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
详细解释
康熙字典
说文解字

(量)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四分之一:~株(指极少的钱或极小的事)。

量词

(1) (形声。从金,甾声。本义:古代的重量单位) 同本义

锱,六铢也。——《说文》

锱锤之冠。——《淮南子·说山》

八铢为锱。——《广韵》

铢六则锤,锤晖也;二锤则锱,锱炽也;二锱则两也。——《风俗风义》

虽分国如锱铢。——《礼记·儒行》。郑玄注:“八两曰锱。”

(2) 说法不一。等于6铢、8铢、12铢、6两或8两不等。引申为微小。如:锱毫(比喻细微处);锱介(比喻微小);锱锤(比喻微小之物);锱铢不爽(分毫不差)

錙【戌集上】【金部】 康熙筆画:16画,部外筆画:8画

《唐韻》側持切《集韻》《韻會》莊持切,锱音菑。《說文》本作鍿。六銖也。《荀子·富國篇註》八兩曰錙。《正字通》古人言較量錙銖,謂輕微也。荀子註誤云八兩曰錙。正韻錙引荀註。韻會銖字註,八銖爲錙。锱非。从說文爲正。

《莊子·徐無鬼》無徒翼於錙壇之宮。《註》錙壇,壇名。

錙【卷十四】【金部】

六銖也。从金甾聲。側持切

说文解字注

(錙)六銖也。爲黍六百。鄭注禮記儒行曰。八兩爲鍿。高注詮言訓曰。六兩曰鍿。倍鍿曰錘。風俗通義曰。銖六則錘。錘、暉也。二錘則鍿。鍿、熾也。二鍿則兩也。廣韵曰。八銖爲鍿。其說皆乖異。不與許合。惟高注說山訓曰。六銖曰鍿。八銖曰錘。與許說合。與詮言注乖異。疑說山之注乃許注之僅存者也。从金。锱聲。锱者、或葘字也。側持切。一部。

汉语字典
汉字字源
汉字方言

[①][zī]
[《廣韻》側持切,平之,莊。]
亦作“鍿1”。“锱1”的繁体字。
(1)古代重量单位。其说不一,或谓六铢,或谓八铢,或谓六两,或谓八两。一般从《说文》,谓六铢,即一两的四分之一。
(2)引申为少、细微。参见“錙介”、“錙銖”。
(3)通“緇”。黑色。参见“錙徒”。
(4)通“菑”。参见“錙壇之宫”。

锱

◎ 粤语:zi1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