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解释
引证解释
国语词典
网络解释
古代长度计算单位。以中等黍粒为准,百黍纵向长度相累为一尺。

⒈ 古代长度计算单位。以中等黍粒为准,百黍纵向长度相累为一尺。

《宋史·律历志四》:“照以纵黍累尺…… 瑗以横黍累尺。”
纵黍尺后为营造尺,横黍尺后为律尺。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尺》:“《会典》云:‘纵黍尺当横黍尺一尺二寸三分四釐五毫七丝一忽三微。’”

一种黍尺。用黍百粒,直径相加,以为一尺的长度,称为「纵黍尺」。

纵黍尺

  • 纵黍尺,是汉语词汇,拼音是zòng shǔ chǐ,是古代长度计算单位。以中等黍粒为准,百黍纵向长度相累为一尺。
  • 纵黍尺的字义分解

    读音:zòng,zǒng
    读音:shǔ

    (1)(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叫黍子;碾成米叫黄米;性粘;可酿酒。

    (2)(名)蜀黍;高梁。

    (3)(名)玉蜀黍;一年生草本植物;也叫“玉米”、“棒子”或“包谷”;叶长而大;子实可做食粮。

    读音:chǐ,chě
    [ chǐ ]

    1.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尺素(a.一尺长的白绢,借指小画幅;b.书信)。尺短寸长。尺牍。

    2. 量长度的器具:竹尺。

    3. 像尺的东西:铁尺。仿尺。戒尺。

    4. 形容微少或短小:尺布。咫尺天涯。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