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不嚼或不细嚼;整个地或成块地咽下去:~服|~金。

(2)(动)并吞;吞没:侵~|鲸~。

动词

(1) (形声。从口,天声。本义:咽下)

(2) 同本义

吞,咽也。——《说文》

吞舟大鱼也。——《后汉书·杜笃传》注

吞长江。——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与风水相吞吐。——宋· 苏轼《石钟山记》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 又如:吞炭(吞咽火炭毁嗓子);吞舌(闭口结舌不言);吞舟(吞航。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吞刀刮肠(喻痛下决心,改过自新);吞牛(比喻少年气概豪迈);吞咀(吞食);吞下一条鳝鱼

(4) 吞并,消灭掉

吞,灭也。——《广雅》

兼有吞周之意。——《战国策·西周策》

而交吞揆之。——《楚辞·天问》

吞二周。—— 汉· 贾谊《过秦论》

(5) 又如:吞楼(侵吞);吞夺(侵吞掠夺);吞据(吞并,占据);吞声忍气(强忍气愤而不出声);吞声忍泪(形容强忍悲伤);吞声饮恨(抱恨无言);吞哀(隐忍悲伤)

(6) 容纳

吞若云梦者八九。——司马相如《子虚赋》

(7) 忍受

气断声吞。——《聊斋异·促织》

(8) 又如:吞恨

形容词

痴呆

灯窗苦吟,寒酸撒吞。——汤显祖《牡丹亭·腐叹》

吞【丑集上】【口部】 康熙筆画:7画,部外筆画:4画

《唐韻》吐根切《集韻》《韻會》他根切,吞吞。《說文》咽也。《司馬相如·子虛賦》吞若雲夢者八九。

《廣韻》吞,滅也。《增韻》幷包也。《戰國策》隂謀有吞天下之心。

《廣韻》他前切《集韻》他年切,吞音天。姓也。漢有吞景雲。

《集韻》咽也。《穀梁傳·隱三年註》其所吞咽者,壤入於內。《釋文》吞,敕恩反。

音天。《王筠詩》桓桓信無敵,堂堂寧有前。九圻良易舉,八荒安足吞。

吞【卷二】【口部】

咽也。从口天聲。土根切

说文解字注

(吞)咽也。今人以吞吐對舉。據此則咽㗋本名吞。俗云㗋吞是也。猶之㗋本名咽。平聲。今人以爲下咽字。一見切。从口。天聲。土根切。古音在十二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tūn]
[《廣韻》吐根切,平痕,透。]
亦作“呑1”。
(1)咽下。
(2)兼并,消灭。
(3)涵容;容纳。
(4)隐忍。
(5)压倒;超过。
(6)呆,痴。
(7)借作“褪”(tùn)。使穿着的衣服部分地脱离身体。
[②][tiān]
[《廣韻》他前切,平先,透。]
亦作“呑2”。
姓。

吞

◎ 粤语:tan1
◎ 客家话:[梅县腔] tun1 [宝安腔] tun1 [客语拼音字汇] tun1

吞字造句

1、我们读书时不可囫囵枣,才能了解书中大意。
2、寒风凌厉,月黑风高,两条黑乎乎的舢板慢地在绍兴上虞县的河滩上靠岸,从上面,爬下一群黑影。
3、寒风凌厉,月黑风高,两条黑乎乎的舢板慢地在绍兴上虞县的河滩上靠岸,从上面,爬下一群黑影。
4、当年才女李清照《题八咏楼》,将金华写得气山河。
5、世界总是把希望慢慢融化,一点点噬。后来,我毫不意外的归顺了世界。
6、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必须认真,遇事必须详察,囫囵枣,不求甚解的学习方法到头来肯定张冠李戴,笑话百出,有时甚至会犯大错。
7、这艘小船剎那间被惊涛骇浪没,幸好船员都平安获救。
8、动物中的液泡起噬和胞饮作用。
9、“快一点去写作业啦!”面对妈妈的喋喋不休,我还在慢慢走过来,妈妈见了发起火来,我吓得赶快跑去写作业了,看来我不改进的话是要挨板子的。
10、“快一点去写作业啦!”面对妈妈的喋喋不休,我还在慢慢走过来,妈妈见了发起火来,我吓得赶快跑去写作业了,看来我不改进的话是要挨板子的。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