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汉语字典

(名)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名词

(1) (会意。从羔,从美。古人的主要肉食是羊肉,所以用“羔”“美”会意,表示肉的味道鲜美。用肉或菜调和五味做成的带汁的食物。《说文》:“五味和羹。”按:上古的“羹”,一般是指带汁的肉,而不是汤。“羹”表示汤的意思,是中古以后的事情)

(2) 调和五味的汤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孟子·告子上》

(颖考叔)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左传·隐公元年》

(3) 煮熟带汁的蔬菜也叫羹

藜藿之羹。——《韩非子·五蠹》

(4) 又如:菜羹(煮熟的菜,加上米屑,古代贫者所食);羹食(羹汤和饭);羹粥(菜羹和稀饭);羹藜(煮野菜羹。泛指饮食粗劣)

(5) 汤

羹【未集中】【羊部】 康熙筆画:19画,部外筆画:13画

《廣韻》《正韻》古衡切《集韻》《韻會》居行切,羹音庚。《說文》作羹。五味和羹也。小篆从羔从美。《爾雅·釋器》肉謂之羹。《註》肉臛也。《疏》肉之所作臛名羹。《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傳》鹽咸梅醋,羹須咸醋以和之。《禮·樂記》大羹不和。《註》大羹,肉湇,不調以鹽菜。

《云仙雜記》史鳳,宣城妓也。待客有差等,最下者不相見,以閉門羹待之。

《集韻》何庚切,音行。義同。

《集韻》盧當切,音郞。《韻補》左氏傳,陳蔡不羹。《釋文》音郞。正義曰:古者羹臛之字亦爲郞,故魯頌、楚辭、急就章與楊房漿爲韻。近世獨以爲地名。宋玉招魂:肥牛之腱臑若芳,和酸若苦陳吳羹。◎按說文、小篆俱作羹。《正字通》止收羮,不收羹,則从俗字,而反失正字矣。今增入。羮,俗羹字。見未集。

[①][gēng]
[《廣韻》古行切,平庚,見。]
亦作“羮1”。亦作“1”。
(1)用肉类或菜蔬等制成的带浓汁的食物。
(2)今多指煮成或蒸成的浓汁或糊状食品。
(3)煮羹。
[②][láng]
[《集韻》盧當切,平唐,來。]
亦作“羮2”。
不羹,春秋楚地。有二:东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舞阳县西北,西不羹城在今河南省襄城县东南。

汉字字源

羹

汉字方言

◎ 粤语:ga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ng1 [东莞腔] gang1 [梅县腔] gang1 [陆丰腔] gang1 [宝安腔] gang1 [客语拼音字汇] gang1

羹字造句

1、解放前,爷爷给地主当长工,吃的是残冷炙,睡的是潮湿的地铺,以致熬坏了身体。
2、对花栗鼠和土拨鼠而言也是如此,它们出来和人类玩耍,有时候带走露营地或游戏地带人们的残冷炙。
3、侍者把残冷炙倒入泔脚桶里。
4、解放前,爷爷给地主当长工,吃的是残冷炙,
5、她与他的爱情,终于走到这一步,直似残冷炙,教他弃如敝屣。而她,独自回味,苦涩悲哀。寒烈 
6、纽约一位资深人士说,如果谁都知道怎么找到好的葡萄酒,大家就会一窝蜂而上,那我们这些人就连残冷炙都吃不上了。
7、肝肠百炼炉间铁,富贵三更枕上蝶,功名二字杯中蛇,尖风薄雪,残冷炙,掩青灯竹篱茅舍。
8、从赫托收集的很多哺乳动物骨骼上都有石制工具留下的切痕,但我们不知道这些动物是被赫托人猎杀的还是被其他食肉动物杀死后留给赫托人的残冷炙。
9、浮生的残冷炙,我备齐红泥火炉,煮上好的茶送它。以心血为引,不知够不够诚意。陶立夏 
10、她与他的爱情,终于走到这一步,直似残冷炙,教他弃如敝屣。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