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
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绿色。绿叶。绿灯。绿化。绿洲。绿茶。绿地。绿茸茸。绿水青山。

1.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绿林。绿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名词

(1) 通“菉”。一种野菜

终朝采绿,不盈一掬。——《诗·小雅·绿竹猗猗》

(2) 帝王受命的符箓。后作“箓”

河出绿图,地出乘黄。——《墨子》

(3) 又用于绿林(绿林山)、绿营(清代汉人地方武装)、鸭绿江等

(4)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录声。本义:青中带黄的颜色)

(2) 同本义

绿,帛青黄色也。——《说文》

君朱绿。——《礼记·玉藻》

绿叶素荣。——《楚辞·橘颂》。注:“犹青也。”

绿车名曰皇孙车。天子有孙,乘之以从。——蔡邕《独断》

绿碧青丝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水绿(浅绿色);碧绿(青绿色);绿耳(骏马名。为“周穆王”八骏之一。因其毛为绿色,故名);绿竹(绿色的竹子);绿沈(浓绿色,深绿色。凡弓、枪衣甲及其它器物饰以绿漆或为绿色的都可加上绿沈二字);绿波(碧波,澄绿的水波);绿衫(“唐”时低层官吏所穿的绿色衣衫)

(4) 颜色昏暗,乌黑色

绿云扰扰。——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绿鬓(乌黑而光亮的鬓发。引申为青春年少的容颜);绿媛(有乌黑头发的美女);绿云(女子乌黑光亮的秀发)

动词

(1) 呈现绿色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绿化(种植花、草、树木,使周围一片碧绿,在城市可以使环境优美卫生,在山区可防止水土流失);绿浮(指绿茶泡出的液汁);绿油(用油彩饰为绿色);绿意(指春天草木葱翠的气象);绿威威(形容呈现一片绿色)

(3) 另见

綠【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8画

《廣韻》力玉切《集韻》《韻會》龍玉切,绿音錄。《說文》帛靑黃色也。《釋名》綠,瀏也。荆泉之水於上視之,瀏然綠色,此似之也。《詩·邶風》綠兮衣兮。《博》綠,閒色。

《詩·衞風》綠竹猗猗。《傳》綠,王芻也。《釋文》爾雅作菉。

说文解字注

(綠)帛靑黃色也。綠衣毛傳曰。綠、閒色。玉藻正義曰。五方閒色。綠、紅、碧、紫、駵黃是也。木靑剋土黃。東方閒色爲綠。綠色靑黃也。火赤剋金白。南方閒色爲紅。紅色赤白也。金白剋木靑。西方閒色碧。碧色白靑也。水黑剋火赤。北方閒色紫。紫色黑赤也。土黃剋水黑。中央閒色駵黃。駵黃色黃黑也。从糸。彔聲。力玉切。三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lǜ]
[《廣韻》力玉切,入燭,來。]
“綠1”的新字形。“绿1”的繁体字。
(1)青黄色。
(2)变为绿色;使变绿。
(3)乌黑发亮的颜色。一般用于形容鬓发。
(4)指绿色的东西。
(5)化学元素氯的旧译。
[②][lù]
[《廣韻》力玉切,入燭,來。]
“绿2”的繁体字。
(1)通“菉”。草名,即王刍,又名荩草。参见“緑2竹”、“緑2蕙”。
(2)通“箓”。帝王自称其所谓天赐的符命之书。参见“緑2圖”。

绿

◎ 粤语:luk6

绿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

反义词

绿字造句

1、西北地区实行退耕还林后,恢复了绿水青山的本来面貌。
2、他成天游手好闲,经常出入灯红酒绿的场所。
3、小河洋溢着满河的春水,带着来自上游的残冰碎块,高兴地流淌着。每一个小小的漩涡,都是一片笑意,映着蓝天白云,和两岸初春的嫩绿,流动着柔和欢快的声音啊!
4、夜上海,不夜城,十里洋场,灯红酒绿,如同落了一地繁星。
5、春风吹来,老榆树换上翠绿的新装,满校园的同学也随着老榆树陆续穿上最新最艳的衣裳,老榆树成了美的天使。
6、中元节,忆故人,梦中曾几度相见;寄思念,以山水,花红柳绿缀江河;惜明日,共奋进,携手前行铸辉煌;中元节,勿沉沦,铿锵男儿把头扬,愿你中元节快乐!
7、我有多得很的没药树、橄榄树,有件花花绿绿的上衣,还有两条花花绿绿的裤子。
8、我有多得很的没药树、橄榄树,有件花花绿绿的上衣,还有两条花花绿绿的裤子。
9、在我的印象中,东边,是花红柳绿春光无限;西边,是云愁雾惨鬼气森然。
10、层峦叠嶂,覆盖着厚厚的野草,苍劲翠绿的松树,高傲的挺立在野草中,山风扑来,松涛声阵阵,此声拍打着心扉,舒畅开怀,尽情吸吮着风里甜甜的空气,宛如痛饮了一杯浓浓的葡萄酒,甜甜的醉,如花仙子飘忽其中。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