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时间 排名
最新 26 2018年 26 2014年 25
2013年 26 2007年 26 2006年 28
1995年 35 1987年 35 1982年 31
明朝 26 元朝 33 宋朝 26
北宋 20

起源

许姓主要源自:姬姓、姜姓。

出自姬姓,为颛顼后裔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子六人:长子曰樊,樊为已姓,封于昆吾,即古帝丘颛顼之虚,为昆吾氏,尧舜时期昆吾氏首领许由为当世大贤,死后葬于箕山,后人多以许由为许氏始祖。夏之昆吾为商汤所伐灭,后人迁徙至河南许昌。

出自姜姓,以国为氏,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是由姜姓发展出来的四支胞族,他们和姬姓部落结成联盟,跟“子姓”商族平行发展。以姬姓和姜姓部落为主的盟军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姬姓国-- 西周。周成王时,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也称为许文叔。春秋时,许国成为楚国的附庸,战国初期被楚所灭。许国亡国后,子孙以国为氏,称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卫文公之子姬其许,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卫国君主文公姬毁生有公子姬其浒,亦作姬其许,后出任卫国大司徒,主管征发徒役,兼管田地耕作与其他劳役。姬其浒辅佐父亲卫文公实施减赋税、少刑法,与民共苦的政策,使卫国经济逐渐繁荣起来,并迅速强大。姬其浒的哥哥就是著名的卫成公姬郑,曾被大夫元咺一度废黜,后在春秋霸主晋文公姬重耳的帮助下恢复君位。卫国大司徒姬其浒留给后世最称道的,就是从他开始有了“司徒”这一复姓。在姬其浒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春秋战国时期,“浒”与“许”二字通假,故而亦称许氏,但读音作hǔ(ㄏㄨˇ);而更多的姬其浒后裔则以其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徒氏。

传说尧帝时许由的后代也称许氏。

也说,许由(或繇)就是许国诸侯的祖先。同为一支。

许氏的发源地在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战国时期,许国为郑、楚等国所逼,曾多次在今河南及安徽部一带迁都。许国被楚灭后,除部分迁居今湖北荆山及湖南芷江等地外,多数许姓就地繁衍或北上迁徙。许姓北上最初迁徙之地是冀州高阳(今河北高阳),后有许氏复迁回河南宝丰等地。秦汉之际许姓已遍布今河南、河北两省的大部分地区。此后,北方许姓主要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安徽、陕西、山西等广大地区。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初,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河南许姓将佐随同前往,在福建安家落户。唐僖宗时,侍御史许爱镇守漳州招安,后入晋江石龟。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宋末元初,许氏有一支徙居广东。明代,福建人许冲怀、许申移居台湾,此后许氏又多次向台湾迁徙,进而又有移居海外者。迁至湖南、广东、广西、福建的许氏,有的融入侗、壮、苗、布依、土家等少数民族。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一、(許)xǔ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

历史名人

许姓古代名人

许行战国(约前372—289),楚国,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

许娥汉朝(?—前8),昌邑,汉成帝皇后,许平君的侄女,被逼服毒自杀。

许扬不详,不详,水利专家,曾修复鸿隙坡。

许褚不详,毫州,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故号曰虎痴

许攸汉末三国(?~204),南阳,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

许天正唐朝649—718,豫州汝阳,漳州第一任别驾,官至泉漳团练使兼翊府记室

许浑不详,润州,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道宁不详,长安,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

许衡1209-1281,怀洲河内,中国十三世纪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学家

许孚远明朝1535-1604,浙江德清,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朝1578-1623,吴县,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

许国明朝(1527年-1596),歙县,明代政治人物,官至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

许伯政(1700—1784),湖南巴陵,历擢山东道监察御史。

许鸿磐不详,山东济宁,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有《方舆考证》等

许宗扬不详,广西,,太平军将领。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敬宗唐朝(592—672),唐,许敬宗,杭州,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

许由尧帝时的高士

许偃春秋,晋国名臣

许异春秋,韩国相国

许历战国,赵国国尉

许猜汉朝,汉高祖功,封严侯

许盎汉朝,汉高祖功臣,柏至侯

许瘈汉朝,汉高祖功臣,宋子侯

许负秦末汉初,鸣雌亭侯,汉文帝义母,女神相

许昌汉朝,汉武帝宰相

许敬汉朝,汉顺帝宰相

许相汉朝,汉灵帝宰相

许栩汉朝,汉桓帝宰相

许训汉朝,汉灵帝宰相

许杨西汉末年,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修復鸿隙坡

许平君汉朝,汉宣帝的皇后,汉元帝的母亲

许据汉朝,大司农,高阳许氏始祖

许劭东汉末年,名士,曾评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许慎东汉,文字学家,著作《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

许慈三国,蜀国太傅

许靖三国,蜀国司徒

许允三国,曹魏名士

许逊晋代,著名道士,道教净明道尊奉的祖师

许询晋代,文学家

许忠节南北朝,北齐宰相

许季良南北朝,北齐宰相

许且唐代,状元

许圉师高宗时期贤相

许萱唐朝,李白的妻子

许远唐朝,唐玄宗时任睢阳太守,安禄山叛变之时,与张巡死守

许德勋五代,楚国宰相

许玄彻肖梁政权燕王

许将北宋,状元

许安世北宋,状元

许思纯北宋,状元

许景衡北宋,大臣,著名政治家,诗人

许诺南宋,宰相

许叔微南宋,著名中医学家,著有《伤感百症歌》等等,被后世尊為经方派的代表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

许有壬元朝,宰相,大学士

许从宗元朝,大臣,大学士

许师敬元朝,一生仕元,三居相位

许国桢元朝,大臣,大学士,蓟国公

许宸元朝,大臣,赵国公

许观明朝,文状元

许泰明朝,武状元

许瑗明朝,大中大夫,轻车都尉,高阳郡侯

许进明朝,大臣,吏部尚书

许诰明朝,大臣,户部尚书,许进子

许赞明朝,大臣,吏部尚书,许进子

许论明朝,大臣,兵部尚书,许进子

许彬明朝,内阁首辅

许仲琳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

许庚身清朝,军机大臣

许乃普清朝,大臣,吏部尚书

许应骙清朝,大臣,礼部尚书,闽浙总督兼福州将军署理船政大臣

许姓近代名人

许国璋(1897—1943),四川成都,国民党追赠陆军中将。

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一、(許)xǔ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

姓氏源流

一、(許)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

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颍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齐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如今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一、(許)xǔ

一行常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河北之邢台、尚义、钜鹿,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江西之金溪、峡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满、蒙、回、壮、鲜、苗、彝、傣、畲、黎、阿昌、布依等多个民族均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姜姓,与齐同祖,炎帝之后。尧四岳伯夷之子也。周武王封其苗裔文叔於许,以为太岳后,今许州是也。灵公迁于葉(叶),悼公迁于城父,又迁于白羽,许男斯迁于容城,自文叔至庄公,十一世始见春秋。”《姓氏考略》注引《姓源韵谱》亦云:“许,姜姓,尧四岳伯夷之后,与齐同宗。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子孙以国为氏。”许故城即今河南许昌。

2、《姓氏考略》据《姓氏急急篇·注》称:“许由之后。”由,古之贤人,相传尧曾让天下给他,许由谢而隐。战国时楚有许行;东汉有许慎,著《说文解字》;唐代有许浑,丹阳人;清代有许之渐,武进人,顺治时御史。

二、(許)

许姓分布:分布很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53%,为中国人口最多50个姓之一。尤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7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55%。

许姓起源:

1、尧时贤人许由之后。

2、系自姜姓。炎帝裔孙伯夷之后。周武王封其裔孙文叔于许(故城在今河南许昌),后以为太岳之嗣。至许元公结为楚所灭,迁于容城(故城在今河北容城),子孙分散,以国为氏。

3、清满州人姓。世居辽宁抚顺、沈阳等地。今满族人姓。

4、清广西泗城府(故治在今广西凌云西南)土司姓许,始于明万历年间。

5、黎、瑶、彝、土家、阿昌、回、蒙古(255、344)、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许姓名人:

许偃,春秋时晋大夫。

郡望:汝南、高阳。

许姓男孩取名

许洪迅许关言许信墨许盛迅许伟恒许礼荣许杰凯许航泽许培踊许良颖许嘉锋许晓柱许远辉许富仁许博兴许振烨许震奎许俊凡许伊维许博瑞许巍程许奇梁许邦园许溪赫许东艺许乐明许弘庆许浙蓄许杰公许瑞运

许家清:家:家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温馨和谐,充满爱与关怀,象征着家庭和睦,幸福美满。 清:清字寓意着纯洁无瑕、高尚、品德清正的男孩,展现出男孩清新自然、光明磊落的品质。

许品俊:品:品字起名寓意男孩有品质、品德、才华出众,如艺术品般精雕细琢,引人注目。 俊:俊字男孩名,寓意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前程似锦。

许培祺:培:培字用作男孩起名,寓意为深厚、稳健、有担当,如大地般给予孩子成长的力量。 祺:祺字男孩名,寓意吉祥如意,未来前程似锦。

许姓女孩取名

许傲秋许艺梦许圣奇许芝文许茵琳许九奚许音苓许洁婉许如雨许慕蕊许雅茜许佳舜许佳梅许琬云许依奕许如玉许娅兰许欣歆许春惠许傲欣许雨芹许美荷许青书许艾茜许山晁许菲瑶许若枫许佩秀许香华许怡娜

许夏筱:夏:夏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阳光般温暖明媚,充满生机与活力。 筱:筱字用于女孩起名,寓意着温婉娴熟、清雅秀气、淡雅脱俗。

许芝晴:芝:芝字用在女孩起名,寓意如仙芝玉叶,清雅秀美,健康幸福。 晴:晴字女孩起名,寓意明媚开朗,阳光向上,生活美好。

许一红:一:一字女孩名字,寓意独特简约,如珍珠落入碧波中,蕴含温润典雅之气。 红:红字女孩名字,寓意如火如荼,热情奔放,象征着美好的未来和无限可能。

起名神器测名神器

更懂年轻父母的起名助手,一次获取100个甄选好名字。

姓许的诗人

许浑: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

许大:许大,汉语词语,读音是xǔ dà,意思是这般大;这般多;许多;非常;甚。

许将:许将(1037—1111),福建闽县(今福建闽清)人。他生于北宋景祐四年(1037年),卒于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嘉祐八年(1063年)中癸卯科状元,年仅27岁,是历史上福州地区第一个状元。其人文武双全,廉洁奉公,深受宋神宗和宋哲宗的器重,曾担任明州通判、兵部侍郎、尚书右丞、尚书左丞等职。

许当:许当,字当时,晋江(今福建泉州)人。仁宗景祐元年(一○三四)进士。庆历三年(一○四三),以承奉郎知古田县(清乾隆《古田县志》卷五),迁知兴化军(乾隆《晋江县志》卷一二)。神宗熙宁间,知漳、建、汀州(乾隆《福建通志》卷二四、二五、二六)。与欧阳修、梅尧臣互有唱和(《晋江县志》)。今录诗五首。

许开:许开,字仲启,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孝宗乾道八年(一一七二)进士。淳熙十年(一一八三)又试教官科(明万历《丹徒县志》卷三)。宁宗庆元四年(一一九八)为诸王宫大小学教授兼实录院检讨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开禧元年(一二○五),权知临江军(《宋会要辑稿》食货六八之一○三)。嘉定元年(一二○八),为江东提刑(同上书职官七四之二九)。有《志隐类稿》二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录诗四首。

许衡:(1209—1281)怀孟河内人,字仲平,号鲁斋。性嗜学。从姚枢得宋二程及朱熹著作,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以行道为己任。宪宗四年,忽必烈召为京兆提学,及即位,授国子祭酒。至元二年,命议事中书省,乃上疏言事。谓“北方之有中夏者,必行汉法乃能长久”,并指出欲使“累朝勋旧改从亡国之俗”,阻力必大。多奏陈,然其言多秘,世罕得闻。又定朝仪、官制。拜中书左丞,劾阿合马专权罔上,蠹政害民。改授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选蒙古子弟教之。又领太史院事,与郭守敬修《授时历》成。以疾归。卒谥文正。有《读易私言》、《鲁斋遗书》。

许坚:生卒年不详。字介石,庐江(今属安徽)人。性朴野,有异术,多谈神仙之事。适意往来,行踪不定。或寓庐山白鹿洞,或居茅山,或游九华山。早年尝以时事干南唐李氏,以其狂戆,不为所用,遂拂衣归隐。中主保大时,以异人召,不至。宋太平兴国九年(984),自茅山再游庐山。后不知所终。生平见马令《南唐书》本传、《诗话总龟》卷四四、《十国春秋》本传。坚能诗,常于佛寺道观行吟自若。其《题幽栖观》、《游溧阳下山寺》等诗尤有名。《全唐诗》卷七五七、八六一两见,存诗6首、断句2联。《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4首。

许仲琳

许给:许给,真宗天禧中官试秘书校书郎(《广东通志》卷二○五)。

许月卿:(1216—1285)徽州婺源人,字太空,后改字宋士,号泉田子,人称山屋先生。理宗淳祐四年进士。授濠州司户参军。历本州及临安府学教授,屡疏斥丁大全等奸邪,出干办江西提举常平事。贾似道当政,召试馆职,以言不合罢归,遂闭门著书。宋亡,深居不出。谢枋得甚为推崇。有《先天集》、《百官箴》等。

许敬宗:许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唐朝宰相,隋朝礼部侍郎许善心之子。隋大业年间中秀才,后担任书佐。其父许善心被杀之后投奔瓦岗军,被李密任命为记室。李密兵败之后投奔唐朝,补涟州别驾,秦王李世民问其才学召为秦府学士,贞观八年(634年)任著作郎、监修国史,不久迁中书舍人。咸亨元年(670年)以特进的身份退休。咸亨三年(672年)去世,时年81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缪。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编诗二十七首。

许申:许申,北宋人,又名许维之,号化州。海阳县人(今潮州市),祖籍福建。

许仲宣:(930—990)青州人,字希粲。后汉乾祐进士。仕后周,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太祖擢授太子中允。历知北海军、荆南转运事。帝征南唐,供给无缺。太宗即位,除兵部郎中,历西川、广南转运使,以才干称。官至给事中。

许尚:嘉兴华亭人,号和光老人。孝宗淳熙中以诗名。有《华亭百咏》。

许庭:字伯扬,宋代文人,濠梁(今安徽凤阳)人。

许古:许古(1157-1230)金代文学家。字道真,河间(今属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进士。宣宗朝自左拾遗拜临察御史,以直言极谏得罪,两度削秩。哀宗立,召为补阙,迁右司谏。致仕,居伊阳(今河南嵩县)。正大七年卒,年七十四。

许棠:许棠(生卒年不详),字文化,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许月卿六: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梁: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彬:许彬,唐朝诗人。一作郴,亦作琳,字不详,睦州人。生卒年均不祥,与唐末诗人郑谷同时代。约唐懿宗咸通末前后在世,即约公元八七三 年前后在世。许彬举进士不第,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郑谷曾为其做过诗,如《送进士许彬》、《闻进士许彬罢举归睦州怅然怀寄》。

许氏:许氏,方勉妻(《竹庄诗话》卷二二)。今录诗二首。

许有壬:许有壬(1286~1364) 元代文学家。字可用,彰(zhang)德汤阴(今属河南)人。延祐二年(1315)进士及第,授同知辽州事。后来官中书左司员外郎时,京城外发生饥荒,他从"民,本也"的思想出发,主张放赈(chen 四声)救济。河南农民军起,他建议备御之策十五件。又任集贤大学士,不久改枢密副使,又拜中书左丞。他看到元朝将士贪掠人口玉帛而无斗志,就主张对起义农民实行招降政策。

许景先:许景先(677-730年),本名许杲,字景先,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市)人。唐朝大臣,真定郡公许绪曾孙。考中进士,拜夏阳县尉。神龙初年,迁左拾遗,出为滑州司士参军。宋璟、苏颋挑选殿中侍御史,授任给许景先,当时舆论颇为欣慰。开元初年,与齐浣、王丘、韩休、张九龄轮流知制诰,以儒雅宽厚著称。开元十三年(725年),出为虢州刺史,转岐州刺史,入朝为吏部侍郎。开元十八年,去世,追赠本官。

许碏:许碏,高阳人。青年时期认真读书为进士作准备,但是屡次应举不第。晚年在王屋山学道,周游过五岳名山洞府。

许操:许操,徽宗宣和中通判平江府,七年(一一二五),权知府事(清光绪《苏州府志》卷五二)。

许孟容:许孟容(743—818),字公范,京兆长安人也。父鸣谦,究通《易象》,官至抚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孟容少以文词知名,举进士甲科,后究《王氏易》登科,授秘书省校书郎。赵赞为荆、襄等道黜陟使,表为判官。贞元初,徐州节度使张建封辟为从事,四迁侍御史。李纳屯兵境上,扬言入寇。建封遣将吏数辈告谕,不听。于是遣孟容单车诣纳,为陈逆顺祸福之计。纳即日发使追兵,因请修好。遂表孟容为濠州刺史。无几,德宗知其才,征为礼部员外郎。

许三畏:僖宗时进士。余均不详。《全唐诗》存诗1首。

许玫:许玫,诗人,唐文宗太和元年(公元827年)进士,官至婺州司马,兄弟琯、瓘皆高科,有诗一首,名《题雁塔》。

许奕:(1170—1219)简州人,字成子。宁宗庆元五年进士。累迁起居舍人。尝贻书韩侂胄,谓国力衰弱,不宜用兵。开禧北伐失败,奉命使金,还奏和议不可恃,应整饬纪纲,加强武备。寻权礼部侍郎,摄兼侍读,每进读至古今治乱,必参言时事。擢吏部侍郎兼修玉牒官、兼权给事中。在朝屡有论列,不避权贵,多切时弊。后出知沪州、遂宁、潼川府,所至有惠政。进显谟阁直学士致仕。有《毛诗说》等。

许学士: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康佐:许康佐,父审。康佐登进士第,又登宏词科。以家贫母老,求为知院官,人或怪之,笑而不答。及母亡,服除,不就侯府之辟,君子始知其不择禄养亲之志也,故名益重。迁侍御史,转职方员外郎,累迁至驾部郎中,充翰林侍讲学士,仍赐金紫。历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皆在内庭。为户部侍郎,以疾解职。除兵部侍郎,转礼部尚。卒,年七十二,赠吏部尚书。撰《九鼎记》四卷。

许源:许源,字泽之。孝宗淳熙间通判吉阳军。明正德《琼台志》卷三一有传。

许县尉:许县尉,名不详。廖德明知浔州时为桂平尉。今录诗四首。

许抗:建昌南城人,字损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知彬州,凿湖千顷,民赖其利。历广南西路转运判官,官终福建路转运使。

许应龙:(1168—1248)福州闽县人,字恭甫。宁宗嘉定元年进士。历籍田令、太学博士。理宗即位,首陈正心为治国平天下之纲领,迁著作郎。出知潮州,训阅军兵,平息盗寇,安抚峒僚,治绩有声。端平初,召为礼部郎官,累官兵部尚书,后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有《东涧集》。

许尹:饶州乐平人,字觉民。徽宗政和间进士。历知兴化军、永、处、柳、邛州,均有惠政。高宗绍兴中摄蜀帅,甚得众心。迁司农卿,总领川赋,以便宜积财谷。孝宗立,上疏请延儒臣讲求治道。寻以敷文阁待制致仕。有文集。

许宣平:许宣平,唐代著名道士,新安歙县(现安徽境内)人。据《太平广记》记载,唐睿宗景云中,许宣平隐于歙县南山(如今的歙县南乡覆船山,主峰搁船尖),结庵以居。不知其服饵,但见不食。颜色若四十许人,轻健行疾奔马。时或负薪以卖,薪担常挂一花瓢及曲竹杖,每醉行腾腾以归吟。道教修炼需要澄心静虑,而静谧的深山老林、高岩幽谷为道士修炼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场所。因此,许宣平在“穿入白云行翠微”的山林隐遁生活中不仅进行了宗教的修炼,同时也寻觅到了一种逍遥至乐的审美生活方式。

许宏:生平无考。《全唐诗》存诗1首,出处不详。

许仲礼:许仲礼,字礼,号则敬。为人豪爽,广交好友,博学多识,著作颇丰。为官清廉,深受当地人民爱戴,后死于安逸,在相关史料中有关于他的记载。

许有孚:汤阴人,字可行。许有壬弟。文宗至顺元年进士,授湖广儒学副提举,改湖广行省检校。累除南台御史,迁同佥太常礼仪院事。与有壬父子唱和,成《圭塘欸乃集》。

许及之:许及之(?~一二○九),字深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孝宗隆兴元年(一一六三)进士。淳熙七年(一一八○)知袁州分宜县(明正德《袁州府志》卷六)。以荐除诸军审计,迁宗正簿。十五年,为拾遗。光宗受禅,除军器监、迁太常少卿,以言者罢。绍熙元年(一一九○)除淮南东路运判兼提刑,以事贬知庐州。召除大理少卿。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以谄事韩侂胄,嘉泰二年(一二○二)拜参知政事,进知枢密院兼参政。韩败,降两官,泉州居住。嘉定二年卒。

许左之:宋朝天台人,生卒不详,存世作品甚少,关于其个人介绍也是凤毛麟角。只在铁岭文史书馆找到一些关于其人的叙述。

许鼎: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后梁贞明六年(920)登进士第。事迹略见《唐诗纪事》卷七一。《全唐诗》存诗2首。

许琮:许琮(一一四九~?),字季玉,号默斋,武进(今属江苏)人。年十八登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进士,调旌德尉(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卷一九)。累官知制诰。事见《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三。今录诗十五首。

许弥安: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安世:许安世(一○四一~一○八四),字少张,襄邑(今河南睢县)人。英宗治平四年(一○六七)进士,(《宋历科状元录》卷四)。调郓州观察推官。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召为集贤校理、检正中书吏房公事。八年,出签书濠州判官厅公事(《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四二)。元丰三年(一○八○)为梓州路转运判官。七年,卒于黄州,年四十四。《宋元学案补遗》卷九八有传。今录诗四首。

许载:许载,字德舆,萍乡(今属江西)人。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进士。真宗大中祥符间官太常博士。仕至都官员外郎、知歙州。著有《吴唐拾遗录》(《容斋续笔》卷一六),已佚。清同治《萍乡县志》卷一○有传。

许洞:(约976—约1017)苏州吴县人,字洞天,一作渊夫。少习武艺,及长力学,尤精《左传》。真宗咸平三年进士。为雄武军推官,忤知州,除名归里,专意著述。景德二年,上所撰《虎钤经》,应识韬略、运筹决胜科,以负谴报罢,就除均州参军。大中祥符四年,真宗祀汾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改乌江主簿。有文集及《春秋释幽》等。

许复道:许复道(一一六二~?),字从道,号鍊庵,义乌(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年(一二一七)进士,时年五十六。为淮西总领所干官,以通直郎致仕。清康熙《金华府志》卷一六、《金华贤达传》卷五有传。今录诗四首。

许子绍:许子绍,字季绍,历阳(今安徽和县)人。孝宗乾道间监左藏库。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通判静江府。事见《粤西金石略》卷九。

许谦:(1270—1337)金华人,字益之,号白云山人。幼孤,力学。从金履祥学,尽得其奥。教授乡里,不应辟举。居东阳八华山,学者争往从之。四方之士,以不及门为耻。或访以典礼政事,闻者无不厌服。卒谥文懿。有《读书传丛说》、《诗名物钞》、《白云集》等。

许棐:许棐fěi(?~1249)字忱夫,一字枕父,号梅屋。海盐人(今属浙江)。生卒年均不详,约宋理宗宝庆初前后在世。嘉熙中(公元1239年左右)隐于秦溪,筑小庄于溪北,植梅于屋之四檐,号曰梅屋。四壁储书数千卷,中悬白居易、苏轼二像事之。

许玠:许玠,字介之,原籍河南襄邑(今河南睢县),宋室南渡时徙居湖南常宁,遂落籍。南宋理宗宝庆年间(1228~1230)进士。

许岷:许岷,《全唐诗》作唐五代人,《全五代诗》作后蜀人。《尊前集》录词二首。

许中应:许中应,字成甫,东阳(今属浙江)人。孝宗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进士。知定城县。事见清道光《东阳县志》卷一六。今录诗二首。

许懋: 兴化军仙游人,字敏修。仁宗庆历元年进士。任秘书丞诸职。神宗元丰中,为两浙转运副使,决狱平允,民多感恩。迁右司郎中,官至直秘书阁、知福州,卒。

许昌龄:许昌龄,仁宗时道人。

许恕:许恕(公元?年至一三七四年)字如心,江阴人。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七年。至正中,荐授澄江书院山长,旋弃去。会天下已乱,乃遁迹卖药于海上,与山僧野人为侣。善自晦匿,罕相识者,故征召不之及。恕著有《北郭集》六卷,补遗一卷,(均《四库总目》)他的诗意沉郁,而音节高朗。

许天正:许天正(649~718),字允心,号云峰,唐豫州汝阳(今河南汝南)人,出身于书香世家,是蜀汉名臣许靖的第十四代孙。年幼受家庭熏陶,有很好的文化基础,又喜军事,精研孙吴兵法和历代兵家的战略战术。曾任陈元光的副使,总章二年(669年)任泉、漳团练使,赠殿前太尉,官至宣威将军。被誉为“漳南开基”始祖。

许翰:(?—1133)开封襄邑人,字崧老。哲宗元祐三年进士。徽宗时为给事中,以言事落职。钦宗靖康初复官,历翰林学士、御史中丞、同知枢密院事,因议论不合贬官。高宗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极论李纲忠义,高宗未许,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旋被劾遭斥逐。有《襄陵集》等。

许杭:许杭,男,汉族,1963年12月生,浙江东阳人,199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8月参加工作,在职大学学历,高级会计师。曾任杭州市国资局产权综合处副处长,杭州企业产权交易所所长(兼),市产权交易中心主任,市财政局文教事业处副处长。2003年9月任杭州市财政局文教事业处处长、财政监督检查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等职。

许毂:许毂,晋江(今福建泉州)人。神宗元丰八年(一○八五)进士。哲宗绍圣二年(一○九五)知龙溪县。事见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五、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三。

许元佑:许元祐,生平不详。《淳祐临安志》卷二九录其《风水洞》诗,在张先、范仲淹后,或亦为仁宗时人。现暂列于此,俟考。许元祐,《淳祐临安志》作许元裕。

许文蔚:徽州休宁人,字衡甫,一字行父,号环山。尝从朱熹、吕祖谦学。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通州教授,改海陵丞。时有旨审察,因耻于干进,杜门不出六年。宁宗嘉定初始赴调,差户部架阁,除国子录。历国子博士、秘书郎、著作佐郎兼权兵部郎中,官终著作郎。

许必胜:许必胜,字希文,金坛(今属江苏)人。高宗绍兴十五年(一一四五)进士。官终知无为军巢县。按:《七十二峰足徵集》卷三作字克之,马迹山人,仕至显谟阁待制,忤时归里。《至顺镇江志》卷一八有传。今录诗十七首。

许元:(989—1057)宣州宣城人,字子春。许逖子。以荫补官。累迁国子博士,监在京榷货务,三门发运判官。长于理财。仁宗庆历中,江淮岁漕不给,京师乏军储。因范仲淹荐,擢江淮两浙荆湖发运判官,悉发所过州县藏粟,以供京师。然以聚敛刻剥为能。急欲升迁,多集珍宝贿赂权贵。后历知扬、越、泰州。

许瑶:生卒年不详。代宗大历中官御史,曾在湖南,与怀素过往,有歌诗赞其草书。馀不详。事迹见怀素《自叙帖》、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全唐诗》存诗1首。

许志仁:许志仁,字信叔,与姚宽同时。事见《前贤小集拾遗》卷一。今录诗二十首。

许景亮:许景亮(一○五七~一一一三),字少明,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景衡兄。二十岁游京师,补太学生。凡三上礼部而名不登,遂卜居故乡东山,躬耕晦迹,不复进取。徽宗政和三年卒,年五十七。事见《浮沚集》卷七《许少明墓志铭》。

许沆: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桢:汤阴人,字元干。许有壬子。少负才,以门功补太祝、应奉翰林。与父及叔有孚唱和,成《圭塘欸乃集》。

许尧佐:许尧佐[唐](约公元八o六年前后在世)字、里、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宪宗元和元年前后在世。擢进士第,又举宏辞,为太子校书郎。贞元十六年,(公元八oo年)与张宗本、郑权皆佐征西幕府。后位谏议大夫,卒。尧佐著有传,奇文柳氏传行于世。亦为诗,全唐诗录有他的诗六首。

许顗:许顗,字彦周,襄邑(今河南睢县)人。高宗绍兴间为永州军事判官,十八年(一一四八),曾同何麒游阳华岩。著《彦周诗话》。事见《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一○六、一一三。今录诗三首。

许伯诩:许伯诩,字子扬,同安(今属福建)人。宁宗嘉定九年(一二一六)知仙游县,终通判福州。事见清嘉庆《同安县志》卷二一。

许民表:许彦国,字表民(《宋诗拾遗》卷六作表臣),青州(今属山东)人(《竹庄诗话》卷一八),一作合肥(今属安徽)人(《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六○)。举进士,官不显,与吕颐浩之父有交(《竹庄诗话》)。有《许彦国诗》三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今录诗十二首。

许存我: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元信: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晟大:许晟大,字德夫,湘阴(今属湖南)人。理宗嘉熙四年(一二四○)为湖南提点刑狱。与魏了翁有交(《鹤山集》卷五○《耻斋记》)。事见清光绪《湘阴县图经》卷三○。

许稷:许稷,字君苗,莆田人。大约生于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稷与欧阳詹为学友,詹生于大历三年(768),俩人年纪相伯仲,稷为清源军莆田县沿海人。曾在京师与欧阳詹、林藻等酒会,激于林藻戏语,隐终南山,苦学三年,出就府荐,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举进士,历南省员外,终衡州刺史。《全唐诗》录其二诗,《全唐诗外编》补诗一首,《全唐诗续拾》补断句六。

许表时: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仕叔: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介轩:许介轩,与林洪有交(《诗渊》册一页七二八)。今录诗二首。

许锡:饶州乐平人,字晋之,号月湖。孝宗淳熙中进士。令建昌,守兴国,官夔路运判,兴利除弊,所至有声。擢刑部郎中。以言事论政取忤,请老乞祠,除知漳州,不赴,致仕卒。有《家帚集》。

许昼:生卒年不详。睢阳(今河南商丘南)人。性躁急,与吴融、独孤损为知己。昭宗天复四年(904)登进士第。与朱全忠子号大卿郎君者友善,尝饮于朱全忠洛阳私第,醉后失态,全忠怒欲械之。大卿窃知,先遣人告知,遂逃奔河北。后不知所终。事迹见《唐摭言》卷三与卷一一、《唐诗纪事》卷六七。昼工诗,尤擅五言。《全唐诗》存诗2首。

许康民:许康民,字廷惠,泉州(今属福建)人。珏子。从其父寓儋州,建湛然庵以居。曾与折彦质效司马光为真率会。事见明《正德琼台志》卷三四。

许庚:许庚(一二四六~?),字伯先,号万松,武林(今浙江杭州)人。少方回二十岁,常与方回论诗。事见《桐江集》卷四。

许自诚:许自诚,成都(今属四川)人,高宗绍兴中进士(《宋诗纪事补遗》卷四五)。

许巽:字少阳,生卒年不详,宋代福建路兴化军仙游县人。解元。乾道五年(1169)进士。任归善县知县。时县尉将一些良民当作强盗逮捕。巽审讯、查明事实后,准备将良民释放。县尉贿赂上上下下的官员,决心要让良民坐牢。时惠州太守收了县尉的贿赂,到归善县衙去质问许巽。巽说:“执法严明,是我的责任。的确无罪的人,怎么可以当作罪犯?”太守明知理亏,不敢以权压他。巽于是放了那些良民。良民们感激说:“生我们,是我们的父母。再生我们,是我们的许知县。”

许葆光:许葆光,龙溪(今福建龙海市)人。尝领乡荐(明嘉靖《龙溪县志》卷八)。

许圉师:许圉师,唐大臣。安州安陆人(今湖北安陆)人,许绍少子,先世自梁末徙至北周。许圉师进士出身,博学多才。显庆二年,累迁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龙朔中四迁为左相。后贬为相州刺史(今河南临漳县,又一说是贬襄州)。司宪杨德裔因徇私被流放庭州。圉师在相州时,政存宽惠,尝有官吏犯赃事露,圉师不令推究,但赐《清白诗》以激之,犯者愧惧,遂改节为廉士,其宽厚如此。上元中,再迁户部尚书。仪凤四年卒,赠幽州都督,陪葬恭陵,谥曰“简”,并陪葬乾陵。有子许文思。许圉师的孙女许紫烟(一名许萱),是李白的第一个妻子.。

许景迂:许景迂,旧名闳,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进士。有《野雪吟稿》,已佚。事见《梅涧诗话》卷中。今录诗五首。

许道宁:京兆长安人,一作河间人。善画,仿李成,作山泉林石,颇著声誉。早年卖药于汴梁市,常戏作寒林平远之图。后游历太行山,领略山川情韵,遂脱去旧习,行笔简易,笔下峰峦峭拔,林木劲硬,别成一家体。为张士逊所推奖,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唯有长安许道宁”之句。

许端夫:许端夫,高宗建炎初通判汀州。有《斋安集》十二卷(《宋史》卷二○九),已佚。事见《永乐大典》卷七八九五。

许翁:暂无此诗人的简介,我们正在努力完善中。如您发现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参与我们的修正。立即完善>>

许元发:许元发,义乌(今属浙江)人。与谢翱有交(《晞发集》卷六《寄东白许元发》)。月泉吟社第三十四名,署名云东老吟。事见《月泉吟社诗》。

许瀍:生卒年、籍贯皆不详。中唐时进士。据传,文宗开成初,尝游河中,忽得大病,不省人事。自言病中尝梦至瑶台,见仙女许飞琼,令其赋诗。梦醒,遂作《纪梦》诗。事迹见《太平广记》卷七〇。《全唐诗》存《纪梦》诗1首,然孟棨《本事诗》、《唐诗纪事》卷五六皆谓许浑所作。

许式:许式,字叔矜,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咸平三年(一○○○)进士(《吴郡志》卷二八)。曾以祠部郎中知南昌(清雍正《江西通志》卷四六)。官终转运使(明洪武《苏州府志》卷一三)。

许晓轩:许晓轩(1916—1949),学名永安,字小轩,江都县仙女庙(今江都镇)人。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春,许晓轩担任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时殉难。是长篇小说《红岩》中许云峰、齐晓轩等人物形象的生活原型。

许邦才:许邦才(生卒年不详) 字殿卿。明代济南历城人。年少读书时与同县李攀龙、殷士儋为友。他们志趣相投,对八股文不感兴趣,而对唐以前的古诗文却极喜爱,常一起到山涧丛林吟诗作赋,乡人目为怪。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许邦才举乡试第一,先授赵州知县,未到任,又上疏改调永宁知县。后迁德府长史,勘验牢狱。四十二年(1563年)转周府右长史,赏加四品服俸。许邦才善于诗文,常题诗于山林庙宇,内容多表达对百姓的同情。其诗风格追随李攀龙。作品有《瞻泰楼集》、《海右倡和集》、《梁园集》。

许穀:许谷(1506年前4月16日-?),字仲贻,号石城。上元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南京尚宝乡。归田后,嗣顾璘主词坛,家居三十年,未尝通书政府;缙绅有造门求见,不报谢。好读书,博涉精诣,有文名。诗格爽俊,得古人意。著《省中稿》二卷,《二台稿》二卷,《归田稿》十卷,及《武林稿》一卷。

许筠:许筠(1569年—1618年),为朝鲜王朝中期的文臣和政治人、诗人、小说家。出生江原道江陵,本贯阳川许氏。字端甫,号蛟山、惺所,又号白月居士。

许宗鲁:(1490—1559)陕西咸宁人,字东侯,号少华。正德十二年进士。改庶吉士,历官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巡抚保定、辽东。开府雄边,多所建置。致仕归,构草堂,积图书,置酒赋诗,作词曲为乐。书法尤善。有《少华集》等。

许相卿:(1479—?)浙江海宁人,字伯台,晚年自号云村老人。正德十二年进士。世宗即位,授兵科给事中。为给事三年,屡上疏言事,尤极言功臣子弟荫官不及中官厮养,皆不听,遂谢病归。嘉靖八年诏养病三年以上不赴都者,落职闲住,遂废。夏言秉政后,招之,谢勿应。

许天锡:(1461—1508)明福建闽县人,字启衷,号洞江。弘治六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与言官何天衢、倪天明并负时望,人称“台省三天”。正德初,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三年还,见刘瑾肆虐,敢言者皆被贬斥,遂疏发刘瑾侵匿内库财物数十事,然后自经尸谏。一说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有《黄门集》。

许翙:许翙,东晋道士。字道翔,小名玉斧,丹阳句容人。穆少子。郡举上计掾、主簿,并不赴。居雷平山下,愿早游洞室,不欲久停人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存其诗七首。

许安仁:开封府襄邑人,字仲山。少从苏轼学诗,有声。晚以累举授官,调南剑州顺昌尉,甚得民誉。有《阨奇集》。

许宝蘅:许宝蘅(1875—1961),字季湘,晚号夬庐,浙江杭州人,清末民初政治人物、中央文史馆馆员。1902年,中举;后担任军机章京、内阁承宣厅行走。

许国凤:许国凤(1876—1963)字彝定,号仁盦,江苏无锡人。

许南英:许南英是清代台湾33位科举进士之一。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败后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日本。许南英毅然投笔从戎,统领兵丁扼守台南,抗击日寇入侵。台南沦陷前一天,他才由部下护送出城,后被迫离台,悲愤内渡福建。许南英共有六子两女,三子许赞牂即许沛的祖父,参加了北伐战争;四子许赞堃又名许地山,以“落华生”为笔名写作了大量抗日文学作品。 

许传霈:余生而鲁钝,雅不善诗。岁辛巳,由湖返杭,尤绝意不吟咏,复何稿之可存乎。偶理丛残,有不忍遽弃者,念少壮遭际多艰,赖母教辛勤,良朋切磋,得不汨没天性,言情纪事,时见乎词,则又不可以不存。爰按年录之,起咸丰癸丑,终光绪辛巳,得八卷,计古今体若干首。初有无可斋、倦游轩、七二铃馆、春晖室诸编目,兹分注各年下以存旧名。

许廷鑅:许廷鑅(生卒年不详),字子逊,号竹素。清长洲甫里(今江苏苏州甪直)人。 

许君:许君,男,汉族,1971年8月出生,陕西靖边人,1991年8月参加工作,199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学历。

许振祎:许振祎,字仙屏,奉新人。同治癸亥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东河河道总督。谥文敏。

许德蘋:许德蘋,字香滨,吴县人,自号采白仙子。本扬州邓氏女,父母早亡遂为苏州许氏女。么凤词人朱和羲侧室,咸丰辛酉殉粤匪难。

许嗣隆:江苏如皋人,字山涛。康熙二十一年进士,授检讨,官至侍讲。有《孟晋堂诗集》。

许景衡: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人称横塘先生,温州瑞安白门人。生平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这些崇高节行一直为后人所赞赏,早在明末清初就被乡人尊崇为“瑞安四贤”之一。许景衡不仅是一代名臣和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个学识渊博、精通古今的学者和诗人,是温州“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著作有《横塘集》、《横山阁》、《池上》等。

许德溥:许德溥,字元博,如皋人。文人,南京失陷后,矢志以死,因父亲在世需要赡养,不得已剃发以偷生。为表达对明朝的一片忠心,在左右臂上分别刺上“生为明人,死为明鬼”八个大字,又在胸口刺上“不愧本朝”四字。后被人告发,系狱论死。其妻当流,为同县义士王某夫妻所救。

许穆夫人:许穆夫人(约公元前690年—前610年),春秋时卫国朝歌(今河南省鹤壁市)人。卫国公族卫昭伯的女儿。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她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见于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也是世界文学史最早的爱国女诗人,其诗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享有极高声誉。 

许虬: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顺治八年(1651)举人,顺治十五年(1658)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出身,授贵州思州府推官,康熙五年(1666)升思南府知府。为政治理宽仁平稳,精通科举应试所用的文字;时常在办公有闲暇时,召进生员讲授读书作文的方法,思南地区文风为之振兴。八年(1669)丁艰,离任。十九年(1680)授湖南永州府知府。二十二年(1683)离任,之後未再任官,卒年不详。

许世英:许世英(1873年—1964年10月13日),字静仁,号俊人,安徽省至德县(今东至县)人。19岁中秀才,光绪23年(1897)以拨贡生选送京师参加廷试,得一等,以七品京官分发刑部主事,从此跻身官场,历经晚清、北洋、民国三个时期,宦海浮游60余年,成为中国近代政坛上一位著名历史人物,曾任中华民国国务总理。

许楚:(约1605—约1676)明末清初安徽歙人,字芳城,号旅亭,又号青岩先生。明末诸生。清初因明裔朱由称王案被株连入狱,旋得释。隐黄山以终。工诗文。晚失明,著述未尝或辍。有《青岩文集》。

许赞:(1473—1548)明河南灵宝人,字廷美。许进子。弘治九年进士。嘉靖中历官刑部、户部、吏部尚书。时严嵩柄政,赞慑嵩不敢抗。二十三年,以嵩引荐,诏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政事一决于嵩,无所可否。久之加少傅,以年老数乞休,忤帝,落职闲住。

许观:许观,原名黄观人。父赘许,从许姓。洪武中,贡入太学。绘父母墓为图,赡拜辄泪下。二十四年,会试、廷试皆第一。累官礼部右侍郎,乃奏复姓。建文初,更官制,左、右侍中次尚书。改观右侍中,与方孝孺等并亲用。燕王举兵,观草制,讽其散军归籓,敕身谢罪,辞极诋斥。四年奉诏募兵上游,且督诸郡兵赴援。至安庆,燕王已渡江入京师,下令暴左班文职奸臣罪状,观名在第六。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中国姓氏庞杂繁多,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百家姓

热门百家姓搜索

学习工具起名工具民俗文化休闲娱乐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