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半鬼故事一二则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习俗

更新时间:2023-08-14 08:41:13

  民间俗称的鬼节,按道教的说法称为中元节,它的另一叫法即盂兰盆节。在古时候,地方官府会下令让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此祭奠阵亡的军士。所以关于鬼节的灵异鬼故事特别的多。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还想要了解》》台湾中元节习俗:普渡野鬼

  鬼节小故事一:

  师傅姓李,是地地道道的成都人。90年代初,李师傅就开始开出租车,这行,也干了有近二十年了。他说,开车的人,特别是像他们,经常在晚上开车,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奇怪的事情。

七月半鬼故事一二则

  在车上,李师傅对我说起了他94年遇到的一件怪事。

  96年的一个冬天,李师傅在家吃完晚饭,晚上七点,接同事的班,开始开夜班车。那天的生意不是太好,在城里转了几圈,也没拉到几个客人。

  十一点多了,冬天的夜晚,街上行人少的可怜,正当李师傅四处瞎晃的时候,路边有人招手了。李师傅停下车一看,是个三十岁左右的少妇,手里抱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

  女人见李师傅停下车,便问李师傅愿不愿意跑长途?李师傅问她去哪,她说有急事要带着孩子去德阳。李师傅想了想,德阳也不是很远,而且看她是个女人,又带着个孩子,便问价钱,女人一看李师傅愿意拉她,便说出了一个非常高的价钱,想着晚上也没拉到什么客人,李师傅便同意了。

  路上,李师傅便问女人,怎么这么晚了还要出去,女人叹了口气说,本来是决定白天走的,但白天不太方便,家里让赶着回去参加一个聚会,所以今天必须回去。

  鬼节小故事二:

  前些时候,老是看到一团一团的烟雾状的东西,人头顶那么高,有时候一不注意,就能看到。七月十四那天,还莫名其妙的遇到鬼打墙。

  那天在朋友家吃完饭回家,也就8点左右,我提着新买的衣服,心情不错,到了楼下的小卖部,买了包烟,便往楼上走去。

  我家住五楼,走到楼洞下面,有一辆摩托车停在那已经很久了,我心里还想,这车怎么还不开走呢,怪碍事的。一路冲上五楼,站在家门口,拿出钥匙准备开门,正在这时候,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我家小狗怎么今天没叫呢?平时我走到三楼小狗就开始叫了。这样一想,再一抬头,我傻眼了!这哪是我家,这楼也不是我住的楼啊!赶紧跑下楼,才知道,我居然走到了后面的一幢楼去了。

  心里很郁闷,这也能走错?如果说是我自己迷糊了,但是,我整整爬了五楼啊!不可能一直没发现啊!而且楼下小卖部我还买了烟,楼道口的摩托车又怎么解释?

  想了半天没个结果,我又回到自己家楼下,一直念着心经上的楼。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习俗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节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七夕节本名乞巧节,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七夕节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是几月几日?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的来历习俗

节日起源

妇女乞巧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

  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

  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数字崇拜

  “七夕”又是一种数字崇拜现象,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五月七月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生殖崇拜

  ”七七"是生命周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天地之精气皆竭矣。"

  它说男子以8岁一个周期,女子以7岁一个周期。女子7岁肾气盛,换牙齿头发变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天癸是肾精,任督二脉,以中医说法,"为一身阴阳之海,五气贞元",也就是说,二七就来月经,可以生子。三七肾气平均,最后的牙齿长齐,发育完全成熟。四七筋骨坚,头发长极,身体盛壮,到了顶点。五七阳明脉衰,面容开始焦黄,头发开始掉。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是一个生命周期结束。

  "七"这个数字又指西方,所以七七相遇,应该是结束中的诞生。《周易·复卦》:"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孔颖达疏:"天之阳气绝灭之后,不过七日阳气复生,此乃天之自然之理,故曰天行。""来复"是去而复来,也就是重生,轮回循环,所以七七四十九天魂魄散尽,又七七四十九天魂魄丰满。

节日发展

  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融入乞巧节,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节日别称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展开阅读
测手机号龙年运势

《手机号吉凶》 为什么运气总是不够好?每天使用的手机号码,对你的运势影响太大了。

AI查字典
选择类型
组词成语近义词反义词造句拼音部首

五行的字查询

特征(最多可选5个)确定