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汉语字典

(1)(动)执;拿着(兵器)

(2)(名)兵器的总称:仪~。

(3)(动)凭借;倚仗:~势欺人。

(4)(动)指战争或战斗:打好春耕生产这一~。

动词

(1) (形声。从人,丈声。本义:执,拿着)

(2) 同本义

韩信仗剑从之。——《史记·淮阴侯列传》

独行仗剑至韩。——《史记·刺客列传》

(3) 又如:仗斧(手持斧铖钺。表示权威);仗节(手持符节;坚守节操);仗策(手持马鞭。骑马)

(4) 依靠,依赖

仗,凭仗。——《广韵》

仗兵革之彊。——《史记·春申君传》

朕自得疾,数日不能得睡,今夜仗二将军威势甚安。——《西游记》

(5) 又如:仗腰子的(靠山;背后支持者);仰仗(依靠;依赖);依仗(倚仗靠别人的势力或有利条件);狗仗人势;仗气(凭仗正气。也指任性使气);仗气使酒(任性纵酒)

名词

(1) 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帝自山下望其众,袍仗精整,人人尽力,壮之。——《新唐书》

(2) 又如:兵仗(兵器);器仗;仪仗;明火执仗

(3) 仪仗队

凡朝会之仗,三卫番上,分为五仗,号衙内五卫。——《新唐书》

(4) 又如:仗士(卫士);仗下(皇帝视朝毕,所列仪仗兵卫退下);仗马(皇帝仪仗队所用的马);仗队(仪仗队)

(5) 战争或战斗 。如:打仗(进行战争;进行战斗);死仗(硬仗);硬仗(正面硬拼的战斗)

仗【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5画,部外筆画:3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仗直亮切,長去聲。劒戟總名。唐制,殿下兵衞曰仗。《儀衞志》朝會之仗,三衞番上,分爲五仗,皆帶刀捉仗,列於東西廊下。每日以四十六人立內廊閣外,號曰內仗。朝罷放仗,天子出,則有細仗,黃麾仗。

《淮南子·原道訓》履危行險,無忘仗仗。《註》仗仗,道也。

憑倚也。《詩·大雅·有馮有翼疏》馮者,可以委仗。

與杖通。《前漢·李尋傳》近臣已不足杖矣。《註》杖通仗。

《集韻》《韻會》雉兩切《正韻》呈兩切,仗長上聲。義同。◎按兵杖、器仗之仗,上、去二聲通用。惟馮仗之仗無上聲。

[①][zhàng]
[《廣韻》直兩切,上養,澄。]
[《廣韻》直亮切,去漾,澄。]
(1)弓、矛、剑、戟等兵器的总称。
(2)仪仗队;保卫部队。
(3)战斗;战争。
(4)凭借,依靠。
(5)执,拿着。

汉字字源

仗

汉字方言

◎ 粤语:zoeng3 zoeng6
◎ 客家话:[梅县腔] zhong5 [台湾四县腔] cong3 cong5 zong5 [客英字典] chong3 zhong5 [陆丰腔] zhong5 [海陆丰腔] chong3 chong6 zhong5 [客语拼音字汇] cong4 zong4 [沙头角腔] zong5 [东莞腔] cong5 [宝安腔] zong5 | cong3

仗字造句

1、最近,灾荒连连,盗贼频发,放在家中的东西一转眼就被人顺走了,有人甚至大白天明火执的强抢。
2、人势,叫林天出来,我今天要给他贺喜。
3、副将刘权本是刘贼家奴,靠幸进才得座副将高位,平素狗人势,作威作福。
4、急公好义,义疏财一直被视为优秀文化,广为社会所称颂。
5、文明办案是指办案人员在办案过程中以法服人,以理服人,而不是以权压人,势欺人。
6、只见到一队全副武装的禁军甲士明火执地从他的眼前行过。
7、三名族老此时可是丝毫没有掩饰心中的想法,既然已经是撕破脸了,那么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既然来阴的不行,索性就是明火执
8、在打的时候,红军在战场上接连取得胜利,势如破竹。
9、实际上,在古代《三秦记》有这么个意思,谁能打谁就能改变命运,征服别人。
10、第一,正在苦恼的名誉,大多无足轻重。第二,真正重大的名誉,自己无能为力。第三,一旦名誉受诬,基本不要在意。第四,更高一层修炼,排除“名执”“我执”。第五,面对他人受诬,应该义执言。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