼光。其在袁绍阵营与荀彧在曹营的地位相似。但多次进言都不被袁绍采纳,无法发挥才能。后因谏阻袁绍征伐曹操而被监禁。官渡之战后,因逢纪谎言中伤,田丰被袁绍杀害。

田承嗣唐末,平州卢龙人,唐末时军阀,为河北割据势力,也曾两度叛乱,死后由其侄田悦继位,曾一度自称魏王。

田汝成明朝,浙江钱塘人,明代文学家。他博学、工文、尤善叙述,撰写有《炎徼纪闻》、《西湖游览者》、《辽记》、《田叔禾集》。

田应扬明朝,河北鸡泽人,明代廉吏。万历间任广昌令,存心爱民,自奉俭约,时称“廉吏第一”。

田光战国,燕国著名的侠士,他结识燕太子丹后,曾把荆轲推荐给,太子丹以谋刺秦王政,太子丹要田光保证不泄密,田光便抽刀自尽,让太子放心,又激励了荆轲。

田九成明初,明初农民起义军首领,他在陕西勉县,以白莲教组织农民起义。

田文镜清朝,汉军正黄旗人,清代大臣,为雍正之心腹。雍正即位后,历任山西布政使、河南巡抚、河南总督、兵部尚书,后又兼领山东,称河东总督。

田午齐桓公(田齐)。

田畴汉末,名士

田豫三国,曹魏名将

田姓近代名人

田昭武福建人,男,厦门大学前校长。

田晓菲哈佛大学东亚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天津会员。

郡望

北平郡

雁门郡

京兆

河南郡

平凉郡

太原府

天水郡

凤翔郡

紫荆堂:紫荆是田氏的堂号,田姓人常以“紫荆之后人”骄傲和引以为豪。田氏的宗祠、院落、门头也常冠以“紫荆”之名,如“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等。如果您看到一家门头上挂着“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紫荆家风”这样的匾额,那么就知道这一家一定是田姓。田氏的后人常以“紫荆之事”教育后世子孙要团结和睦相处、或用来比喻兄弟骨肉相连之情。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上联讲述的就是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和紫荆树的故事。

紫荆堂号的来源与最早的典故记载是(梁)吴均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陆机诗云:“三荆欢同株。”】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一、tiá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汉、满、蒙、回、壮、白、水、侗、彝、苗、瑶、佤、鲜、哈尼、土家、布依、仡佬、拉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 ‘田’。陈、田声近故也。应劭云:‘始食采地。’ 然齐无田邑,至田和纂齐为诸候,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建弟及田儋,儋子市,儋从兄荣,荣弟横、弟子广,项羽时并裂地称王,旋皆破灭。汉兴,诸田并徙阳陵,后又徙北平。又,田都、田角、田间,亦田氏之族也。汉兴,徙关中。”(按:此从浙江书局版《通志·氏族略》。《九通分类总纂》因错简,多有讹误。) 陈为舜后,故此当为陈氏所改,系出妫姓。

2、为元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察察曰田义。”

3、或为黄姓所改。《姓氏词典》据《列卿录》载:“有黄姓改为田者,黄子澄之子,变姓名为田经。黄子澄,明洪武时太常卿兼翰林学士。”

4、清代高丽族亦有田姓,世居平壤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田佳氏、罕楚哈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6、今佤族之田姓。由“央岗”所改。

7、土家族之田姓,则由庹姓而来,俗传“田、庹无二姓”。注(6)、

7、俱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田苏,宋有田景,齐有田巴;汉代有鲁相田叔、太尉田蚡、丞相田千秋、大鸿胪田广明、大司农田延年、魏议郎田畴,皆敬仲之苗裔也 (见《郑通志》);唐代有田承嗣;明代有田汝成,又有田荆。又,田氏或改为别姓者:“后周田弘为大司空,雁门郡公,赐姓纥干氏”;且,“田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 ‘第二’,有 ‘第五’,有 ‘第八’。”(俱见《郑通志·氏族略》。)

二、

田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8%。为我国人数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4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43%。

田姓起源:

1、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厉公之子公子完,字敬仲,为舜之后。与太子御寇相善。陈宜公杀太子御寇,陈完恐祸及己,奔齐。齐桓公使为工正。以齐地陈、田音相近,不欲称本故国号,而改姓田。一说,公子完奔齐后,食采于田,至八世孙常,擅齐政,为强家,始称田氏。

2、并州田氏源出匈奴。

3、西夏人姓。

4、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

5、明惠帝时太常卿黄子澄之子经,因避祸而改姓田。

6、明清时云南鹤庆府在城驿土驿丞姓田,为白族。

7、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有田氏,为藏族。

8、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得姓始于宋朝。

9、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土司姓田,得姓始于明朝。

10、明时赐元人察察姓田名义。

11、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抚顺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罕楚哈氏,田佳氏等均改姓田氏。今满族姓。

12、清高丽人姓。世居平壤。今朝鲜族姓。

13、德昂族姓。云南潞西红崩龙族勒路邦贡氏族,汉姓为田。

14、佤族羊木干氏,汉姓为田。

15、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额惹氏,汉姓为田。

16、苗、瑶、彝、土家、台湾土著、回、蒙古等

田姓名人:

田穰苴,田完之苗裔,春秋时齐景公大夫。

郡望:北平、雁门。

变化:北周赐大司空、雁门郡公田弘姓纥干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台湾田姓曾一度被迫改为日本田村、田尻、原田、本田、坂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均恢复原田姓。

姓氏源流

一、tiá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汉、满、蒙、回、壮、白、水、侗、彝、苗、瑶、佤、鲜、哈尼、土家、布依、仡佬、拉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 ‘田’。陈、田声近故也。应劭云:‘始食采地。’ 然齐无田邑,至田和纂齐为诸候,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建弟及田儋,儋子市,儋从兄荣,荣弟横、弟子广,项羽时并裂地称王,旋皆破灭。汉兴,诸田并徙阳陵,后又徙北平。又,田都、田角、田间,亦田氏之族也。汉兴,徙关中。”(按:此从浙江书局版《通志·氏族略》。《九通分类总纂》因错简,多有讹误。) 陈为舜后,故此当为陈氏所改,系出妫姓。

2、为元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察察曰田义。”

3、或为黄姓所改。《姓氏词典》据《列卿录》载:“有黄姓改为田者,黄子澄之子,变姓名为田经。黄子澄,明洪武时太常卿兼翰林学士。”

4、清代高丽族亦有田姓,世居平壤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田佳氏、罕楚哈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6、今佤族之田姓。由“央岗”所改。

7、土家族之田姓,则由庹姓而来,俗传“田、庹无二姓”。注(6)、

7、俱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田苏,宋有田景,齐有田巴;汉代有鲁相田叔、太尉田蚡、丞相田千秋、大鸿胪田广明、大司农田延年、魏议郎田畴,皆敬仲之苗裔也 (见《郑通志》);唐代有田承嗣;明代有田汝成,又有田荆。又,田氏或改为别姓者:“后周田弘为大司空,雁门郡公,赐姓纥干氏”;且,“田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 ‘第二’,有 ‘第五’,有 ‘第八’。”(俱见《郑通志·氏族略》。)

二、

田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8%。为我国人数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4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43%。

田姓起源:

1、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厉公之子公子完,字敬仲,为舜之后。与太子御寇相善。陈宜公杀太子御寇,陈完恐祸及己,奔齐。齐桓公使为工正。以齐地陈、田音相近,不欲称本故国号,而改姓田。一说,公子完奔齐后,食采于田,至八世孙常,擅齐政,为强家,始称田氏。

2、并州田氏源出匈奴。

3、西夏人姓。

4、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

5、明惠帝时太常卿黄子澄之子经,因避祸而改姓田。

6、明清时云南鹤庆府在城驿土驿丞姓田,为白族。

7、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有田氏,为藏族。

8、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得姓始于宋朝。

9、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土司姓田,得姓始于明朝。

10、明时赐元人察察姓田名义。

11、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抚顺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罕楚哈氏,田佳氏等均改姓田氏。今满族姓。

12、清高丽人姓。世居平壤。今朝鲜族姓。

13、德昂族姓。云南潞西红崩龙族勒路邦贡氏族,汉姓为田。

14、佤族羊木干氏,汉姓为田。

15、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额惹氏,汉姓为田。

16、苗、瑶、彝、土家、台湾土著、回、蒙古等

田姓名人:

田穰苴,田完之苗裔,春秋时齐景公大夫。

郡望:北平、雁门。

变化:北周赐大司空、雁门郡公田弘姓纥干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台湾田姓曾一度被迫改为日本田村、田尻、原田、本田、坂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均恢复原田姓。

堂号

紫荆堂:紫荆是田氏的堂号,田姓人常以“紫荆之后人”骄傲和引以为豪。田氏的宗祠、院落、门头也常冠以“紫荆”之名,如“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等。如果您看到一家门头上挂着“紫荆传芳”、“紫荆之后”、“紫荆世第”“紫荆家风”这样的匾额,那么就知道这一家一定是田姓。田氏的后人常以“紫荆之事”教育后世子孙要团结和睦相处、或用来比喻兄弟骨肉相连之情。对联”荆树有花兄弟乐,砚田无税子孙耕”的上联讲述的就是田真、田庆、田广三兄弟和紫荆树的故事。

紫荆堂号的来源与最早的典故记载是(梁)吴均所撰写的《续齐谐记》: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议分财。生资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荆树,共议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树即枯死,状如火然。真往见之,大惊,谓诸弟曰:“树本同株,闻将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胜,不复解树。树应声荣茂,兄弟相感,合财宝,遂为孝门。真仕至太中大夫。【 陆机诗云:“三荆欢同株。”】

贫骄堂:战国时候田子方做魏文侯的老师,一次子方在路上遇到太子,太子急忙下车拜见子方,子方不还礼。太子问道:“是富贵的人可以骄傲?还是贫贱的人可以骄傲呢?”子方答道:“只有贫贱的才能骄傲!诸侯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国;大夫骄傲就要失去他的家;贫贱的人如果自己的行为不合当官的心,说话当官的也不听,就到别的国家去,像丢掉破鞋子一样。富贵的人怎么能和他们一样呢?”

一、tiá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贵州之从江,云南之泸水、河口、陇川等地均有。汉、满、蒙、回、壮、白、水、侗、彝、苗、瑶、佤、鲜、哈尼、土家、布依、仡佬、拉祜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即陈氏。陈厉公子完字敬仲,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敬仲惧祸奔齐,遂匿其氏为 ‘田’。陈、田声近故也。应劭云:‘始食采地。’ 然齐无田邑,至田和纂齐为诸候,九世至王建,为秦所灭,建弟及田儋,儋子市,儋从兄荣,荣弟横、弟子广,项羽时并裂地称王,旋皆破灭。汉兴,诸田并徙阳陵,后又徙北平。又,田都、田角、田间,亦田氏之族也。汉兴,徙关中。”(按:此从浙江书局版《通志·氏族略》。《九通分类总纂》因错简,多有讹误。) 陈为舜后,故此当为陈氏所改,系出妫姓。

2、为元人姓名所改。《续通志·氏族略》载:“明赐元人姓名:察察曰田义。”

3、或为黄姓所改。《姓氏词典》据《列卿录》载:“有黄姓改为田者,黄子澄之子,变姓名为田经。黄子澄,明洪武时太常卿兼翰林学士。”

4、清代高丽族亦有田姓,世居平壤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5、或为满族姓田佳氏、罕楚哈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6、今佤族之田姓。由“央岗”所改。

7、土家族之田姓,则由庹姓而来,俗传“田、庹无二姓”。注(6)、

7、俱见《中国人的姓名》。春秋时晋有田苏,宋有田景,齐有田巴;汉代有鲁相田叔、太尉田蚡、丞相田千秋、大鸿胪田广明、大司农田延年、魏议郎田畴,皆敬仲之苗裔也 (见《郑通志》);唐代有田承嗣;明代有田汝成,又有田荆。又,田氏或改为别姓者:“后周田弘为大司空,雁门郡公,赐姓纥干氏”;且,“田氏之族见于后世者有 ‘第二’,有 ‘第五’,有 ‘第八’。”(俱见《郑通志·氏族略》。)

二、

田姓分布: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38%。为我国人数最多一百个姓之一。尤以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4省田姓约占全国汉族田姓人口43%。

田姓起源:

1、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厉公之子公子完,字敬仲,为舜之后。与太子御寇相善。陈宜公杀太子御寇,陈完恐祸及己,奔齐。齐桓公使为工正。以齐地陈、田音相近,不欲称本故国号,而改姓田。一说,公子完奔齐后,食采于田,至八世孙常,擅齐政,为强家,始称田氏。

2、并州田氏源出匈奴。

3、西夏人姓。

4、金时女真人阿不哈氏,汉姓为田。

5、明惠帝时太常卿黄子澄之子经,因避祸而改姓田。

6、明清时云南鹤庆府在城驿土驿丞姓田,为白族。

7、清时云南丽江府中甸厅土千总有田氏,为藏族。

8、清时贵州思南府土司姓田,得姓始于宋朝。

9、清时湖广施南,古时巴地,土司姓田,得姓始于明朝。

10、明时赐元人察察姓田名义。

11、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抚顺等地。又,清满洲八旗姓罕楚哈氏,田佳氏等均改姓田氏。今满族姓。

12、清高丽人姓。世居平壤。今朝鲜族姓。

13、德昂族姓。云南潞西红崩龙族勒路邦贡氏族,汉姓为田。

14、佤族羊木干氏,汉姓为田。

15、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额惹氏,汉姓为田。

16、苗、瑶、彝、土家、台湾土著、回、蒙古等

田姓名人:

田穰苴,田完之苗裔,春秋时齐景公大夫。

郡望:北平、雁门。

变化:北周赐大司空、雁门郡公田弘姓纥干氏。

其他:

日本占领台湾时,台湾田姓曾一度被迫改为日本田村、田尻、原田、本田、坂等姓,1945年台湾光复后均恢复原田姓。

田姓男孩取名

田洪迅田关言田信墨田盛迅田伟恒田礼荣田杰凯田航泽田培踊田良颖田嘉锋田晓柱田远辉田富仁田博兴田振烨田震奎田俊凡田伊维田博瑞田巍程田奇梁田邦园田溪赫田东艺田乐明田弘庆田浙蓄田杰公田瑞运

田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田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田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田姓女孩取名

田傲秋田艺梦田圣奇田芝文田茵琳田九奚田音苓田洁婉田如雨田慕蕊田雅茜田佳舜田佳梅田琬云田依奕田如玉田娅兰田欣歆田春惠田傲欣田雨芹田美荷田青书田艾茜田山晁田菲瑶田若枫田佩秀田香华田怡娜

田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田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田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田的诗人

田为:田为(生卒年不详),字不伐,籍里无考。善琵琶,通音律。政和末,充大晟府典乐。宣和元年(1119)罢典乐,为乐令。 《全宋词》存词六首,有《芊呕集》 田为才思与万俟咏抗行,词善写人意中事,杂以俗言俚语,曲尽要妙。 尝出含三个词牌的联语“玉蝴蝶恋花心动”,天下无能对者。

田开:广西恭城人。仁宗庆历六年进士。历官知隆兴、封州,爱民重士,兴学劝农,民怀其惠。

田昼:阳翟人,字承君。田况从子。以任为校书郎。知西河县,有善政。与邹浩以气节相激励。徽宗建中靖国初,入为大宗正丞。曾布数罗致之,不为屈。请知淮阳军,岁大疫,日挟医问病疗人,遇疾卒。

田娥:女诗人。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3首、断句2,《寄远》出《又玄集》卷下、《唐诗纪事》卷七九,《携手曲》出《乐府诗集》卷七六,《长信宫》出《文苑英华》卷二〇四,《闲居》2句出《吟窗杂录》卷三〇。

田章:生卒年不详。平州卢龙(今河北卢龙)人,田弘正子。文宗开成四年(839)登进士第,后任洛阳令。宣宗大中中,于兴宗任绵州刺史,赋诗寄朝中知友,朝士多有和者,章亦有和诗。事迹散见《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下》、《唐诗纪事》卷五三。《全唐诗》存诗1首。

田澄:田澄,天宝时官献纳使、起居舍人。杜甫尝有诗赠之。全唐诗存一首。

田如鳌:南康人,号痴叟。田辟弟。徽宗宣和六年进士。为丞相吕颐浩所器重。高宗召问江右盗贼,如鳌言小寇不足虑,所忧者西北。累官监察御史,出知道州。后加直秘阁、京西转运副使。

田从易:田从易,生平事迹不详,与盛度有交。

田中行:《田中行》是宋代诗人晃冲之的诗词之一。

田游岩:田游岩[唐](约公元六七o年前后在世)字不详,京兆三原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高宗咸亨初前后在世。有文才。永徽时,(公元六五三年前后)补太学生。罢归,遍游山水。后入箕山,筑室许由庙东,自号许由东邻。(公元六七九年)高宗游嵩山,亲至其门。游岩山衣田冠出拜,帝令左右扶止之。敕乘傅赴都,授崇文馆学士,进太子洗马。垂拱初,(公元六八五年)坐与斐炎善,放还山。蚕衣耕食,不交当世,惟与韩法昭、宋之问为方外友。

田农夫:田农夫,姓名未详。应月泉吟社徵诗(《月泉吟社诗》)。

田锡:田锡(940~1004),字表圣,田锡初名继冲,后更名为锡。嘉州洪雅(今属四川眉山市)人,祖籍京兆(今西安),唐末避黄巢之乱定居四川眉州洪雅(今槽渔滩镇)。曾祖父、祖父均为当时洪雅之名士,太平兴国三年(975)进士,官至右谏议大夫。北宋初年政治家和著名作家,在宋初的政坛和文坛享有较高的声誉。深为宋初士大夫所景仰。 生于晋高祖天福五年,卒于宋真宗咸平六年,年64岁。

田霖:田霖,生平不详,太宗淳化间人(《诗话总龟》前集卷四七)。《宋史·艺文志》著录《田霖四六》一卷,已佚。

田况:(1005—1063)信都人,徙居开封,字元均。仁宗天圣间进士。再举贤良方正科。夏竦经略陕西,辟为判官,言治边十四事。历右正言、知制诰。保州之役,以知成德军督诸将攻,坑杀降卒数百人。累官枢密使,以疾罢为尚书右丞,以太子少傅致仕。卒谥宣简。有《儒林公议》。

田耕月: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田太靖:田太靖,太原(今属山西)人。尝官舒州兵曹。事见《岁时广记》卷一二。

田瑜:河南寿安人,字资忠。登进士第。为两浙转运按察使,筑杭州龙山石堤,水患以绝。累迁谏议大夫、权三司户部副使。侬智高攻邕州,瑜上用兵十事。智高平,召对便殿,具言备守之策。后知青州,徙澶州卒。

田艺蘅:浙江钱塘人,字子艺,田汝成子。以贡生为徽州训导,罢归。作诗有才调,博学能文。为人高旷磊落,性放旷不羁,好酒任侠,善为南曲小令。至老愈豪放,斗酒百篇,人疑为谪仙。有《大明同文集》、《留青日札》、《煮泉小品》、《老子指玄》及《田子艺集》。

田汝成:田汝成(1503年~1557年),字叔禾,别号豫阳,约生于弘治末钱塘(今杭州市)一个书香之家,自幼继承家学,聪颖敏达,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诗词也作得很出色,他的诗词多被收入《皇明词林》、《历朝诗集》、 《明诗综》里面。 《钱塘县志》在为他作的传中赞誉道:“杭士自弘(治)正(德)以来,扬声艺苑者,汝成为最”。

田顼:(1495~2562)字希古,又字太素,号柜山,延平府尤溪县三十五都(今大田县石牌乡)人,少颖异不凡,年二十一,举正德丙子乡荐。庚辰上春官,列高等,登辛巳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时与苏紫溪先生称为中国四才子。与张治、廖道南以文章相砥砺。官至贵州按察司副使,著有《太素集》。

田遨:田遨,原名谢庚会,谢天璈, 1918年出身于书香门第,父亲是前清进士,由于家学渊源,从小对诗词书画广泛涉猎。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词研究院副院长,台北故宫书画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上海文史研究馆官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诗词学会顾问,中日俳句交流协会理事等职务。他一生与书为伍,以笔为业。近年来作者腿脚不便,于是干脆足不出户,在他的“红雨轩”中笔耕不辍。这两本集大成的著作,是他辛勤耕耘的结晶和缩影。著有《杨度外传》,《田遨丛稿》八卷,《宝船与神灯》等。

田翠竹:田翠竹,原名田专庭,1913年6月出生,湖南省湘潭市人。其父经营小商业,家境足温饱。1926年考入长沙广雅中学,未及半年,因1927年长沙发生马日事变而弃学回家,师从湘潭一名老先生修习国文。

田汉:田汉(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本名田寿昌,乳名和儿,笔名有田汉、陈瑜、伯鸿、汉儿倚声、首甲、绍伯、漱人、陈哲生、明高、嘉陵、张坤等。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县人。剧作家、戏曲作家、电影编剧、小说家、词作家、诗人、文艺批评家、文艺活动家,中国现代戏剧三大奠基人之一。

田间:田间 (1916—1985),原名童天鉴,安徽省无为市开城镇羊山人,著名诗人。田间的诗形式多样,信天游、新格律体、自由体都有尝试。在新诗的民族化、大众化方面,他作过一些探索,以平朴的描述和激昂的呼唤形成了明快质朴的风格。其诗作《假使我们不去打仗》传遍全国,被闻一多称为“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

田紫芝:田紫芝,男,1191—1214,字德秀,沧州(今属河北)人。少孤,养于外家。年十三,赋《丽华引》,语意警绝,人谓李贺复生。资性颖悟,年二十,读经传子史几遍。与王万钟齐名。《金诗选》评其诗“气魄雄壮”(卷二)。《中州集》卷七录其诗三首。生平事迹见《中州集》卷七、元好问《续夷坚志》卷四《田德秀诗》。

田晓青:田晓青,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