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1)(动)欺骗:~骗。

(2)(动)假装:~降|~死。

(3)(动)用假话试探;使对方吐露真情:你不要拿话~我。

动词

(1) (形声。从言,乍声。从言,说明与言论有关。本义:欺骗)

(2) 同本义

诈,欺也。——《说文》

诈,伪也。——《尔雅》

匿行曰诈。——《荀子·脩身》

有掎挈伺诈。——《荀子·富国》

繁战之君,不足于诈。——《吕氏春秋·义赏》

无功伐而求荣富,诈也。——《吕氏春秋·务本》

相如度 秦王特以诈佯为予 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禽兽之变诈。——《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诈端(讹诈的理由);诈掯(敲诈勒索);诈哄(欺骗);诈伪(欺骗);诈力(诈术与暴力);诈人(专务诈欺作伪的人)

(4) 假装;冒充

诈自称公子。——《史记·陈涉世家》

乃诈称公子。

诈云欲降。——《资治通鉴》

(5) 又如:诈酒三分醉(喝酒不多却装做醉酒);诈使命(假使节;伪装的使节);诈允(假装允诺);诈狂(假装颠狂);诈死(假装死去);诈痴不颠(假装痴呆)

(6) 用语言试探,诱使对方露真情

谁不知道李十太爷是能事的!把我一诈,就吓毛了!——《红楼梦》

(7) 又如:他是拿话诈我

形容词

(1) 体面;俊俏

打扮的身子儿诈,准备着云雨会巫峡。——《西厢记》

(2) 矜夸;神气

只待要弄柳拈花,马儿上扭捏着身子儿诈。——元· 郑廷玉《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3) 不诚实;虚伪

先诈力而后仁义。——贾谊《过秦论》

詐【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2画,部外筆画:5画

《唐韻》《集韻》《正韻》側駕切《韻會》側嫁切,诈柤zha去聲。《說文》欺也。《爾雅·釋詁》僞也。《正韻》詭譎也。《左傳·宣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禮·樂記》知者詐愚。《疏》謂欺詐愚人也。《周禮·地官·司市》以賈民禁僞而除詐。《疏》使禁物之僞。而去人之詐虛也。《晉書·诈法志》背信藏巧謂之詐。《荀子·修身篇》匿行曰詐。《說苑·貴德篇》巧詐不如拙誠。

卒也。《公羊傳·僖三十三年》詐戰不日。《註》詐,卒也。齊人語也。《疏》春秋之例,偏戰者日,詐戰者月。

叶側下切,柤上聲。《王安石·寄曾鞏詩》吾能好諒直,世或非詭詐。叶上寫下者。

叶莊助切,阻去聲。《晉語》詐之見詐,果喪其賂。《呂覽·情欲篇》意氣易動,蹻然不固。矜勢好智,胷中欺詐。

叶側箇切,音佐。《前漢·敘傳》靡法靡度,民肆其詐。偪上幷下,荒殖其貨。

詐【卷三】【言部】

欺也。从言乍聲。側駕切

说文解字注

(詐)欺也。从言。诈聲。測駕切。古五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zhà]
[《廣韻》側駕切,去禡,莊。]
“诈1”的繁体字。
(1)欺骗。
(2)作假;假装。
(3)特指用兵奇诡多变,而诱使敌方判断错误的战术。
(4)谓用语言或手段骗人,诱使对方透露真情。
(5)漂亮;俊俏。
(6)通“乍”。突然。

诈

◎ 粤语:zaa3
◎ 潮州话:za3

诈字造句

1、虽然安琦称夜总会小姐的举动纯属敲,但曾经的“天使”在此之后更加一蹶不振,随后在中国足坛渺无声息。
2、这样的优惠待遇是否会变得普及,甚或变得具有敲性,可能将取决于市场以及它的规则敲造句。
3、骗集团的成员经常改头换面,令人防不胜防。
4、一名前州议员韦恩布莱恩特周五被判骗和贿赂罪。
5、报道还表明车辆保险骗也在增加。
6、现在骗案层出不穷,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因此我们要呼吁那些歹徒:"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7、骗者们可能会伪造身份证件,冒充他人开通银行账户以及信用卡账户。那些受害者们将为此支付天价账单。
8、玩赏动物偷窃行为,爱畜偷盗行为:偷窃宠物,如猫或狗,通常为贩卖给实验室或敲赎金。
9、近日,仪征法院法官赴安徽省天长县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合同骗案。
10、更为有利的是,这个混蛋平日里为了欺侮敲前来求取斗技者,每每将全部侍卫支走,今天也不例外。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