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名)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木棒;用来在臼里捣粮食等或洗衣服时捶衣服。

(2)(动)用细长的东西戳或捅。

名词

(1) (形声。从木,午声。本义:舂米的棒槌)

(2) 同本义

杵,舂杵也。——《说文》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易·系辞》传

(3) 又如:杵臼交(不嫌贫贱的交情);杵臼(杵与臼);杵头(杵)

(4) 捶衣用的短木棒 。如:杵砧(捣衣的槌棒与垫石);杵声(棒槌捣衣的声音)

(5) 筑墙、筑堤时,用来填实泥土的棒槌

筑谓之杵。——《广雅》

杵以梧。——《礼记·杂记》

(6) 又如:杵声(筑城填土的杵槌声);杵木(筑土的木槌)

(7) 古代的一种棒形兵器。形如杵

动词

(1) 捣,砸

傲童不讴歌,舂筑者不相杵。——《新书》

(2) 用长形的东西戳 。如:用指头杵他一下

杵【辰集中】【木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韻會》昌與切《集韻》《正韻》敞呂切,杵音處。《說文》舂杵也。《易·繫辭》斷木爲杵,掘地爲臼。杵臼之利,萬民以濟。《禮·雜記》杵以梧。《註》所以擣也。

砧杵,槌衣具。《儲光羲·田家雜興詩》秋山響砧杵。

《前漢·天文志》彗星曰天杵。

杵【卷六】【木部】

舂杵也。从木午聲。昌與切

说文解字注

(杵)舂杵也。舂、擣粟也。其器曰杵。繫辭曰。杵木爲杵。掘地爲臼。臼杵之利。萬民以濟。從木。午聲。昌與切。五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chǔ]
[《廣韻》昌與切,上語,昌。]
(1)舂捣谷物、药物及筑土、捣衣等用的棒槌。
(2)借指捣衣声。
(3)古代一种棒状的武器。
(4)捣;捅;戳。
(5)引申为以语言刺人。
(6)方言。犹放,放置。
(7)古星座名。
(8)通“櫓”。古代武器中的盾。

杵

◎ 粤语:cyu2 cyu5
◎ 客家话:[梅县腔] chu3 [海陆丰腔] chu3 [客英字典] chu3 [台湾四县腔] cu3 [客语拼音字汇] cu1 cu3 [宝安腔] cu3

杵字造句

1、所谓仁者爱人,智者知人。一杯浓茶,品味人生,在这里,就成为了一种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是忍让,是宽心;知足者常乐,是平衡,是清心;滴水穿石、铁成针,是专。
2、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有磨成针的精神。
3、没有磨成针的毅力,学问上就不可能有很深的造诣。
4、评论:主这表咱们教到一件事,这就是有论作什么事,都要铁成针,很否能就会胜利!
5、"磨成针"比喻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6、发扬铁成针的毅力,肯定会有所收获。
7、成针靠的是坚持,而不是力气。
8、而此女的幻术却是耳厮鬓摩,铁成针,一点点耗光敌人的意志,令敌人眼看自己沉醉于幻境不能自拔,精神上掌控敌人的意志。
9、求学、做事都要有磨成针的毅力,不要想着一步登天。
10、每次在这儿吃都会赞叹老板娘的厨艺,虽然我一直都相信铁成针,但是吃着她做的菜,不得不相信有些人就是有天赋。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